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here God and Science Meet : How Brain and Evolutionary Studies Alter Our Understanding of Religion

現代知識的探索越來越專精,因而學科的分類自然也越多越細緻。但同時亦可見跨學科的合作與出現也越來越需要。例如上次推介”Cultural Conceptions of Mental Health and Therapy”一書就是因為有報導亞裔一方面很喜歡往歐美留學,但另一方面又極力想表現得不那麼亞裔;而有些留學後思想上既未能啟蒙,心理上却又無緣無故的對西方仇視。所以通過那書看看心理健康與治療與文化的各種關係

談起人的心理自然想起人的大腦,因為人的種種問題最先就由大腦引起。最原始的之一就是宗教。近現代的宗教研究中也涉及到宗教與科學的相遇問題,此中更有一綜合學科神經神學neurotheology(大腦與宗教的關係 )。

“神經神學”是指旨在了解人腦與宗教之間關係的多學科學術領域。 在其最初的發展中,神經神學的構想非常廣泛,涉及宗教與一般腦科學之間的交叉。 作者的主要目的是總體介紹神經神學,並為神學專家以及神經科學和醫學專家提供更詳細的學術研究基礎。

神經神學,也被稱為“精神神經科學spritual neuroscience ”,是一個新興的研究領域,旨在了解腦科學與宗教之間的關係。該領域的學者們努力在前面解釋精神體驗的神經學基礎,例如“ 時間、恐懼或自我意識已經消失的感覺; 精神敬畏; 與宇宙合一。”最近全世界對神經神學產生了相當大的興趣。 神經神學本質上是多學科的,包括神學、宗教研究、宗教經驗和實踐、哲學、認知科學、神經科學、心理學和人類學等領域。 這些領域中的每一個都可能對神經神學有所貢獻,相反,神經神學最終可能會對這些領域中的每一個領域做出貢獻。 最終,神經神學必須被視為一項多學科研究,需要大量整合不同領域,尤其是神經科學和宗教現象。 更重要的是,神經神學要成為一個有助於人類知識的可行領域,它必須能夠找到它與特定宗教傳統的交集。例如,伊斯蘭教是一個強大的、不斷發展的宗教,它似乎是神經神學的一個適當的焦點。 畢竟,如果神經神學無法與伊斯蘭教相交,那麼它在理解大腦與宗教之間關係的總體目標上就缺乏效用。 顯然,這些由此產生的行為改變將導致我們更好地理解或感知我們周圍的世界,從而創造出更和諧、更實用的個人,他們可以成為變革背後的推動力,也可以在更廣泛的家庭和社會中發揮作用。 另外,佛教與科學的交集在這方面却早已有之,其中尤以達賴與精神科學的交流所拍成的《達賴喇嘛大腦故事》尤為觸目

‘’Where God and Science Meet : How Brain and Evolutionary Studies Alter Our Understanding of Religion‘’一書以精神實踐,或覺醒,對大腦、思想和個性的影響為探討對象。這些變化正在被科學預測和證明。例如,研究表明,在宗教感情達到頂峰時,佛教僧侶和方濟各會修女的大腦葉出現了功能性變化。

在癲癇患者中也發現了類似的過程,Hippocrates 將其稱為神聖疾病。新的研究表明,當一個人正在經歷宗教頓悟時,不僅一個人的大腦活動在特定區域會發生變化,而且通過刺激大腦的各個部分,可以為某些人,甚至自稱無神論者創造這樣的事件。

在這本影響深遠和新穎的‘’Where God and Science Meet‘’ 書中,來自世界各地的專家提出了解釋和探索宗教的進化、神經科學和心理學方法,包括刺激了新興的神經神學領域的最新發現和證據。神經神學的目標是證明或反駁上帝的存在,但要了解精神體驗的生物學。

這種體驗似乎存在於時間和空間之外——由於大腦出於某種原因失去了對物理身體和外部世界之間邊界的感知——並且可以幫助解釋其他無形事件,例如意識狀態的改變、財產、外星人的訪問、瀕死體驗和靈魂出竅事件。了解它們——以及這些能力如何以及為什麼在大腦中進化——也可以幫助我們了解宗教如何促進人類的生存。

顯然,神經神學作為一個領域的最初問題之一是對“神經神學”這個術語的利用。 “神經神學”一詞經常被不準確或不恰當地使用。很多時候,它似乎指的是一項既不包含神經科學也不包含神學的想法的研究。 嚴格來說,神經神學是指將神經科學和神學研究的廣泛範疇聯繫起來的學術領域。 因此,神經科學指的是對中樞神經系統或“大腦與神學”的實證研究; 指的是對與上帝有關的特定宗教信仰體系的批判性和理性分析。 它還可能構成強大的“大腦自然神學natural theology of the brain”。當然,“神經科學”和“神學”這兩個術語都隨著時間的推移而演變。

神經科學過去常常意味著研究神經細胞及其功能,而沒有明確考慮行為和認知相關性。 今天的神經科學擴展到許多不同的領域,包括認知神經科學、神經學、靈性神經生物學、精神病學和心理學以及社會學。 這些工具也變得更加先進,包括各種大腦成像功能,用於探索大腦與各種認知、情感和行為過程之間的關係(即“上帝的照片photographs of God”)。 隨著時間的推移,神學也發生了變化。 從非常嚴格的意義上講,神學是對上帝的研究。 因此,“神學”這個詞應該只用於有神論宗教,更具體地說,是那些起源於亞伯拉罕傳統的宗教。 猶太-基督教和伊斯蘭教神學家對於是將哲學整合到他們的神學中,還是僅僅將他們的神學建立在他們的經文之上,在他們內部存在分歧。

要使神經神學成為一個可行的領域,它很可能不應僅限於神經科學和神學。 在重新考慮“神經神學”一詞時,允許擴大使用“神經”成分和“神學”成分似乎是合適的。 神經神學指代宗教和宗教經驗以及神學的整體似乎是合適的。 這種從神經科學的角度在廣泛範圍內考慮宗教所有組成部分的能力將為神經神學提供豐富多樣的問題和主題,這些問題和主題最終可以在一個標題下聯繫起來。 另一方面,如果研究的目標涵蓋宗教和靈性的許多方面,那麼這個領域可能會變得如此寬泛,以至於失去了對宗教和靈性現象發表獨特見解的能力。

本套書的作者們幫助我們回答以下問題:宗教如何改善我們的大腦功能?宗教人士和以宗教名義殺人的恐怖分子有什麼區別?大腦中是否存在宗教體驗所必需的一個部位或功能?

This entry was posted in 思一瓢酌 Thinking, 讀一瓢酌 Read. Bookmark the permalink.

Leave a Reply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 Required fields are mark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