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aily Archives: August 10, 2015

貧窮

前兩天與一位可愛的女孩吃飯,談及了一些社會問題、談及了貧窮的種種(!?……真是不解溫柔)、提及了有那一個地方是真的很適合人生活的,我衝口而出說:未來的十年、甚至六十年北歐將會是世界上最美好、富裕的地方,最適合人居住;因為它有較為開放的社會制度、教育水平高、資源環境相對好而豐富…… 亦談及英國現在也似乎很窮…… 。其實貧窮是一種制度的惡,一個國家、地區、社會的管治者,無論是被推舉出來的、或自立為管治者的都有責任、義務解決貧窮問題。貧窮也不是只有第三世界才有的問題,即使是富裕社會亦有。因為制度都是人建構的、總會有缺陷、總需要去完善。二千年時,由Jane Seymour為國家(英國)環境與發展委員會所編輯的這本《富裕中的貧窮(Poverty in Plenty: A Human Development Report for the UK)》就是探討了貧窮在英國的種種面相。 貧窮並不是一種羞恥,不能面對貧窮、盡力克服貧窮才是最大的羞恥……  

Posted in 讀一瓢酌 Read | Leave a comment

人才?

其實何止他?…… 很多人也曾夢想着為「祖國」出力,可是到頭得來駡名、傾家蕩產…… 「祖國」從來不會、未曾珍惜人才。他們要的只是奴才。觀之於今日香港的情況,上至執政者、官員、中至學者知識人、下至土共唯利是從的人,不正正顯示、反影了這個現實嗎? ………………………………………… 戰後負「特務」罪 報國夢碎 【明報專訊】「不過飛駝峰的工資待遇非常高,只要飛上天,報務員1小時補貼3塊美金,副駕駛4塊,正駕駛5塊。」林家在加爾各答的日子衣食無憂,但是林汝良的妻子林華媛提着的心卻一刻沒有放下過。那時林平還未出世,幸而有一個收養的女兒林林陪伴她。 林林的生父林擎岱是當時中央航空公司機航組主任,也是林汝良的戰友。1944年11月林擎岱試飛一架美國戰鬥機改裝的A-29型運輸機,自四川成都飛抵雲南昆明機場降落時,因飛機性能不佳、難以駕馭,結果俯衝墜地,機毁人亡。 民國護照成罪證 文革遭折磨 林擎岱的妻子黃衣青感到獨自撫養3個孩子力不從心,就把當時尚未滿1歲的小女兒林林交給林汝良家撫養。林平說﹕「我父母就把這個姊姊帶到加爾各答去撫養。其他飛行員也都非常寶貝她,因為她是戰友的遺孤。」 1945年8月日本投降,駝峰空運至當年11月底結束。美國駐成都總領事館公布的數據顯示,至二戰結束美軍有594架飛機在「駝峰航線」上失事或失蹤,1314名機組人員及乘員犧牲。據成都記者劉小童窮7年時間調查所著《駝峰航線》一書記載,中航公司的100架飛機,前後損失了48架,損失率近五成,有168名機員犧牲。 「駝峰航線」結束後,林汝良在妻子的極力勸說下停止飛行,轉在中航公司做管理工作,舉家曾於1949年在香港生活過一年。1949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共產黨說,新中國需要民航。我爸爸也被說動了。」林汝良雖未直接參加1949年中國航空和中央航空的「兩航起義」,但還是於1950年離開香港回到天津。「回去的人,滿腔熱血做的也是中國夢,中國民航夢。但是回去之後不被信任,因為他們為國民黨的航空公司工作過。我們父母交代歷史,都要加一個『偽』字——『偽中國航空公司』。當年中華民國頒發的護照,成為了『特務』的罪證。」後來,林汝良在反右、文革皆受折磨,飛行夢從此破滅。 年老回港 啟德看飛機憶舊 1980年林平重回香港生活,至今35年。1983年,她把父親接到香港,「父親哪都不愛玩,就要坐在啟德機場看飛機,看見飛機就跟小孩兒一樣高興,我只能站在他背後哭。」林平哽咽道﹕「他那麼熱愛航空事業,回去(大陸)沒一天幹過。而他們抗日的經歷都被埋沒了,因為這是國民黨與美國的合作。我爸爸總說,這是中美人民合作抗日,不要總說這個黨那個黨,那時候我們不是為了哪一個黨!

Posted in 讀一瓢酌 Read | Leave a comment

京都大學

認識京都大學是因為物理學家湯川秀樹,因為來自京大的他得了諾貝爾獎,而那時年細的心想成為一個科學家。京大只化學本科也培養了六位諾貝爾獎。及後學了哲學,京都學派的西田幾多郎、田邊元等使我對京大更予以注目,而其中一位老師吳汝均亦寫有數本有關京都學派的書,甚至其《佛教大辭典》亦編譯自日本的素材。凡此等等都使我更關注日本學界,尤其是京都大學……

Posted in 遊一瓢酌 Traveling | Leave a comment

世界在變,哲學學科的觀點、觀念、方法……亦在變。若然仍停留於五十年代的分析哲學與歐陸哲學的分野,那只能自我局限、亦令自己不能好好理解「真相」本身 (歐陸哲學相對於分析哲學傳統予人較難以理解、深奧、含糊[比較不清晰],這到底是「讀者」的問題?還是表達者的問題?) Bridging the Analytic-Continental Divide  

Posted in 讀一瓢酌 Read | Leave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