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nthly Archives: February 2017

沉默

沉默確是信仰的虚無,人處亂世中往往“叫天不應、叫地不靈”,一般人處於此狀態中確實難熬……況且“時間上”亦未必可以予人以熬的能耐。尼采從此處強調人的生生不息之意志(但却非人人能有之)。karl barth從此處向上求而確立信的需要,所以kierkegaard要言信心的跳躍……

Posted in 思一瓢酌 Thinking, 獨語一瓢酌 soliloquy | Leave a comment

尼采

尼采,依我之見,是最先將意義(sense)與價值(value)兩個觀念引入哲學的人。意義與價值是尼采用之於批判西方哲學、文化的基石。無論《道德系譜學》《人性,太人性》……都是他對西方文化、哲學的價值重估……19世紀科學的進步、政治、經濟的發展令到社會踏入了前所未有的“進步”之中,人在信仰上不在、或往往不在純然的信仰上獲得滿足(上帝的退隱),因此而反更使人走向一種虚無之中(黄國鉅更強調這種虚無源自基督信仰本身,所以尼采要antichrist)。正如karl barth在《羅馬書釋義》中,把無意義的經驗作為護教學的基礎:信仰,帶有摧毀先前宗教生活概念;信仰是一種“無知”、虛空,這不是信仰、確信的在場,而是其缺席。人在篤信中是孤獨的、對“真理”的絕望,從而失落所有價值、意義,迷失於無可逃避的混沌狀態中。對知識無力、行動無效,在這信仰的條件中人才能委身於基督之中。這即構成barth辨證神學、或危機神學的起點與核心。尼采對(上述)虛無主義與基督教的分析,是他確信歐洲文化、歷史已落入虛無主義(虛無主義有多重含義,認識論的、真理論的、本體論的、道德的、價值的……)之中,它意味着人死亡的開始(vs永生)、新的存在方式的開端(價值重估:從抽象中回落個别的、具體的人的實在中)…… 尼采對於每個人而言,都是never too early  

Posted in 思一瓢酌 Thinking, 讀一瓢酌 Read | Leave a comment

啟蒙

讀書固然不容易,但能運用理性獨立去思考更不容易。誠如康德在《甚麼是啟蒙?》中所言: 「啟蒙,是指人類從自我導致的不成熟狀態中覺醒。這種不成熟狀態是指在缺乏指導下無力運用自我理性的狀態。造成它的原因並非人缺乏理性,而是在無人指導下缺乏決心和勇氣來運用理性。……」

Posted in 思一瓢酌 Thinking | Leave a comment

平情了解

尼采是個寶藏,唯世人只看表面,只見其書名(anti christ….)即予以攻擊、痛批……而少予以詳究其所言、所思……更少人將之放於整個大歷史背景中予以研究……如斯當然出錯、誤解重重……唯對尼采的了解永不會遲…… 康德看到世界的理性秩序、道德法則……,黑格爾看到人的精神所能達到的絕對境況、並回過來統攝一切,尼采看到世界的迷失、信仰的空虛、個體的失落、人的安於安逸……,每個前人都因應其自身所處、所感、所思、所苦……而盡其能、望能去為世人解其憂苦困惑而已……在我們能清楚了解前是否應先予以平情的了解?這不是我們應有的責任嗎?

Posted in 獨語一瓢酌 soliloquy | Leave a comment

無奈……

人,當遇着一個瘋子、不講理的人、或自以為有理的人…… 我們原來也都可以有句體面的話: 隨緣再談。

Posted in 獨語一瓢酌 soliloquy | Leave a comment

無底綫

人,可怕、可悲的是:無底綫的爛、無底綫的鄙…… 他可以無所顧忌地爛泥一片,你也只能無何奈何……

Posted in 混沌一瓢酌 chaos | Leave a comment

十本(方向)書

就牧師想我建議他讀的十本書,大膽建議如下…… (以下建議是依於牧師性格從宗教、科學、文學、自然、社會、歷史、哲學、政治、人之作為人各層面來考慮。所以也可說是十個方向的建議) 01/ 可蘭經(古蘭經),馬堅譯 作為基督教牧師實不可不了解其“兄弟”的信仰。此即為此書非看不可的最基本理由 02/Johnjoe McFadden, Life on Edge: The Coming of Age of Quantum Biology (中文譯《神秘的量子生命》) 宣道者愛說“生命的學問”,但其實那是關泛人對人作為生命體而言的變化氣質之言為重。從科學去理解生命體又是甚麼一回事呢。 03/金瓶梅(可參考侯文詠,沒有神的所在:私房閱讀《金瓶梅》)劉輝、吳敢輯校,天地圖書 宗教某層面、角度可以說是對人、或企求人能作出自我約束、或尋求自律的一個很重要的功能。所以對人的了解、尤其人的陰暗面的了解便甚為重要。這方面佛學是一個考慮,而從中國文學層面來想則《金瓶梅》是這方面的一個首選 04/Andrea wurf,Invention of Nature: the adventures of alexander von humboldt, the lost hero of science(博物學家的自然創世紀)(可參考《丈量世界》) 18世紀末,兩位德國青年分別以自己的方式「丈量世界」。一位是亞歷山大·封·洪堡(Friedrich Wilhelm Heinrich Alexander … Continue reading

Posted in 思一瓢酌 Thinking | Leave a comment

甚麼事最容易牽動人的不滿情緒? 有三種事情最容易牽動人的不滿情緒、而使人想方設法都想要予以挽救,而在無法挽救的心態下往往使人陷入瘋狂與錯誤之中。這三種事情就是死亡、困頓、與對未來的迷茫。 當面對無可避免的厄運,人往往展現了對生命的熱愛、富足的欲望、以及企求擁有洞悉未來的欲望。 對死亡的畏懼中,使許多人幻想可以克服死亡、逆轉死亡,由此而生延長壽命的念頭。正正由於這樣那些的念頭使人長久而持續地追求「長生不老藥」、「青春泉水 」。歷史上有無數人曾宣稱掌握長生不老之術,而更有無數人相信他們,尤其是想延續永恒統治的帝皇。 在這些步入歧途的科學家中,由此而產生鍊金術士、或追求賢者之石與青春泉水者 人對困頓的困擾、畏懼而生對富足的渴望;這種渴望更甚是驅使人開始從旁門左道中去追求,由此而對點石成金的鍊金術予以沈迷、企求創造財富…… 。 在這些誘惑人心、獵食愚昧無知者的惡意(或本身亦無知的)欺詐師中,則函括占卜術士、通靈師、風水師、、魔術師、及未卜先知者 人於生活的逆境、困擾中,往往容易對未來產生迷茫。這種迷茫很容易引發出占星術、卜卦等假(偽)科學,甚至演變成通靈術、手相學、未卜先知的預知(示)學,以從分析一切的跡象、吉凶徵兆中尋求對未來的掌握 人對未來的迷失中,往往容易落入販賣符咒、驅邪、媚藥、萬靈單、惡靈感應者……之中 在上述種種人的職業中,我們還經常可以發現他們的身份重叠、一人身兼數職、更且自以為自身可行使各種奇蹟、具各種異能。 其實,人有能逃離一死的嗎?無論怎爭札亦在百年上下之內、而更多的是在百年之內。既花費在不可能的永生追求中,何不令“短短”的一生發光發熱、照亮生命? 人生困頓難免,一切順順利利亦可能令人呆滯沉悶。因而何不將困頓視為一種磨練?玉不琢不成器、人於困頓中正是對意志、生命的一個歷鍊呢 一個經得起歷鍊的人生,未來自然地會歸屬於他。正是今天的努力、明天的收獲

Posted in 思一瓢酌 Thinking, 獨語一瓢酌 soliloquy | Leave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