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aily Archives: July 20, 2021

The Irrational Ape

為什麼有缺陷的邏輯會讓我們所有人都處於危險之中,以及批判性思維如何拯救世界。 這似乎是一個很大的主張,但知道如何清晰和批判性地思考確實有助於拯救世界。 1983 年 9 月,在冷戰最激烈的時候,蘇聯的預警系統顯示有 5 枚美國導彈向該國發射。Stanislaw Petrov知道自己的職責:他要通知莫斯科核戰爭已經開始,以便他們能夠立即做出毀滅性的反應。相反,他打電話說系統有問題。他已經評估了情況並推斷出錯誤比這種有限的攻擊更有可能發生。 當然,我們可能不必從核毀滅中拯救地球,但我們批判性思考的能力從未如此重要。在一個假新聞、對專家的不信任、偏見和無知經常佔據主導地位的世界裡,我們很容易被誤導。我們生活在一個觸手可及世界上所有知識的時代,但這也意味著錯誤信息和虛假信息會比以往任何時候都傳播得更遠、更快。 你知道嗎:   ♢ 社群媒體上被分享的文章,有六成是沒仔細讀過內容的人轉傳的。   許多人只因為標題很吸睛,就按讚、按分享!   或是因為標題令人憤怒,就在鍵盤上充滿熱血、展現義憤!   ♢ 政客使用統計學,就和醉酒的人使用燈柱一樣,   是為了支撐,而不是為了照亮。   ♢ 賣房子的人說:「前年房價雖然跌了50%,但去年又強彈了50%,   買家完全沒有虧到錢喔。」他應該是很誠實,才會這麼坦白吧?   ♢ 命理師和占星家說:「你很善良和熱情,但如果你感覺遭到背叛,   你也可能產生令人招架不住的怒火與怨憤。」   你覺得很準吧!所以,他們幾乎對每個人都這麼說。   ♢ 人的記憶,並不像錄影裝置,你只要錄下事件,以後就可以回顧。   記憶其實更接近維基百科,你可以上去改動它——但是別人也可以。   ♢ 媒體好像分不出「一場車禍意外」與「一場文明危機」之間有何差別,   所以行車記錄器新聞,往往凌駕於專業鏡頭下的深度報導…… 我們習慣追求速度、勝過追求真實度,習於反應、而非反省。我們具有上帝般的科技,卻擁抱中古時代的習俗,懷有舊石器時代的情緒。 在”The Irrational Ape”中,David Robert Grimes展示了我們如何被引誘犯下嚴重錯誤或得出錯誤結論,以及如何避免此類錯誤。鑑於現代科學的力量以及運動可以通過社交媒體團結起來抗議某項事業的方式,我們正處於危險時期。但幸運的是,我們可以從錯誤中吸取教訓,通過批判性思維和科學方法,我們可以發現如何將這些技術應用於從決定購買什麼保險到避免全球災難的方方面面。這本書充滿了引人入勝的案例研究和例子,有助於確保我們為現代世界做好準備。

Posted in 思一瓢酌 Thinking, 讀一瓢酌 Read | Leave a comment

bullshit and Philosophy

在人類文化裏,最突出的特徵之一就是:有太多的人在/愛“胡說八道”/ “廢話連篇”/ “扯淡”/ “bullshit”。 例如 。「本質的問題出在 大部份人以為理性邏輯思維 是最高級的思維 而這只是因為被困在人類大腦中去思考 所產生的自我感覺良好 又或者說 幻覺 換句話說 就是另一種生物式的 坐井觀天 如果說理性能夠解釋並窮盡宇宙真理 → 這句話等於在說 靠著人類的「腦袋」 能夠窮盡宇宙真理」 (可是説這些話時是在運用理性? 邏輯思維還是屁股呢 ?立場上是非理性,但表達能不用理性嗎?) 。「花時間去找書丶找資料而少了讀書的時間不如想辦法斷了找書的途徑….」 (但行為上 卻花大量時間在網絡上與人址淡) 人對扯淡/廢話——及其近親——真實性——的興趣空前高漲,但這個話題有著豐富的哲學歷史,霍布斯、洛克、休謨和康得都在討論這個問題。雖說扯淡無處不在,卻沒有一種學說,一個理論來剖析他,在這裡,從認識論、倫理學、形而上學、歷史和政治的角度反思扯淡。解決的問題包括什麼是胡說八道,它有什麼作用,它是否是一種曇花一現的時尚,以及它是否可以消除,這本書是許多發現廢話值得思考的人的指南和資源。他的主旨不在於提供一個理論模型來解析扯淡,而是探討現今社會何以充斥著言不由衷的扯淡。文中作者指出,扯淡有頁碼、詞語、裝訂、封面、書封上的廣告、評論等,而且有詞語串成的句子和段落,但是它們說了一堆廢話,沒有傳達任何有意義的東西。作者以哲學的辨證方式,開宗明義地區別了“扯淡”與“說謊”。扯淡不是說謊,卻是真理最大的敵人。因為說謊的人知道何者為真,卻講的是假話。而扯淡的人既不關心何者為真,也不關心何者為假,只在乎自身利益。這種認為無論事實真相如何都沒有差別的態度,就是扯淡的本質。書中將矛頭直指當今社會,扯淡之所以充斥我們的社會,與當代民主社會和市場經濟裏的種種扭曲不無關係,它助長了扯淡的膨脹,特別是在政治、道德和宗教等分配權益的關鍵領域,在那裏既難以有真偽的辨別,而追求真偽辨別又有風險和麻煩。靠扯淡來搪塞、敷衍、扭曲、誤導遂成為權宜之計,更有蔚為主流的趨勢。書中的哲學方法讓你一眼看穿扯淡! 這本書是扯淡理論的一個新的里程碑,是扯淡理論的最新研究成果。扯淡已經成為我們這個時代的象徵,本書對這一現象作了機智風趣和發人深思的研究。在大眾文化中,哲學的作用變得模糊不清。這是一本研究扯淡的上乘之作。你所有能想到的方法,本書都以哲學分析的方法對扯淡進行了定義。相信自己的扯淡這一悖論類似於自欺這一悖論。定義裡的欺騙者知道他的信念是假的,很難看到他如何說服自己相信這同一個信念是真的。對於自欺這一悖論與相信自己的扯淡這一悖論的相似性進行反思有助於我們理解G.A. COHEN與Harry G. Frankfurt有關扯淡本質的爭論。的確,一個人的自欺是另一個人的扯淡。Alfred Mele在” Self-Deception Unmasked”(Princeton 200)中,論證說自欺不應當按照人際間的欺騙模式來理解。在人際間的欺騙中,欺騙者希望他的受害者能夠相信某個信念,而他自己則是不相信的。如果自欺也符合人際間欺騙模式,那麼自欺者必須分飾兩種角色,既要確信又要否定這同一個信念。 所以Mele認為,這種結果顯然說明人際間欺騙模式不適合解釋自欺。因為自欺經常發生,而且那些邏輯悖論性信念很少在自欺中出現。某個男人可能會自欺欺人地認為他的妻子是忠誠的,儘管在其他沒有偏見的人看來證據顯然表明這個妻子不那麼忠誠(P57)。類似地,那些考慮不周詳的偏見通常來自這類明顯的虛假信念:自認為已經充分考量過證據。例如,我最近被告知有些聰明的男孩比聰明的女孩要更聰明一些。儘管Harry G. Frankfurt傾向於認為扯淡必須是有意為之,但是我們上述這些例子表明對於真相的漠視有時候是無意的,因為我們在理

Posted in 思一瓢酌 Thinking, 讀一瓢酌 Read | Leave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