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uddha is hiding : refugees, citizenship, the new America

最近Tweet有人重提紐約時報中文網2015年3月31日的一篇報導” 中國何時坦然面對自身歷史污點?“:在赤棉獲得的外國援助中,中國提供的至少占90%,涉及從糧食、建築設備到坦克、飛機和大炮的各種物資。 “如果沒有中國的協助,赤棉政權連一個星期都堅持不了,”

冷戰在東南亞引發了世界歷史上最具破壞性的戰爭之一。

自越戰結束以來,數以千計的學術研究、回憶錄和電影試圖從當時在東南亞的西方人的角度來捕捉發生的事情。” The Killing Fields《殺戮戰場》(1984)”等廣受歡迎的電影揭露了 20 世紀 70 年代中期波爾布特政權令人毛骨悚然的活動,這些活動導致 1 至 300 萬柬埔寨人死亡。那些逃脫並在鄰國找到臨時避難所的人踏上了一段旅程,這將把他們帶到許多西方社會,這些社會的政治、經濟、社會和文化習俗與他們的祖國大不相同。人類學家 Aihwa Ong 在她早期的著作”Flexible Citizenship: The Cultural Logics of Transnationality”中寫道,亞洲精英穿梭於太平洋。這項平行研究講述了“其他亞洲人”的截然不同的故事,他們的路線將他們從難民營帶到加州的市中心和高科技飛地。在 “Buddha is Hiding: Refugees, Citizenship, the New America” 中,Aihwa Ong再次探討了 1980 年代中後期柬埔寨難民在加利福尼亞州奧克蘭和舊金山的生活。她認為,雖然難民成為規範、規則和系統的主體,但他們也會修改做法和議程,同時靈活地轉移控制並插入批評。雖然柬埔寨難民是受其支配的主體,但他們也代表自己行事,追求可能與現行規範賦予他們的價值觀和資產相抵觸的價值觀和資產。這本書最大的見解是,Ong 不僅為柬埔寨戰爭倖存者發聲,還審視了難民在各種機構中是如何被重新概念化的。她的樣本包括生活貧困的貧困家庭,主要是正規教育有限的老年婦女,以及中產階級家庭。他們在 1975 年紅色高棉接管之前和之後在柬埔寨農村生活,然後在泰國成為難民的經歷呈現了一個只能通過深入的民族志訪談才能獲得的真相。

Ong 首先捕捉柬埔寨難民對戰爭、飢餓和逃往鄰國難民營的記憶。波爾布特政權下的生活被描述為不安全感增加和性別關係開始改變的時期。隨著女性成為性暴力和強迫婚姻的受害者,傳統的佛教女性價值觀受到挑戰。一旦他們的旅程到達泰國的 Khao-I-Dang 難民營,它就呈現出不同的形式。婦女開始依賴提供基本生活必需品的西方機構。 Ong 認為,這種“制度依賴是公民身份意義的最初課程之一”(p 56)。柬埔寨難民很早就在難民營中了解到,獲得資源取決於正確地給自己貼上標籤。不這樣做可能會對他們的未來產生不利影響。然而,Ong 提出的一個關鍵點是,難民營中的服務人員往往不具備有效為柬埔寨難民做出決定所需的文化能力。她爭辯說,移民歸化局 (INS) 代表缺乏文化和政治知識,無法準確評估申請人的故事,而且他們害怕讓共產主義者通過,這影響了許多人的命運。例如,在與 INS 官員的面談中,柬埔寨人和其他東南亞難民常常因語言障礙和共產黨派別導致的對當局的不信任而不知所措。因此,他們在美國的重新安置申請可能會被拒絕。

一旦柬埔寨難民抵達美國,他們就會面臨各種專業服務提供者,包括公共衛生、福利辦公室和法律系統。這種互動使服務提供商有權確定“客戶是誰、他們出了什麼問題、要做什麼以及如何著手去做才能在美國取得成功”(p 276)。這種權威導致難民不得不定義和重新定義自己以“適應”特定類別,以獲得生存資源。柬埔寨難民因此過著矛盾的生活。例如,在 1996 年福利改革法通過後,通過我在明尼蘇達州採訪東南亞福利客戶,我發現許多人依靠食品貨架度過一個月。雖然食品貨架上的食物不能滿足他們的飲食需求,但他們還是接受了這些食物並將其存放在地下室,因為他們不想冒犯試圖幫助他們的工人。

這本書最重要的貢獻是Ong能夠從柬埔寨難民自身的角度揭示“真相”。許多關於東南亞人重新安置的報導和討論都集中在創傷後應激障礙post-traumatic stress disorder =PTSD)和心理健康相關問題等疾病上。因此,已經建立了各種衛生組織和社區診所來應對它們。然而,許多人只是找出問題來獲得資金資源來“解決”這些難民問題。 Ong 揭示的是難民機構在製定策略時通過系統和機構來獲得生活的基本必需品。例如,她說,“對於許多難民來說,被歸類為抑鬱或生病有時與獲得健康關注和福利密不可分,因此難民患者開始明白,衛生和難民服務所使用的醫療標籤所涉及的利害關係是而是更廣泛地規範他們的日常生活和獲取過多資源的一個方面”(p 96)。儘管資源在福利系統中更為明顯,但 Ong 通過討論將皈依摩門教的高比率作為通過教會獲得情感和物質支持的工具來強化這一點。顯然,柬埔寨人學會了就提供資源獲取途徑的製度規則進行談判。

書中討論的其他問題包括不斷變化的家庭動態。父母與孩子之間權力關係的變化導致孩子對父母不能幫助他們做家庭作業感到沮喪。此外,當父母不得不依靠孩子來翻譯時,往往會導致父母的地位被貶低,同時給孩子帶來意想不到的力量。這種衝突迫使父母害怕自己的孩子,特別是如果他們參與了與幫派有關的活動。對於男性和女性而言,福利依賴增加了女性相對於男性的權力。 Ong 認為,儘管他們的意圖是好的,但服務提供者行使了系統和機構賦予他們的權力來支配柬埔寨難民並改變傳統的性別關係。她寫道,“社會工作者的身份取決於她們‘賦權 empowering’和‘解放liberating’難民女性的日常工作,即使她們也同情男性。通過有權干預家庭糾紛和製定新規範通過性別行為,服務人員能夠在道德上重新定義難民種族,這一過程也使他們對貧困、弱勢和種族化的美國人的專業統治合法化”(p 167)。服務提供者的干預並不總是對高棉社會根深蒂固的文化信仰以及柬埔寨男女生活在美國市中心導致虐待情況的難以忍受的條件敏感。因此,一些干預策略弊大於利。例如,當婚姻困難引起服務提供者的注意時,許多人要麽報警,要麽鼓勵婦女擺脫困境,因為她們對依賴家庭和社區領袖幫助解決問題的高棉文化沒有很好的理解。 Ong 討論了一對老年夫婦辛夫婦的情況,他們吵架多年。在與丈夫打交道時,辛太太(Mrs. Sin)求助於一名醫護人員。在一次爭吵中,辛先生推了他的妻子,當她向後倒下時,傷到了她的額頭。翌日探望醫護人員後,醫護人員隨警察趕到,將辛女士帶到婦女收容所。在避難所呆了十天后,辛太太回到家,家人不想再與醫護人員互動,後者敦促辛太太對丈夫提出毆打指控。

綜上所述,”Buddha is hiding” 呈現了柬埔寨人從迫害和飢餓中逃脫到被定義為難民的不同視角。當他們融入美國下層階級時,他們的生活在空間和時間中一次又一次地發生變化。作為苗族美國人和前難民兒童,Ong 描述的故事是我生活和/或從長輩那裡聽到的常見經歷。 Ong 在探索柬埔寨難民的生活方面做得非常出色。 1996 年以來的福利改革和權力下放將東南亞難民,尤其是苗族描繪成耗盡該系統的懶惰主體。 Ong 證實了東南亞人使用福利的比例很高,但她成功地表明,這種對一系列服務的依賴是在難民營中習得的。這本書應該作為一個例子,說明關注人類細節可以揭示什麼,以及它如何為有關柬埔寨難民和其他種族化美國人的知識體係做出貢獻。

This entry was posted in 思一瓢酌 Thinking, 讀一瓢酌 Read. Bookmark the permalink.

Leave a Reply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 Required fields are mark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