君子喻於義、小人喻於利
………………
領袖和世故
一九四一年,邱吉爾去美國,以首相身份第一次見到羅斯福。這次見面不甚愉快。首先,羅斯福說:幸會,我上次見到你,是我訪問倫敦的一九一八年。但邱吉爾想不起來,說:「我以前沒有見過你。」羅斯福堅持說見過,邱吉爾堅持說沒有。兩人像小孩一樣竟然各不相讓,雙方的助理人都有點尷尬。
邱吉爾是個帝國主義者,羅斯福卻主張殖民地獨立。兩個領袖的信仰,背道而馳,而且羅斯福一早就攤牌:美國不會為保衛英國的殖民地而戰。
但是兩人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之中,卻培養了深固的友誼。在西方生死關頭,兩個人都知道要將個人的志趣分歧擱在一邊。邱羅之間的交情,不是邱吉爾帶着英帝國的一本支票簿去華盛頓送錢買來的,而是兩國領袖,都有恢宏的胸襟,對於是非正邪,有相同的文化價值觀;尤其雙方都是西方人,而且都是英語系的人:理性、邏輯、幽默感,擁有共同的頻譜。
美國獨立戰爭,華盛頓擊敗英軍而立國。對於當時的英國皇室,華盛頓是叛亂的反賊,如果獨立失敗,必判處死刑。華盛頓成王敗寇,但是英美沒有成為世仇。在大是非的立場,很自然的捐棄成見。這就是成熟的「戰略伙伴關係」。
真正的戰略伙伴,絕不拘謹,也不必出示誇張的恭敬。「友直、友諒、友多聞」,好朋友之間一定坦率,有時互相挖苦。畢竟自有人類開始,「友誼」一向是惺惺相惜的心靈契合,彼此欣賞對方的品格和長處,而不是一方盯着另一方的錢包。讀歷史,開拓視野,學做成熟而有智慧的人。
做人處世,許多人情世故,書本不盡有得教,即使有歷史書,也不一定人人讀得透。一個人成長的階段,父母在家不會教的,教師在課堂不會講的,只剩社會經歷。如果連這個經歷也沒有,做人的眼界就很有限了。下一代人沒有邱吉爾羅斯福那一等領袖,這個世界就亂了。
陶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