幾個世紀以來,某些道德哲學家一直認為道德是一種幻覺,類似於談論鬼魂或獨角獸。 這些道德懷疑論者聲稱,世界根本不包含使道德陳述為真所必需的那種屬性(例如道德不良、道德義務等)。 即使是看似明顯的道德主張,例如“殺害無辜者在道德上是錯誤的”,也不是真的。 什麼會導致某人採取如此激進的觀點? 支持它的論據是否站得住腳或似是而非? 接受這樣的觀點會對一個人的實際生活產生什麼影響?
以道德哲學家 John Mackie, 1917-1981 的著作為出發點,”A World Without Values: Essays on John Mackie’s Moral Error Theory“是當代主要哲學家關於道德懷疑主義的論文集,其中一些人讚同麥基的觀點,一些人則反對 . 這本選集並沒有將道德懷疑主義視為要盡快消除的東西,而是對該主題的全面探索,因此將成為各級道德哲學學生以及元領域專業人士的寶貴資源 -倫理。 一個沒有價值觀的世界提出了最先進的論點,在幾個方面推進了正在進行的哲學辯論,並將在未來幾年內在任何元倫理學家的書架上佔據重要位置。
1977 年, John Leslie Mackie出版了 Ethics: Inventing Right and Wrong”,為一種被稱為“道德錯誤理論”的道德懷疑論辯護。 從那以後,這本書對道德哲學家產生了重大影響,這些道德哲學家要么同情道德懷疑論,要么不願簡單地認為該立場的錯誤或不可信。 他們將歡迎本合集對 Mackie 的道德錯誤理論和其他道德反現實主義觀點的仔細討論。 幾篇論文只是略微涉及他的錯誤理論,因此本書的副標題並不完全準確。 有些文章對這一立場持贊成態度,有些則非常批評,還有一些則相當中立。 正如下文將清楚的那樣,文章的順序並非在所有情況下都是最自然的,因為其中一些文章沒有根據他們對道德錯誤理論的立場或主題聯繫來安排。
導言部分很好地解釋了 Mackie 的道德錯誤理論。 編輯們澄清了一些常見的誤解,例如,認為該理論的正確表述不是本體論的而是語言學的,即不是認為道德價值、屬性或事實不存在的觀點,而是道德主張的觀點 都是假的(或者,更謹慎地說,“不真實 untrue”)。 這種表達道德錯誤理論的方式允許我們將其與道德非認知主義區分開來:道德非認知主義也否認所討論的項目存在,但也認為道德話語不是斷言,因為它們不表達信念,因此不是真實的 . 編輯們還正確地指出,道德錯誤理論本身並不意味著道德取消主義 moral eliminativism,即我們應該廢除所有道德語言和思想的觀點。 因為它在邏輯上也與道德虛構主義 moral fictionalism 一致,其最常見的版本認為,由於道德在某些方面是有用的,我們應該繼續發表道德言論並有道德思想,同時避免斷言這些言論並相信這些言論 想法。 也就是說,即使道德現實主義是錯誤的,我們也應該維持它是真實的虛構。 正如編輯們所認識到的,儘管在”Ethics” 中 Mackie 似乎提倡某種道德虛構主義,但他只是簡要地處理了這個問題。 (這種虛構主義可能會產生一個問題:鑑於它是一種非認知主義觀點,它是否可以被恰當地視為道德錯誤理論?我認為,困難是顯而易見的,因為虛構主義者肯定道德主張是真實可評估的 當由道德現實主義者提出時,因為他們斷言了這些主張,而虛構主義者則使用道德話語,而不是為了追求真理。)
該文集的第一篇文章, John Burgess 的“Against Ethics”,令人有些好奇。 最初是在 Mackie 完成 “Ethics” 但直到 2007 年才出版的大約同一時間寫成的,它捍衛 “麻醉主義 anethicism”,一種等同於道德錯誤理論的觀點。 Burgess 堅持認為“道德思考涉及根本性的錯誤和幻想”(p 1),因為沒有客觀的道德價值。 他令人信服地爭辯說,情緒主義和規定主義的“語言學 linguistic”(即非認知主義 noncognitivist)理論應該被拒絕,因為道德判斷對於普通人來說是指對客觀事實的假定事項的斷言。 最後,在明確指出 anethicism 不應與虛無主義或不道德主義混淆之後,他採用了取消主義的觀點,建議放棄道德語言。
接下來,Charles Pigden 的 “Nihilism, Nietzsche, and the Doppelganger Problem” 有兩個目的:表明 Nietzsche 是一個道德錯誤理論家,並為道德錯誤理論辯護免受某些類型的批評。 主要批評涉及 “分身問題 Doppelganger Problem”:錯誤理論家斷言所有道德判斷都是錯誤的,但對道德判斷 X 的否定是道德判斷,如果 X 是錯誤的,那麼就不是 X(它的“分身”) 必須是真實的; 因此,道德錯誤理論是自我反駁的。 這個問題的解決方案在於通過聲稱“非消極的原子道德判斷都是錯誤的”來修正錯誤理論。 鑑於這一貢獻的主要目的是為道德錯誤理論辯護,並且鑑於 Nietzsche 的後設/元倫理學立場在這一辯護中沒有必要的作用,關於 Nietzsche是否是錯誤理論家的討論似乎無關緊要,並以某種方式分散了人們對主要問題的注意力重點。
在 “Patterns of Objectification” 中, Richard Joyce 審視了 Mackie 的道德客觀化/投射主義論點 moral objectification/projectivism 及其與道德錯誤理論的聯繫。 他聲稱,論文的最小版本不應被解釋為建立道德懷疑主義論證的前提。 相反,它在道德現實主義和道德懷疑主義之間起到了打破平局的作用,因為它的功能“是通過提供不暗示或預設其真實性的起源說明來解釋 [該] 促進道德直覺的內容”(p 45 ). 也就是說,鑑於道德懷疑主義是反直覺的,為了捍衛其可取性,錯誤理論家需要對支持道德現實主義的直覺起源給出更有說服力的解釋。 儘管Joyce 贊同 Mackie 戰略背後的想法,但他認為該戰略執行不力,因為支持客觀化論點的論點迴避了問題或併非基於經驗數據。
Mackie 的酷兒/古怪論證的一個版本在其第一個前提中涉及道德判斷是酷兒的觀點,因此與其他判斷不同,因為它們內置了某種特殊的力量——一種內在的規定性。 Walter Sinnott-Armstrong 在 “Mackie’s Internalisms” 中專門關注這個前提,並區分了幾種不同類型的內在主義,以確定哪一種(如果有的話)可以使 Mackie 的論點有效。 他聲稱可以支持道德錯誤理論的內在主義類型是一種動機內在主義的形式,它將其主張限制在看起來正確的第一人稱現在時道德思想上。
在“Mackie’s Realism: Queer Pigs and the Web of Belief”中,Jamie Dreier 為 Mackie 是道德現實主義者這一挑釁性論點辯護。 這種主張基於一種非常不尋常的方式來構想道德現實主義和反現實主義之間的區別,這與解釋道德思維和語言的令人費解的特徵的不同方式有關。 道德現實主義者在道德判斷所指的屬性或事實中尋找這樣的解釋,而道德反現實主義者——尤其是道德表現主義者——在道德概念和語言中尋找這種解釋。 Mackie 是一個道德現實主義者,因為他認為“道德屬性本身必須解釋道德判斷和動機之間內在的、必要的聯繫”( p 82)。 儘管我對他對道德現實主義和反現實主義的區分感到不安——這最終可能只是一個術語問題——但 Dreier 的分析很有洞察力,尤其是在爭論 Mackie 的錯誤在於將道德的怪異性定位於道德屬性而不是信念時。
在 “Mackie on Practical Reason” 中,David Phillips 為 Mackie 的實踐理性解釋辯護,特別是作為比 Bernard Williams 的工具主義方法更合理的替代方案。 根據這種方法,所有真正的原因都是內在的,所以所有的原因都是基於慾望的。 Williams 認為內部原因在客觀上具有權威性,但就其使慾望(任意的、偶然的和特殊的)成為權威的來源而言,這是非常有問題的。 相比之下,Mackie 認為內部原因聲明與任何其他規範性聲明一樣具有權威性,即僅相對於給定的預設背景。 因此,對於 Mackie 而言,內部原因並不是這種框架相關權威的唯一或主要來源,並且沒有任何規範性原因主張以獨立於框架的方式為真。
Don Loeb 在 “The Argument from Moral Experience” 中探討了我們的道德經驗,即我們談論和思考道德的各種方式,是否支持道德客觀主義或現實主義。 他首先堅持認為,我們並不完全清楚我們將道德體驗為一個事實領域。 例如,人們不僅經常談論道德感受和態度而不是道德信念,有時他們還說我們認為道德上的對或錯是相對的。 Loeb隨後爭辯說,即使我們確實將道德體驗為一個事實領域,這本身也不支持道德客觀主義。 也有必要證明道德現實主義是我們道德經驗的最佳解釋,這是與道德反現實主義者爭論的問題,他們聲稱他們的理論可以解釋或適應我們道德經驗的許多特徵。
在 “Beyond the Error Theory” 中,Michael Smith 認為來自酷兒/古怪的論點是失敗的。 Mackie 聲稱道德價值的概念是事物的一個特徵的概念,它既是客觀的又是規定性的,這相當於聲稱具有道德價值的東西具有理性絕對要求的特徵。 Smith 堅持認為,即使我們承認Mackie 的分析是正確的,道德價值在形而上學或認識論上也沒有什麼奇怪的。 他暫時支持“構成主義方法 Constitutivist Approach”,根據這種方法,持有道德信念的人致力於認為存在構成完全理性的某些慾望。 有可能通過反思平衡的過程來確定這些願望是什麼,即“通過讓我們對什麼原因要求我們在特定情況下渴望的深思熟慮的判斷……與我們關於最普遍的內在願望構成什麼的反思判斷相平衡” 理性是支持這些更具體的慾望的(pp 136-7)。
David Copp 的 “Normativity, Deliberation, and Queerness” 也反對道德錯誤理論。 他承認“權威理由提案”的真實性,但只是為了論證,並針對 Mackie 和 Joyce 進行辯護。 根據該提案,道德義務是權威理由的來源,即真正規範或非理性的忽視。 這意味著一個人不能被認為是理性的“除非她的動機是這樣的,如果她相信她有道德義務或理由做某事,她在決定做什麼時適當地考慮了這個義務或這個理由”(p 143). Copp 認為 Mackie 沒有表現出任何關於規範事實的形上學古怪,並且 Joyce 錯誤地認為只有工具性原因才是權威性的,從而拒絕了權威性原因的提議。
道德錯誤理論家聲稱,日常的道德思想和語言表現出或暗示了一個關鍵的承諾 X,並爭辯說這個核心承諾是錯誤的或沒有根據的,因此整個道德都建立在錯誤之上。 在 “A Tension in the Moral Error Theory” 中,Simon Kirchin 質疑是否存在這種普遍的承諾,重點關注Mackie和Joyce的錯誤理論立場。 他認為日常道德經驗“是混亂的、無組織的、混亂的,並且缺乏獨特和具體的識別點”( p 168)。 錯誤理論家必須應對一種緊張:雖然需要具體地確定道德思想和語言本質上所遵循的主張,但他越具體地說明這些主張,它們將成為所有道德思想和語言的核心的可信度就越低。
Kirchin(以及上面的 Loeb)的觀點,即日常道德體驗是混亂無序的。 然而,在許多情況下,概念上的混亂和膚淺的反思掩蓋了實際的共同承諾。 看起來至少大多數普通人實際上或最終致力於道德普遍主義。 例如,雖然一些參加倫理課的學生明顯自信地說道德判斷與社會文化框架有關,但當被追問強姦或謀殺兒童等行為時,他們不願意承認這樣的行為是 本身沒有好壞之分,只是相對於給定的框架而言。 當面對他們的後設/元倫理主張的含義時,他們會停下來。 更一般地說,普通人通常似乎致力於道德現實主義 moral realism,道德空間內產生差異:一些人認為是道德問題,另一些人認為是禮儀問題,但道德主張似乎仍然旨在描述客觀 道德事實或屬性,它們是客觀規範的來源。 然而,應該指出的是,Kirchin “讓事情放開 leaves things open”:他的目的不是否認道德思想和語言中存在一個核心的、毫無根據的承諾,而只是為了表明道德錯誤理論的每一個版本都如此 遠未提出必須應對上述緊張局勢。
通常認為道德現實主義者致力於道德內在主義,根據這種道德判斷和動機之間存在內在的、必要的或概念上的聯繫。 然而,如果道德判斷是信念,並且像 David Hume 一樣,我們聲稱只有與信念不同的慾望才能激發動機,並且理性不能改變主體現有的慾望集,那麼內在主義就是錯誤的。 在 “Business as Usual? The Error Theory, Internalism, and the Function of Morality”,Caroline West 認為 Mackie 和 Joyce 的錯誤理論立場是基於這一論點,因為“如果內在主義是關於道德的概念真理,而內在主義實際上是錯誤的,那麼道德 無處實例化’( p 184 )。 West 旨在檢驗一旦我們接受了道德內在主義的虛假性,我們可以採取的各種替代態度。 她認為道德廢除主義 moral abolitionism 在心理上是不可行的,而且一切照舊的立場(她歸因於 Mackie )是不連貫的。 剩下四個選項,然而,她沒有選擇。 前兩個(區分對理論和實踐的信仰,以及非修正的道德現實主義)是試圖避免不連貫指控的一切照舊替代方案的變體。 最後兩個(革命性的非認知主義虛構主義和修正性道德現實主義)是修正性的,但還沒有達到心理上不可能的程度。 反對韋斯特對其餘四種選擇的快速概述的一個反對意見是,虛構主義很可能被視為一種“一切照舊”的立場,而且,如上所述,Mackie 通常被視為提出一種虛構主義。
在 “The Fictionalist’s Attitude Problem” 中,Graham Oddie 和 Daniel Demetriou 批判性地審視了 Mark Kalderon 的道德虛構主義,據此,儘管道德判斷是真實的(事實主義),但它們不是信念(非認知主義)。 接受一個非道德命題就是相信它,接受一個道德判斷就是表達一種非認知態度,即“贊同”它。 因此,一個人可以成為道德虛構主義者而不是錯誤理論家。 Oddie 和 Demetriou 認為,正如非事實主義者面臨 Frege-Geach 問題——他無法解釋在一個有效的論證中,真理如何從前提轉移到結論——非認知主義者也面臨著他無法解釋如何從前提轉移到結論的問題 理性的接受和拒絕從前提轉移到論證的結論。 認知主義虛構主義 cognitivist fictionalism 也面臨同樣的接受轉移問題,因為它也需要對接受的雙重態度說明。
著名的道德反現實主義擁護者 Richard Garner 以 “Abolishing Morality” 結束了這本書。 他試圖確定道德錯誤理論家應該是道德廢除主義者還是道德虛構主義者。 他選擇了第一種選擇,因為道德似乎造成的痛苦多於它所防止的痛苦,因此完全放棄道德語言和思想是可取的,也是有用的。 除了道德之外,還有其他手段來促進、鼓勵或激勵某些有益的社會實踐,例如早期的同理心訓練、嚴格的監視和法律的懲罰。
總的來說,對於那些對 Mackie 的道德錯誤理論的優點和缺點感興趣的人,或者對道德現實主義者和反現實主義者之間更普遍的元倫理學辯論感興趣的人來說,這本書將是一本很好的讀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