報導中的這兩位人兄雖並非是那0.1%的超級富豪,只是比我們「幸運」的寵兒;故事中的Jon Carder及Dan Price 其發跡非經由實體經濟而來,而是依靠電子科技而達至,這亦是當代大部分至富的一種途徑。Jon的故事說明了錢是他的一切、是他的上帝,因為他除了錢之外什麼也不能引起他的關注。至於Dan,他比Jon似乎好一點,因他除了錢之外更會關心人。至於所謂「收益遞減規律」(Law of Diminishing Return)的說明則有點而不着邊際,因為Jon並未有這規律特徵,而世上的其他富豪、超級富豪亦未有顯示有此規律的行為。若然是,那這個社會就更充滿希望了,又何至於烽煙四起?
故事中值得關注思考的並非兩位主人翁的事,而是我們需要、想問的:他們如何、為何成功?或他們成功的條件是什麼?這其中顯然有其必然及充分的條件。他倆明顯都有明確目標、且對其目標能奮力、尊注而往。這顯然是成功的必要條件。他們利用科學技術加之他們的聰明才智則是其充分條件。在過去的、或實體經濟模式中,人只要努力、尊注工作即可達至經濟條件的成功。但現今炒賣產業、股票等,其成功更為快速。似乎「老老實實、脚踏實地」工作的人所累積的財富可能連通脹也趕不及、甚至被通脹所吞噬、而成為「失敗的貧者」……
在一個社會文化背景中我們會如何看待成功?如何成功?成功人士?……
在中國人的社會往往將成功注目於其結果,而這亦往往較為單一的在於其獲得財富上。因此在這種文化背景下,從教育要求上起始即要贏在起跑線上,且亦往往注目於結果而忽略了過程。換言之,人往往只注目於成功的充分條件而忽略了成功者所付出的努力。正如愛迪生所說的:一個小小燈包的成功是經過了無數次的失敗而成的。
一個社會文化生態環境的平衡與否,端視於我們如何看侍社會上的各階層人士、如何看待「成功者」與「失敗者」、如何看待個體的形形式式的能力、性向(個性)偏向……。若然我們只關注於贏在起跑線而不知面對「失敗」或目標錯失、或偏差、…,那這種社會即隱藏着危機、或失衡的可能。不竟我們不可能要求人人都是商人而沒有工人、農夫……,反之亦然。一個多元化健康的社會文化生態應該有各式各樣的職業、文化、…,而各自又能互相尊重、互補不足。成功的意義是多義、多面性的,失敗亦非無可補救、永定的。
……………………………………………………………………………
27歲賺幾千萬退休 三周後他竟然…… – 香港經濟日報 – TOPick – 文章 – 職場 – D150505 – http://topick.hket.com/article/597090/27%E6%AD%B2%E8%B3%BA%E5%B9%BE%E5%8D%83%E8%90%AC%E9%80%80%E4%BC%91%20%E4%B8%89%E5%91%A8%E5%BE%8C%E4%BB%96%E7%AB%9F%E7%84%B6
27歲賺幾千萬退休 三周後他竟然…… – 香港經濟日報 – TOPick – 文章 – 職場
This entry was posted in 讀一瓢酌 Read, 饒舌一瓢酌 Rapping. Bookmark the permalink.

Leave a Reply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 Required fields are mark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