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onathan Lear用新的前言寫著:“非常活潑有趣。這是一本非常豐富的書,其中包含對各種道德理論的出色描述,以及對途中遇到的話題的無數且常常是機智的觀察。” -時代文學增刊Bernard Williams 是他這一代最偉大的哲學家之一。 《倫理學和哲學的界限》不僅被公認為是他最重要的書,而且還讚揚了當代道德哲學經典。Bernard Williams 借鑒希臘哲學家的思想,將倫理學的方向從對普遍道德理論的關注轉移到“真實,真實和個人生活的意義”上。他探索並反思了當代哲學中最棘手的問題,並確定了有關中心問題的新思想,例如相對主義,客觀性和倫理知識的rd 可能性。此版本還包括A.W. Moore對文本的評論。Bernard Williams在2003年去世時,被《泰晤士報》譽為“同齡傑出的道德哲學家”。他曾在劍橋大學,伯克利大學和牛津大學任教,是包括“Morality: An Introduction to Ethics《 道德》”、“Descartes: The Project of Pure Inquiry《笛卡爾:純粹探究項目》、“Truth and Truthfulness: An Essay in Genealogy《真理與真誠》”在內的許多有影響力的著作的作者。
為甚麼選此書?
一如上面所言外,在眾多硬磚頭的哲學作品中,《倫理學和哲學的界限》並不是一部大部頭(以頁數言)作品。但它在現代哲學界中以明的一致性給予我們一個好的哲學性思考示範。它處理了倫理學中Aristotle 德性倫理學(virtue ethics)、Kant的義務倫理學(deontology ethics)及功利主義論(utilitarianism)三個方向/立場的倫理思考。Bernard Williams 特別注意到他的時代的倫理學,只談「好/善」(good)與「應該」(ought),例如甚麼道德上的好/壞?甚麼事情是應該/不應該做的?這個行為好/應該做嗎?威廉士指「好/善」與「應該」是普遍性強、但卻貧乏的字詞,根本不足以該我們思考人類極為複雜的處境,他稱這些為「薄的」(thin)的倫理概念。
Bernard Williams 認為「薄的」的倫理概念總是抽離,對於世界沒有介入性,似乎能套用到任何情境之上,它是認知性的(X 是好的、對的、應該的),但也因此對於推動我們的行為意義有限。而「厚的」(thick)的倫理概念,則與我們的世界與行為都有切實的關係,例子有殘酷(brutality)、懦弱(coward)或感恩(gratitude)。以懦弱為例,只有以恐懼推動的行為才可被稱為懦弱的,而懦弱本身亦包含一個行為是不應該做的價值判斷;同時,在怎樣的情況、怎樣的條件之下一個行為才算是懦弱,都有其文化背景,對同一文化體系之中的成員有指導行為的作用。相較之下,Williams 指「懦弱」這種厚概念在真實的道德情境之中,比自命普遍的「好」一類的薄概念對於我們更有意義。
另外哲學亦是第二層序的思考,舉凡可以反思的,它都要參一腳,去反思一下,想想它是甚麼,它的邊界在哪裏,有些甚麼基礎。知識、道德、人生、政治等無一不是哲學反思的對象。甚至我們也要反思哲學、哲學活動本身。若我們不知道哲學的界限在哪裏,有些甚麼限制,我們又怎知道我們對其他事物的思考有沒有超越哲學的限制?所以反思哲學自身,本身對哲學反思其他問題也十分重要:我們要確保我們在哲學的適用範圍內做哲學。《倫理學和哲學的界限》就是這樣給予了我們一個很好的示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