何偉(彼得海斯勒Peter Hessler, 1969- )

中國對於很多人來說仍是神秘的國度,無論你是外國人、亦或是中國人。因為中國的幅員遼闊、民族叢多。何偉(彼得海斯勒Peter Hessler, 1969- ),《紐約客》駐北京記者,選擇以租來的吉普車,駕車穿行,開始他長達五年的尋路中國之旅。寫下了「中國紀實三部曲」:
《尋路中國(Country Driving: A journey through China from Farm to Factory》簡體譯為《开车游历中国:从农场到工厂》)》榮獲2010年——《經濟學人》年度十大好書、《紐約時報》年度百大好書、美國「亞馬遜書店」年度百大好書。
2006年的《甲骨文:一次占卜當代中國的旅程 (Oracle Bones: A Journey between China and the West)》簡體譯為《甲骨文:游走在中国与西方之间》)》在《甲骨文》一書裡,何偉筆下描繪的中國,比真實的中國更真實和感性,更能蠱惑讀者進入,並一睹為快。他遊歷、出沒在不同的地方,遇到不同的人,看到一幅服交織著快樂、進取、憤怒、浮躁、混亂、迷失的當代中國浮世繪。這些故事栩栩如生,展卷如在眼前:一個逃北者在中韓邊界的鴨綠江小城如何偷走何偉的錢包?一個維吾爾知識分子因何混跡在北京的黑市貿易,最後非法移民美國?在熱比亞的家鄉新疆,他採訪曾拍攝《鬼子來了》的導演姜文時看到了什麼?在一夜之城深圳,來自四川的女孩子如何智鬥包二奶的台商,靠著廣播節目《夜空不寂寞》激勵而最終找到自己的方向?在天安門,法輪功抗議者、外國遊客,以及員警如何大玩道高一尺魔高一丈的捉迷藏遊戲?在台灣,何偉看到了怎樣的陳文茜,怎樣的選舉?這些故事,交織出一幅充滿張力、真實動人的中國之旅。
更早的2001年的《消失中的江城(River Town: Two Years on the Yangtze)》 1996年夏天,27歲的何偉抵達中國長江邊上的一個小城:涪陵,以和平工作團(Peace Corps)的身分在當地的學院教兩年的書。
何偉依江而居,感受與學生和涪陵人相處的日常點滴,書寫出一部連中國人自己都未能體察的心態史和底層故事。自1949年以來,當地人就未曾有過美國人在此生活的明確記憶,縱使何偉的姓名極為常見,但他仍是這座四川江城數一數二的外來陌生人。原以為這將是一個平靜的兩年,何偉卻發現他闖入了一個與他的文化和個性全然不同的社會之中。
此外2013何偉再下一城寫了《奇石:從城市到荒野的另類紀實
(Strange Stones: Dispatches from East and West)》。 一個作家的筆,要如何趕上中國這個瞬息萬變的國家?在經濟的開放與城市的快速成長下,書寫中國本身乃至於這個國家對世界的意義,變成了一件十分具有挑戰性的事情。何偉的《奇石》被《時代雜誌》主編評價為「最好的長篇報導」,就在於他在中國崛起的這十幾年間,一次又一次地用幽默生動的真實故事,寫出中國處於變化中的奇特面貌。看了以上「中國紀實三部曲」的讀者,《奇石》可以被視為「番外篇」之作:是三部曲的前傳、書寫背後的心路歷程,也是書中人事地物後續發展的追蹤。
了解中國確實不容易,正如許悼雲說中國是個複雜的共同體,其複雜在於其幅員遼闊、民族叢多外,更因為發展至今,二十一世紀了,仍是資訊半開放的國度……

This entry was posted in 讀一瓢酌 Read. Bookmark the permalink.

Leave a Reply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 Required fields are mark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