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着回來的男人》

「人的善惡表現與其身處的情境和社會制度也很有關係。」
《活着回來的男人》我也正考慮着買,其所言似乎真的應上了《路西法效應》所做的實驗。在戰爭中,一切哲學、一切辦証法頓然停止、有的只是人性的考驗、有的只是生存的問題……文革時人不也是如此?記得在文革時,有位親戚的兒子,跟我們也差不多大,可是他受到毛主席的感召,也來批鬥他的爸爸,第一個將爸爸推上乒乓台,撤尿、投石……
當然身處非常環境而其志、其性不變的不是沒有,可能只是少數……若有看過賓虛這電影,那想想你是主角會如何?或者你身處文革中,你又會如何?再近點,在佔中其間看或者再簡單點,在公司的人事紛爭中,你會選擇不問是非保住分工?還是依理而行,不計較失了工作?……
或者,再看看港大事件中,那些校委、那些支持校委、壓抑陳文敏的人,如陳文鴻、李天命、范徐女仕……他們讀得書少嗎?他們真的是非不分?或多年的教育打下的價值觀完全是零?他們完全是反智的?……他們仍然會搬出如此低劣的理由、理據、判斷……
想想故事中的路西法,《以賽亞書》中的路西法,原是上帝身邊的天使,但何以他最後會背判了而成為魔鬼?……
想為那些日軍、校委、……違背道德、人性的人辨護?……以其這樣想,不如想想在人類歷史中、社會裛,即使發展到今日高度文明的社會、受了高等教育的人也會放棄了某種價值、而選擇了另一種?

一個普通日本兵的生命史,能夠告訴我們什麼? | 故事 – http://gushi.tw/archives/14212

This entry was posted in 思一瓢酌 Thinking, 讀一瓢酌 Read. Bookmark the permalink.

Leave a Reply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 Required fields are mark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