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aily Archives: July 5, 2022

The Knowledge Machine: How Irrationality Created Modern Science

哲學是種第二層序(second order )的思考。當我們對國家存在的可能等進行思考時,則產生了政治哲學。當我們對科學/科學活動的種種進行思考時,則產生了科學哲學。。。。科學/科學活動雖講求實証、邏輯等理性的運用,但作為人類活動的產物不竟也脫不了人類情感的種種。 科學哲學史上有Paul Feyerabend認為科學應該成為一種無政府狀態的企業,而不是一種經濟(習慣)的企業;在他的“Against Method”(1975)中,“無政府狀態”一詞是指認識論的無政府狀態,它不屬於單一的規定性科學方法,理由是任何這種方法會限制科學進步。科學發展從此可以更廣闊自由 karl popper的“The Logic of Scientific Discovery”(1934)引入的科學理論和假設的評估標準。 他提出它作為解決歸納和劃界問題的基石。 如果一個理論或假設可以被現有技術的實證檢驗在邏輯上抵觸,那麼它就是可証偽的(或可反駁的),為此而將科學帶入一個新的領地 Thomas Kuhn的“The Structure of Scientific Revolutions”(1962)挑戰了當時盛行的科學進步觀,將科學進步視為公認事實和理論的「積累發展」。kuhn主張一種情節模型,其中存在累積進步的概念連續性時期,稱之為「常規科學」時期,被革命性科學時期打斷。。。 至今Michael Strevens的“The Knowledge Machine: How Irrationality Created Modern Science‘’(2020)則被視為是過去幾十年關於最重要的科學事業的最具啟發性的書。(Rebecca Newberger Goldstein)。作為範式轉換的作品,‘’The Knowledge Machine‘’徹底改變了我們對科學起源和結構的理解。 • 為什麼科學如此強大? • 為什麼在哲學和數學發明後的兩千多年之後,人類才開始使用科學來了解宇宙的秘密? 在一部融合科學、哲學和歷史的開創性著作中,著名的科學哲學家Strevens嘗試回答了這些具有挑戰性的問題,展示了科學是如何在思想家偶然發現可以通過打破邏輯論證規則來實現科學突破的驚人想法時產生的. 本書與上述經典作品一樣,探討了科學的意義和起源,用大量生動的歷史例子來證明科學家故意忽視宗教、理論之美,甚至哲學都接受了一種狹窄的論證代碼,其非常狹窄的範圍將前所未有的能量引導到經驗觀察和實驗中。 Strevens … Continue reading

Posted in 思一瓢酌 Thinking, 讀一瓢酌 Read | Leave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