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顧歷史,我們都有這樣一種想法:
共產黨“即將”分崩離析的説法是不能成立的,主要理由是文革時期中共仍能支撑得住,所以很難想像中共今天“即將“分崩離析。
對歷史發展的預測永遠都是預測,即有可能對、亦有可能錯。對錯在於所掌握的資訊及分析工具的週延性上到底有多大、多强而定。對政治、社會的預測的難度更大,因為社會政治層面上所涉及的是人,人是種可塑性高、而又可對應變化的物種,這就是 Arnold Joseph Toynbee《歷史研究”A Study of History”》挑戰與回應的設準。除非,我們相信決定論、命定論,那又另當別論,這觀點也大有人在Oswald Arnold Gottfried Spengler的《西方的沒落”The Decline of the West”》就是其表表者。
「文革時期中共仍能支撑得住,我很難想像中共今天“即將“分崩離析。」這是一個很好、也很普遍的觀點。但別忘了,若然將文革所處的年代,即一九六六年至七六年,放在整個世界的角度來想,那就不難理解當時的中共能撑下來;而用之解釋「當時都不會倒、現在更不會倒」可能就有些不足之處。
為什麼呢?因為六十年代特定的政治運動纏繞在一起的是形形色色對體制性要求發起的非正式挑戰,如抗議私有化、社會隔離、消費主義的佔有慾、等級秩序的永世長存。雖然這些挑戰常是斷續的、幼稚的、不徹底的;既發明和實踐了新的集體性和主體性,但同時也保護了現有的共同體。那年代可說世界都處於火紅的年代,尤其是一九六八年,正如Immanuel Walleretein所說更是達到了世界革命的巔峰:其規模之大前所未有、多個戰綫展開了多元的鬥爭……
1966-76年的文革時,美國社會亦處於社會激進的年代:
。1955-75年的越戰
。1950-53年的韓戰
。美國社會充滿了各種激進思潮的年代:迷幻藥、反戰、馬丁路德金的人權運動等等
同步歐洲方面亦處於不安之中……
。1968年8月28日蘇聯坦克進入波蘭布拉格的布拉格之春
。席卷歐洲的法國的學生運動,連當時的知識分子,沙特、福柯、卡缪亦參與其中……
。即使鄰近的日本,亦有赤軍所帶來的動盪……
……
試想若然世界都是處於同樣動盪、或差不多的不安中……那文革的負面影響又如何?另一方面,當時中國資訊的流通與今日比較又如何?尚有影響如此深遠的政治人物,毛澤東的存在與今日的情況又如何?尚且還有中國最恨的美帝在中共接近崩盤的時候,尼克遜總統放棄了中華民國而取中共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入了聯合國… 結果弄得今日這個田地(美國為了拖下蘇聯,利用阿富汗而弄到今日伊斯蘭國的橫行; 為了阿拉伯世界而弄至以色列在中東的霸權,而至黎巴嫩、加沙的苦難…)
當然,人是活的、可塑的、可變動反應的。今日的中共會否仍死守那一套意識形態呢?或中共自身會否盲目不變?這亦是重要因素……
但與此同時,成形於二十世紀七十年代末的反革命運動却是意識形態層面的、且覆蓋面更為廣泛。它的矛頭是一長串需要被毀滅、或扭曲的社會性;使我們眼睜睁看着更殘酷的全球金融資本轉向、以及日常生活的日益被貨幣化,而我們每一個人却一聲不吭……
今日世界的分崩折離、各國的貨幣債務危機、難民問題、伊斯蘭國的崛起……這一切又源於何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