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ddhartha《流浪者之歌》/《悉達多》

我們需要有人夢想不可能的事,他們可能失敗,有時候成功,但無論如何有那企圖心。 “We need people who dream impossible things, who maybe fail, sometimes succeed, but in any case who have that ambition.” Emmanuel Macron, Politician

相對於Fyodor Dostoevsky的來說,Hermann Hesse的簡單得多,也沒有這麽沉重。人的生活可以很沉重,但也可以很輕。Hermann Hesse,德國作家、詩人,20世紀最偉大的文學家之一。他是Thomas Mann心中「德國人中的德國人」,唯一能夠代表「古老的、真正的、純粹的、精神上的德國」的作家。「由於他的富於靈感的作品具有遒勁的氣勢和洞察力,也為崇高的人道主義理想和高尚風格提供一個范例」,Hesse獲1946年的諾貝爾文學獎。他享譽世界文壇的作品包括:‘’Der Steppenwolf《荒原狼》‘’、 ‘’Siddhartha《流浪者之歌》/《悉達多》‘’、‘’Unterm Rad《在輪下》‘’、‘’Narziß und Goldmund《納爾奇思與歌爾得蒙/知識與愛情》‘’、‘’Das Glasperlenspiel《玻璃球游戲》‘’等。

1922年,‘’Siddhartha流浪者之歌》/《悉達多》‘’在德國出版,但直到1951年,在Henry Miller的再三說服下,才有出版商出版了該書的英譯本。此后,20世紀60年代的美國掀起了Hermann Hesse 熱潮,那時美國大學生幾乎人手一本‘’Siddhartha‘’

’Siddhartha‘’不僅是Henry Miller的最愛,更是影響了很多音樂人,從Nicholas R DrakeRadiohead,從深沉悲傷到搖滾妄想,‘’Siddhartha‘’是他們靈感的來源,同時它也曾是嬉皮一代的必備讀物,從此也成為20世紀被翻譯和閱讀最多的歐洲作家,尤其受到青年讀者的歡迎。

“Siddhartha《流浪者之歌》/《悉達多》‘’故事敘述一個婆羅門貴族青年尋求人生真諦的一生。古印度貴族青年悉達多英俊聰慧,擁有人們羡慕的一切。為了追求心靈的安寧,他孤身一人展開了求道之旅。他在舍衛城聆聽佛陀喬答摩宣講教義,在繁華的大城中結識了名妓伽摩拉,並成為一名富商。心靈與肉體的享受達到頂峰,卻讓他對自己厭倦、鄙棄到極點。在與伽摩拉最後一次歡愛之後,他拋棄了自己所有世俗的一切,來到那河邊,想結束自己的生命。在那最絕望的一刹那,他突然聽到了生命之河永恆的聲音……經過幾乎一生的追求,悉達多終於體驗到萬事萬物的圓融統一,所有生命的不可摧毀的本性,並最終將自我融入了瞬間的永恆之中。

通過對主人公悉達多身上的兩個“自我”——理性的無限的“自我”和感性的有限的“自我”——的描寫,黑塞探討了個人如何在有限的生命中追求無限的、永恆的人生境界的問題。讀者從中既可以洞察作家對人性的熱愛與敬畏,對人生和宇宙的充滿睿智的理解,又能夠感受到他對傳統的人道主義理想的呼喚和嚮往,同時,還可以領略到作為西方人的作者對東方尤其是中國思想智慧的接受與借鑑。

This entry was posted in 思一瓢酌 Thinking, 讀一瓢酌 Read. Bookmark the permalink.

Leave a Reply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 Required fields are mark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