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將外在的某一、某些、某種看法、想法、形象……採用為已、代已……此種rulings 不單是一種影響、亦可能含有一種政治上的強烈意味。因為,外在的“勢”實在太大、太有力……而令自身的顯得“一文不值”而“拜服”了……
有如人在聽道時“迷迷糊糊”地在那種氛圍中信了
或ortega y gasset對群眾運動中所述: 人在群眾中往往會失了自身的智識而投入群眾的反叛之中?(“The Revolt of the Masses”)。這亦是群眾運動高手eric hoffer的手段(“the true believer”),而希特拉更是個中高手……
問題是: 主體能否意識到rulings 與non rulings 之别?
。外在的勢(可能)强而有理,而主體自己亦因自身之演化而自感亦強而有“理’”,而又不甘於“屈於”其下。因而由“自卑而自大”而自我膨脹……
。大陸儒學 “對” 儒學 “對” 新儒學 “對” 孔子……甚麼是儒學?一眾讀書人(今之知識分子)有共同信念而形成一群體,若信念有異、有別亦屬同一群體?
況儒學 “對” 知識分子 “對” 社會責任(或諸如此類相關概念/信念……)是基於甚麼信念而在?儒、知識分子……是否需要有社會責任(或諸如此類相關概念/信念……)?是站於高牆為强者執言(可能會得“名成利就”、朋黨歡呼……)?亦或成為雞蛋為弱者扙義?或執言?(可能焦頭爛額、生死在天……)
。大陸儒學 “對” 海德格之於納粹德國(海德格的摯友是受盡納粹折磨的雅斯培,情人是猶太裔的漢娜‧鄂蘭。但他倆的規勸都不能阻止他加入支持納粹、迫害猶太人的行列。且至死他都不願道歉。),是主體本身的思想亦是一種同類?是一種對“下”的貴族主義心態?亦或如Raymond aron在《知識分子的鴉片》中所言: 權力(強權)已漸成一種精神鴉片?或者 richard wolf《向法西斯靠攏:從尼采到後現代主義/或譯“非理性的誘惑:從尼釆到後現代知識分子”》中所言「我們一般都一廂情願地認定,法西斯主義是一種反智現象,只能吸引罪犯與惡徒。然而時至今日,我們已然知道實情並非如此。當年歐洲大陸有許多知識分子菁英,爭先恐後地跳上法西斯主義的政治列車。」……權力迷惑了人?此亦是 mark lilla“The Reckless Mind:Intellectuals in Politics”中對知識分子的“控訴”(傅柯最愛討論知識與權力的關係,也喜歡走上街頭。從毛澤東的文化大革命到柯梅尼的伊斯蘭革命,都被他稱頌過。他以為愛滋病是一齣騙局,是權力者虛構出來的偽知識。)
。若然「傳統儒家的兩大綱領,内聖為夲,外王為用,而内聖即是生命實踐之學,外王是管治國家的基本精神或原則,也就是以王道而非霸道的方式施政。此兩綱領應可作為檢視的準則。」
此準則是普遍於所有人,則按理所有人都該如是。然而,此準則若又不容易為知識分子、或儒學者所踐行,那一般人又如何能?
又若此準則只是用於區別儒與非儒,那文中所指又是儒學乎?若是,於儒家中人尚且難以參透、踐行,那一般人又如何能要求其理解、接受、而至踐行?
。於威武利益權勢下有人能守格、有人不能守格……這是自然之象。問題不在於有人能守、有人不能守,而是何以有人能守、有人不能?此能與不能之關節(純然)在何處?其價值與意義何在?……
……
……

【葛兆光】异想天开:近年来大陆新儒学的政治诉求

 

This entry was posted in 念一瓢酌 Memory, 思一瓢酌 Thinking, 獨語一瓢酌 soliloquy. Bookmark the permalink.

Leave a Reply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 Required fields are mark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