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改革開放四十多年來西方世界在中國的投資有目睹。即使中國體制執政者否認也無從解釋它如何成為”世界第二經濟體”。 本頻道亦曾就這方面分享了一些書籍:
《中國悄悄占領全世界》
《強國不強?:中國國力與經濟成長的極限》
《散沙:中國農民工的故事》
《匱乏:中國到底還缺什麼?》
《野心時代:在新中國追求財富、真相和信仰》
何偉(彼得海斯勒Peter Hessler, 1969- )系列
《十億民工進城來:史上最大規模人口遷徙如何改造中國?》
《中國:潰而不崩》
《中国巨债:经济奇迹的根源与未来-刘海影》
但自中美揭開貿易戰以來,體制執政者又再在不同場合喧宣其開放、世界要公道、和平不稱霸之説。問題是到底是否如此?且為何40年來現在突然有此喧宣?中國體制執政者是否又信守承諾?……其實潛台辭不外是:天無二日、地無二君;作為天朝,普下之下莫非皇土,吾仍天子之身,予等須尊吾為尊、歲歲朝貢,朕並不是“霸”,衹祈予等知尊卑。。。
中國在這個區域、甚至全世界的真正動機就是抓緊並庇護行為有如朝貢國的國家,並且反好、哄騙、顛覆或屈服那些妨礙它維持天朝式領域的國家
《南中國海》
《南海:21世紀的亞洲火藥庫與中國稱霸的第一步?》
《2049百年馬拉松:中國稱霸全球的祕密戰略》
《中國:潰而不崩》
很明顯中國體制現在面臨了比過往更大的危機,所以其執政者不得不重彈舊調
本書”
The Myth of Chinese Capitalism: The Worker, the Factory, and the Future of the World
(中國資本主義神話) 中譯《低端中國》” 是關於限制性政策如何阻止中國成為世界最大經濟體的不為人知的故事
Dexter Roberts在北京生活了二十年,擔任《彭博商業周刊》的經濟,商業和政治記者。Roberts在書中探討了當今財務繁榮的中國背後的現實,並拉開了中國製造機器實際動力的帷幕。
他著重研究了兩個地方:貴州省的炳華村,中國最貧窮的地區之一,它的年輕人中有很大一部分人成為移民。東莞是中國最臭名昭著的工廠鎮,位於廣東省,這裡既有最大數量的農民工,又是全國最大的製造業基地。
在這兩個城鎮以及在這兩個城鎮之間生活的人們中,羅伯茨著重講述了莫氏家族的故事,他們是前農民變成移民工人,他們正努力在一個瞬息萬變的國家謀生,而這個國家的土地貶值了一半。通過戶口登記,土地使用權政策以及教育和醫療保健系統中的不平等現象,使人們處於二等身份。
在本書中, Dexter Roberts生動地表現了中國及其人民今天面臨的問題,即他們試圖克服對國家的未來發展構成嚴峻挑戰的分裂制度。這樣一來, Roberts描繪了中國目前處於金融危機中的世界的地面警戒圖。
★2020《經濟學人》年度好書!
★理解中國發展趨勢必讀!
習近平宣稱「全面脫貧」的背後,是半數中國人口的貧弱!
當中國耗盡「人口紅利」之後,成長的動力將難以為繼。
40年改革開放的成功,建立在官僚與企業聯手壓榨農民之上。
過去,他們的廉價勞力是中國製造的原動力、經濟奇蹟的火車頭,
如今,衰老、貧窮、低技術的他們,成為中國最大的潛在危機。
莫路波在13歲那年輟學。但他不打算跟著他的表哥到東莞,而是隻身一人,坐了30小時的火車來到寧波。1993年的夏天,他才一出火車站,就被三個流氓痛毆一頓,搶走身上所有的財物。一輩子第一次坐火車出門的他,舉目無親,不知該如何是好……
莫梅荃唸書到15歲,是村子裡教育程度最高的孩子之一,但她在家鄉找不到工作,農地又太小,於是來到東莞的電子工廠打工,賺一小時一塊人民幣的工資。儘管生活辛苦,她相信要離開村子人生才有希望……
莫姓家族全都來自貴州南方的炳花村。布依族的他們雖然是少數民族,但是像他們這樣因為貧窮而必須遠赴沿海大城市找工作的中國人,占人口總數的一半,高達近六億。他們在家鄉是農民,到了城市裡做工人。從1978年的改革開放開始,「農民工」龐大的人數與其廉價勞力,就是中國經濟起飛的原動力,賺進了無數的外匯,賦予中南海領導人在世界舞台上耀武揚威的底氣。
◆一個中國,兩種身分:農民工雖然對中國經濟無比重要,中國特有的「戶口制度」卻待他們如二等公民,規定農民無法享有城市居民的醫療、社會福利與教育權利。他們子女無法就讀公立學校、生病不能就醫,甚至要忍受警察的隨時盤查,被打入「黑牢」勒索賄賂更時有所聞。
◆國家裡的異鄉人,犧牲自己成就中國經濟奇蹟:農民工既然得不到政府的保障,只得忍氣吞聲接受待遇極差的工作。名義上,共產黨信奉社會主義,實際上,他們踐踏工人福利、嚴禁勞工運動與組織。工廠靠這群廉價勞工累積巨大利益,但平均而言,鄉村人口的薪水只有城市居民的1/3。他們的犧牲成就了中國奇蹟,但也成了貧窮問題的根源。
◆「留守兒童」占青少年人口的1/5:今天全中國有人數高達6100萬的「留守兒童」。他們的父母去沿海城市打工,但他們無法在當地就讀公立學校。孩子被迫做選擇:與父母分離、回到家鄉就學;或是待在父母身邊,但是不能唸書,只能打零工賺錢,重蹈他們父母淪落底層的宿命。
◆「人口紅利」消失,「路易斯拐點」形成,發展動力難以為繼:然而,隨著中國人口的逐漸減少與老化,過去的發展模式已經走到盡頭。隨之而來的是所謂的「路易斯拐點」,意指農民工越來越少而造成的勞動力短缺。中國應對這項挑戰如果失敗,將會使中國陷入「中等收入陷阱」,亦即低端產業已喪失競爭力,但又無法轉型為高附加價值產業。
◆既貧且弱的中國農村人口,難以支撐中國的內需市場與「中國製造2025」。在人口逐漸老化的同時,中國也面臨產業升級的壓力,希望AI與自動化生產能彌補勞動人口減少的困難。然而,大量引進機器人是否又將搶走農村人口所剩不多的就業機會?同時,大量貧窮、低教育、低技術的農村人口也難以創造內需市場。
追蹤採訪長達20年,橫跨貴州農村、東莞工廠、秦嶺上的小學、安徽、湖北、海南島,《彭博商業周刊》資深記者為你揭露「大外宣」之外的中國!
在《低端中國》書中,作者羅谷深入廣東、貴州、湖北、安徽、海南、陝西各省,透過與當地的底層農民工建立緊密、親切的關係,做長期的追蹤報導。這位《彭博商業周刊》的資深記者指出,雖然中國今日已經雄踞全球第二大經濟體,沿海城市享有驚人的經濟成就,但戶口制度對農民工的剝奪、城鄉發展的落差、中央計畫經濟的僵化以及官員貪腐的遺害,造成中國內陸嚴重的社會不公與發展不足,埋下了危機的種子。
過去,這樣的言論可能被歸類為蓄意唱衰中國的烏鴉,但當中國國務院總理李克強在2020年6月公開說出「中國有六億人每個月的收入也就人民幣一千元」時,證明了羅谷長期調查的價值與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