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ob Dylan的Blowing In The Wind在空氣中徘徊着:
一個男人要走過多少路, 你才能稱他爲男子漢?
一隻白鴿要飛過多少海面, 她才能在沙丘安眠?
炮彈要掠過天空多少回, 它們才被永遠禁用?
這回答,我的朋友,正在風中吹響, 這回答正在風中吹響。
一個人擡頭看多少次, 才能望見藍天?
一個人須多少只耳朵, 才能聽到人們的哭喊?
多少人死去才能使他瞭解, 已有太多人死亡?
這回答,我的朋友,正在風中吹響, 這回答正在風中吹響。
一座山要聳立多少年, 才會被沖刷入海?
一些人要生活多少年, 才會被給予自由?
一個人能轉過頭去多少回。 假裝他什麽也沒看見?
這回答,我的朋友,正在風中吹響, 這回答正在風中吹響。
How many roads must a man walk down
Before you call him a man?
How many seas must a white dove sail
Before she sleeps in the sand?
How many times must the cannon balls fly
Before they’re forever banned?
The answer, my friend, is blowin’ in the wind,
The answer is blowin’ in the wind.
How many times must a man look up
Before he can see the sky?
How many ears must one man have
Before he can hear people cry?
How many deaths will it take till he knows
That too many people have died?
The answer, my friend, is blowin’ in the wind,
The answer is blowin’ in the wind.
How many years can a mountain exist
Before it’s washed to the sea?
How many years can some people exist
Before they’re allowed to be free?
How many times can a man turn his head,
Pretending he just doesn’t see?
The answer, my friend, is blowin’ in the wind,
The answer is blowin’ in the wind.
‘’我的時代終將到來!‘’——Gustav Mahler
Mahler是個人所愛的音樂家之一。從關於他的作品所能買到的版本,都會買下來聽。。。將Mahler置於那個“群星閃耀”的時代, Nietzsche、Freud、Jung、Dostoevsky、Thomas Mann、Stefan Zweig、Gustav Klimt、Egon Schiele、Oskar Kokoschka、Arnold Schönberg、Anton von Webern、Stravinsky等……他的名字是音樂界無比耀眼的!
Gustav Mahler,歐洲晚期浪漫主義音樂的傑出代表。在中國,因其以唐詩爲文本的”Das Lied von der Erde《大地之歌》”廣爲愛樂者熟知、熱愛。但實際上,在第八交響曲首演之前,Mahler一直以當世偉大的指揮家聞名,他的音樂並未得到廣泛認同。但Mahler對自己充滿信心,他說:“我的時代還沒有到來。我的時代一定會到來。”
第八交響曲於1910年9月12日的首演,標誌Mahler時代的大幕的開啓。”The Eighth: Mahler and the World in 1910《馬勒和1910年的世界:他的第八交響曲》” Stephen Johnson正是以這個歷史時刻爲節點,向讀者講述了Mahler在1910年到1911年去世那段時間的生活與創作,詳細分析、解讀Mahler第八交響曲的音樂與文本,更以作曲家的眼光和角度,逐樂章分析馬勒最後一部作品第十交響曲——這部被作者視爲與第八交響曲“是同一整體的兩個部分”的、“未完成”的偉大交響篇章。
1910年,整個歐洲乃至世界,都處在“百年未有之大變局”的前夜,與之相映照的是整個歐洲知識界、思想界、文化界、藝術界的風起雲湧。Johnson以其開闊的視野,將Mahler的音樂置於那個風雲際會的時代:Nietzsche、Strauss的哲學; Freud、Jung的精神分析學說;Thomas Mann、Stefan Zweig的文學;IGustav Klimt、Egon Schiele、Oskar Kokoschka的分離主義藝術;Schönberg、Webern、Stravinsky的音樂等等,爲讀者勾畫了一幅背景深遠而豐富的文化圖景,從而展現了那個時代的精神風貌。Johnson更是通過分析Mahler的音樂,分析了困擾Mahler一生的身份問題:波西米亞人、奧地利人、猶太人、不受歡迎的入侵者,並將Mahler的音樂,尤其是第八交響曲,追根溯源,置於Plato” The Symposium《會飲篇》”、古拉丁贊美詩” , Veni, creator spiritus《降臨吧,造物主之聖靈》”、Goethe《浮士德》,以及Bach、Beethoven、Schubert的偉大音樂傳統中,揭示了Mahler音樂所具有的以Goethe的人文主義思想爲代表,更現代、更多樣化、更包容的“德國性”。
讓我們好好欣賞Mahler的作品以洗滌我們的靈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