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ichael Mandelbaum 在 “Mission Failure: America and the World in the Post-Cold War Era 美國如何丟掉世界?:後冷戰時代美國外交政策的致命錯誤” 一書中分析了美國外交政策的失誤,從而間接或直接地使俄羅斯入侵克利米亞、烏克蘭。然而,從俄羅斯入侵克利米亞、烏克蘭到台海危機以來,美國的外交政策似乎有所改變了:不再像 2003 年入侵伊拉克那樣強行以直接軍事行動來解決問題,而改以遏制性的權力、擴散來作預防性戰爭。
在 “Why Containment Works: Power, Proliferation, and Preventive War” 一書中,Wallace J Thies 令人信服地表明,如果 Bush 政府的決策者堅持在冷戰的大部分時間裡使用的遏制和威懾概念,那麼 2003 年入侵伊拉克就沒有必要了。 但這本論證有力的書不僅僅講述了在其他地方引起廣泛爭論的有爭議的伊拉克入侵; Thies 提出了一個令人信服的理由,將遏製作為一種寶貴的政策工具,而且比通常認為的更容易制定和維持。
在一個國家的軍事資產依賴於有限資源的世界裡,Thies 對比了兩種截然不同的戰略觀 —— 勝利理論 —— 關於如何在戰略上最好地利用這些軍事資源:以行動為導向的預防性使用武力為中心的 “布殊主義 Bush Doctrine” 與更細微的、長期的遏制應用。
Thies 將遏制戰略定義為“一種有管理的衝突形式,旨在防止目標國家推翻當地、區域或全球的權力分配”( p vii)。 這是一種長期的方法,通常很慢並且需要很大的耐心,並且按照真正的 George Kennan 方式,遏制國家將專注於捍衛切身利益並相應地調整其反應。 簡而言之,最好將其理解為“移動與反移動”的遊戲 ( p 10)。 遏制也違背了旨在立即消除威脅的更傳統、明確的成功衡量標準:只要目標國家沒有設法做任何容器國家認為不可接受的事情,遏制政策就被認為是成功的。 但這恰恰可能使它對政策制定者或公眾的吸引力降低,並且似乎是冷戰的遺留物:它是灰色的,而不是黑白的; 拉長而不是快速; 通常更被動而不是主動。 它不是為了最終獲勝而設計的,而是為了與問題狀態共存。
由於比賽是流動的,而且各種動作和反動作經常同時上演,遏制戰略可能“看起來脫節、被動、被事件超越”,( p 10) 即興的,或者更糟的是,遏制國家可能會出現在它的頭上和被目標狀態擊敗。 可以肯定的是,存在錯誤和失敗的空間:收容狀態可能會變得憤怒並隨機沖向下一個策略; 即將舉行的選舉可能會產生採取行動的壓力; 或遏制政策可能類似於過於淡化的妥協而無法奏效。 然而,大多數時候,存在巨大的潛力、廣闊的創造力空間和非凡的多功能性,Thies 解釋道:“遏制政策僅受那些啟動並執行它的人的想像力和足智多謀的限制”( p 18 ) 。 更重要的是,遏制國可用的策略選項通常會在遏制工作時增加。 通常涉及“威脅(口頭和非口頭)、制裁或獎勵,如果需要,還包括強制行動”,遏制類似於“挫敗對手的陰謀和陰謀的藝術,而且不僅僅是一次,而是一次又一次”( p 7 ). 在 2003 年之前入侵伊拉克的案例中,美國的遏制工具箱有不少於五個不同的選擇:聯合國大規模殺傷性武器對伊拉克辦公室和疑似大規模殺傷性武器設施的檢查; 聯合國控製石油收入和進口; 多國海軍攔截大規模殺傷性武器和彈道導彈技術; 從 2001 年開始,在伊拉克北部和南部上空實施禁飛區,還包括美國和英國對首都附近的伊拉克指揮和控制中心以及許多其他軍事目標的空襲。
第 1 章(恰如其分地命名為 “Preventive War and Containment” )發展了本書的概念框架。 當被視為勝利理論時,2002 年 Bush 主義的政策規定是什麼?它們與基於遏制和威懾的另一種勝利理論相比如何? 根據 “布殊主義 Bush Doctrine”,遏制和威懾已經在一個擁有“不平衡的獨裁者”( p 2)、“不法政權”( p 3)、擁有或追求大規模殺傷性武器的流氓國家和“陰暗的恐怖主義網絡”的世界中發揮作用 ( p 3) 不受國家效忠,高度重視主動、單方面和預防性地迅速果斷地使用武力。
在研究了構成布殊主義的主張之後,Thies 提出了相反的論點:遏制和威懾既不是過時的、被削弱的,也不是不可持續的概念; 爭取時間和觀望的方法往往比(倉促)採取行動更可取; 防禦比進攻更可取,通常是更好的選擇(正是因為像美國這樣的超級大國可以依靠看似無限的資源供應來對抗通常較小的國家,並隨著時間的推移消耗它們,通常不需要使用軍事力量); 預防性戰爭並不能解決軍事打擊和入侵之後的許多懸而未決的問題和不確定性。 因此,Thies 的“反 Bush 主義 anti-Bush Doctrine” 歸結為四個基本要素: 願意 1. 通過不斷的行動和反擊與目標國家進行長期較量; 2. 放棄主動權,因為這通常首先會減少戰鬥的需要; 3.確定潛在盟友並建立聯盟; 同時能夠 4.,依靠民主國家的創新性和頑強性( Thies 特別偏愛美國的三權分立制度,他認為,這種制度的特點帶來了經過審查的決策,只有最好的政策理念才能生存)。 事實上,制定和維持長期遏制戰略並不像傳統智慧所暗示的那樣困難,因為將主動權讓給目標國家是“挫敗對手陰謀和陰謀的有效方式”; 日益受到目標國家威脅的地區盟友將選擇協助美國; 民主包容國憑藉其足智多謀和持久力,特別有能力抵制“潛在霸權的崛起 rise of would-be hegemons” ( p 19)。
第 2 章到第 6 章作為冷戰和冷戰後世界五個案例研究的一部分,專門檢驗這些主張,每個案例研究至少跨越 20 年:對利比亞的遏制(1979-2003 年)( “Containing Qaddafi’s Libya” ),對伊拉克和伊朗的雙重遏制 (1981-2003 年)( “Dual Containment of Iraq and Iran” )、遏制伊拉克(1980-2003 年)( “Containing Iraq” )、2003 年入侵伊拉克 ( “Invading Iraq” )以及持續遏制伊朗(自 1979 年起)( “Containing Iran” )。 衡量遏製成功的標準是美國是否能夠阻止利比亞、伊拉克和伊朗的侵略行動,包括“支持恐怖主義或其他軍事行動”,( p 46) 或者這些國家對核武器的追求是否停止或顯著減少。 由於美國可以依賴如此大量的資源,通常不需要訴諸重大創傷性器,更不用說預防性戰爭了,在與小國打交道時可以採用更具成本效益和可變性的方法。
基於五個案例研究中獲得的證據,第 7 章通過重新審視 Thies 在第一章中論證了布殊主義作為一種勝利理論,包括六個命題:1.遏制不能無限期地持續下去。2.威懾力不夠。3. 時間不在我們這邊。4、行動勝於等待。5.進攻勝於防守。6. 預防措施的替代措施 —— 在不斷討價還價中“移動和反移動”的強大價值 (” Containment Reappraised” ); 放棄主動權的意願,因為它迫使承擔必須打第一槍並對目標國家發動戰爭的可怕責任; 吸引區域盟友的重要性; 以及(尤其是總統制)民主國家的持久力量和獨創性 —— 進一步重申,遏制在上述條件下效果最好。 與第一章一樣,最後一章充滿了冷戰的例子、軼事和辯論,基本上將冷戰和冷戰後的遏制教訓聯繫在一起。
為什麼 “Containment Works” 提供嚴謹的分析、精心研究的案例研究以及簡潔明了的結構。 Thies 密切關注冷戰期間及之後構成美國遏制戰略的許多有趣的細微差別,或“角落和縫隙 nooks and crannies”,針對特別是較小的地區國家,伊拉克、伊朗和利比亞,但也針對 – 面對蘇聯和中國。 這本書的另一個主要優點是,Thies 從所有可能的角度探討了遏制樂觀主義者和悲觀主義者提出的不同論點。
最重要的是,Thies 的發現具有重要的政策意義,應該讓美國決策者停下來。 在考慮下一場預防性戰爭時,應該首先考慮遏制——因為在適當的情況下,它可以奏效,而且已經奏效了很多次。 這與持續困擾著美國和國際社會的伊朗核問題尤為相關。 Thies 對美國遏制伊朗的分析在2016年結束,Trump 總統在2018年讓美國退出伊核協議。雖然美國和伊朗在 Biden 總統領導下重返談判桌,但伊核協議的未來仍不明朗 ,伊朗的核計劃可以說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進一步。 在可預見的未來,預防性軍事行動很可能會再次成為熱點問題。
即使 Thies 對 2007 年伊朗核計劃國家情報評估或 2015 年伊朗核協議的描述過於積極,底線仍然是:15 年後,沒有伊朗炸彈,伊朗願意克制通過其承認 2015 年的核協議來實現雄心壯志。 此外,即使伊朗要擁有核武器,遏制也不必結束。 雖然 Thies 確實將遏製成功與伊朗沒有生產核武器聯繫起來,但根據 Thies 的說法,歷史記錄仍然表明,核伊朗可以像蘇聯和其他國家一樣得到遏制和威懾。
由於任何一本書的範圍自然是有限的,這本優秀的作品只有很少的潛在弱點,這些弱點可能是進一步研究的最佳途徑。 由於布殊主義非常重視通過先發製人來防止下一次恐怖襲擊,因此未來的研究可能會研究在何種情況下可以遏制恐怖主義網絡和/或叛亂組織。 更重要的是,對涉及更大對手(例如復興好戰的俄羅斯和日益強硬的中國)的當代美國政策的評估會告訴我們遏制的效力嗎? 即使美國擁有比任何其他對手都更大的遏制武器庫,因此也有更多的政策選擇,但美國的總統制民主近年來一直在走下坡路; 這引發了一個問題,即美國的民主是否仍然足夠強大——儘管存在嚴重的政治兩極分化,但仍然只允許最好的想法成為政策——以度過曠日持久的貓捉老鼠遊戲,這些遊戲構成了大規模遏制競賽國家?
話雖如此,這本書填補了一個關鍵的空白,正是因為它展示了在冷戰期間和之後遏制小國的總體價值,以及冷戰期間的遏制(針對超級大國、蘇聯和主要國家) 區域參與者,中國)。 換句話說,這是對遏制理論文獻的寶貴貢獻。 此書不妨與 John Lewis Gaddis 的 ” Strategies of Containmen” (2005) 一起鬩讀,後者被廣泛認為是關於蘇聯冷戰遏制的開創性著作。 雖然自 9/11 以來其他幾部值得注意的著作都集中在全球反恐戰爭上,Thies 的書對遏制傳統國家對手以及 9/11 前後的挑戰提出了令人耳目一新的看法。 Thies 對美國涉及五個不同國家的遏製做法的全面描述也超越了其他最近對伊朗的關注更為有限的書籍。
總括而言,”Why Containment Works” 通過應用政策分析的視角審視了冷戰期間和之後美國外交政策的行為。Thies 認為,2002 年之後的布殊主義是一種勝利理論 —— 一種連貫的戰略觀點,告訴一個國家如何最好地將稀缺資源轉化為有用的軍事資產,以及如何在衝突中使用這些資產。 他將源自布殊主義的處方與另一種勝利理論進行了對比,後者是一種基於遏制和威懾的勝利理論,美國總統在冷戰時期的大部分時間都採用這種理論。 他認為,有多種理由相信第一次海灣戰爭後遏制措施對Saddam Hussein的伊拉克產生了良好的效果,並且沒有必要在 2003 年入侵伊拉克。
Thies 重新審視了來自冷戰和冷戰後世界的五個遏制案例。 Thies 表示,每個例子都讓美國官員在依賴傳統的遏制概念和依賴更有力的方法之間做出選擇。 在多大程度上依賴於對立的勝利理論——遏制與先發製人——對成功的結果有貢獻? 如果美國官員選擇了不同的強制性和威懾性工具組合,這些案件是否可以更快地以更低的成本得到解決,並且更有利於美國的利益? Thies 認為,關於遏制的傳統智慧往往是錯誤的:像美國這樣的超級大國擁有如此龐大的資源,可以輕易地通過公開戰爭以外的方式挫敗利比亞、伊拉克和伊朗。
Wallace J. Thies 是一位領先的北約專家和學者( “Why NATO Endures” ; “Friendly Rivals: Bargaining and Burden-Shifting in NATO“ ), Thies 於 2020 年 7 月不幸去世。 退休前幾個月,Thies 謙虛地將他的書籍項目稱為講義彙編(在美國天主教大學 The Catholic University of America 教授國際關係課程數十年期間積累)。 這本書顯然超越了這一點。
Mission Failure: America and the World in the Post-Cold War Era https://t.me/librojamanto/4067
Battlegrounds: The Fight to Defend the Free Worl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