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e Musical Representation: Meaning, Ontology, and Emotion

電影中沒有音樂將會如何?人生活中失去了音樂又怎樣?音樂表現了人的甚麼情感?

人類的音樂體驗是如何從有組織的音調中產生的,這是一個長期存在的謎。在”The Musical Representation: Meaning, Ontology, and Emotion”中,Charles Nussbaum 提供了哲學博物學家的解決方案。Nussbaum將他的音樂表現自然主義理論建立在聲音物理學和人類心腦組織之間的勾結上。

他認為,自 1650 年以來西方音調藝術音樂所提供的各種重要體驗是通過音調感覺、音樂空間中的運動感、認知、情感喚醒以及通過特定情感反應的方式讓根深蒂固的人類參與進來的。

Nussbaum 將現代西方的藝術音樂解釋為具有代表性的、帶有音樂外內容的符號系統,他試圖明確音樂表現的規範原則,並將它們與有能力的聽眾的直覺相結合。Nussbaum確定了音樂表現的三種模式,描述了音樂外意義的基礎,並將音樂作品分析為創造的歷史實體(其表演是像徵或複製品)。此外,他解釋了音樂如何引起情感並喚起具有宗教性質的精神狀態。

Nussbaum的論點從生物學、心理學和哲學轉向音樂——偶爾從音樂回到生物學、心理學和哲學。Nussbaum寫道,人類的心腦是其進化史的活生生的記錄。相對較新的認知習得源於我們幾乎不知道的較舊的表徵功能。對音樂藝術的思考可以幫助揭示構成現代人類認知基礎的更古老的認知功能。他認為,音樂表現的生物學、心理學和哲學可以告訴我們一些關於我們是什麼的東西,基於我們曾經是什麼。

This entry was posted in 思一瓢酌 Thinking, 讀一瓢酌 Read. Bookmark the permalink.

Leave a Reply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 Required fields are mark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