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alking Into the Void: A Historical Sociology and Political Anthropology of Walking

今日就讓我們以 “Walking Into the Void: A Historical Sociology and Political Anthropology of Walking” 一書作為連日來歷史人類學書籍推介劃下休止符。此書首先討論步行對於人類體驗的重要性,包括對步行的語言和文化的比較研究。然後,它以考古學為基礎,詳細回顧了人類歷史的兩個轉折點:洞穴藝術保護區的出現和長途朝聖的新文化實踐,這意味著深入這些洞穴,因此實際上是 “虛空 void”; 冰河時代末期,人們通過定居而放棄了步行文化,大約在那個時候,洞穴保護區的參觀也停止了 。哲學和基督教的興起被描述為步行的兩次回歸。這本書以當代現代性與步行之間矛盾的關係作為結尾,對步行的徹底放棄與回歸的嘗試相結合。

本書前所未有地探索了行走文化的譜系,匯集了遙遠時空的考古研究,並特別關注代表性藝術的興起對人類歷史的意義。我們人類的家譜幫助人認識到,定居點並不是文明的輝煌起源 ,而是一個極其有問題的發展的根源。這本書的研究結果應該與社會科學家以及那些對步行及其文化和文明意義或人類歷史的方向和意義感興趣的人相關。

說到 “行走”,這本書關注的是一種特殊的行走 ,一種走進虛空的行走。從某種意義上說,任何真正的步行 —— 不是一小時的隨意漫步,而是持續的努力,持續很長的幾天,甚至幾週 —— 就是走進虛空,進入未知的地方。再一次, “虛空 void” 意味著更多的東西,不僅僅是未知,而且是字面上的虛無:一種特殊的,比我們更大的,一種巨大的情感負擔。更進一步,正是在這裏,通過虛空,科學和宗教,據說與現代性分離,突然再次相遇,雖然虛空是牛頓科學的基礎,但實際上,人也可以在虛空中認識神。事實上,虛空的存在,就像無限的象徵一樣,是一個棘手的問題,並且可以像莫比烏斯環一樣簡單地與有關神聖 “存在 existence ” 的同樣棘手的問題聯繫起來。換句話說,通過虛空,牛頓-康德的先驗論遇到了超越性的宗教意義。

此外,這本書主要關注一種非常特殊的走進虛空的方式:舊石器時代晚期走進洞穴的做法,作為 “朝聖 pilgrimage” 的中心,洞穴的牆上掛滿了巨大而難以理解的美麗畫作 。 然而,這些洞穴代表的是一種出現,而不是起源,因為它們的新穎性,代表性藝術的誕生,不僅是文化的輝煌起源,而且也是代表性問題的根源。再現實際上就是 “重新” 再現,將不存在的東西帶入存在,因此是一種魔法,這還需要技術手段 ,從而產生藝術/魔法/技術複合體,及其所有問題。 因此,正如 Plato 所理解的那樣,代表性藝術就是一種越軌。

洞穴藝術的終結也與冰河時代末期定居點的興起同時發生。因此,這本書也是關於步行文化的反面,即定居。本書的中心部分致力於探討人類為何停止行走並定居的問題。它再次從譜系學的角度將定居視為一種出現而非起源; 歷史上的一次奇異的突破,而不是文明的輝煌崛起。然而,它不會提供二元論的觀點,“行走是好的,定居是壞的”,因為一旦人類定居下來,生活的遊戲規則就改變了,在定居者中行走可能是危險的,甚至是狡猾的。

定居是人類歷史上最重大的變化之一,它不僅帶來了 “文明”,還帶來了暴力和犧牲儀式 。長期以來,哲學家和社會科學家在人類本質上是否暴力的問題上花費了巨大的努力、墨水和熱情,但考古學早已最終解決了這一爭論,儘管由既得利益驅動的偏見緩慢消失 。公元前 11,000 年左右之前,根本沒有任何人類針對同胞的暴力行為的痕跡;然而,就在那一刻,明確的證據突然出現。原因也很簡單:屬於步行文化一部分的男人沒有理由去戰鬥:如果出現任何問題,他們只是走不同的路。一旦定居點出現,這種解決方案就變得不可能了,因此出現了另一種違法行為:人殺人。正如某地域的人常宣稱某些它們從未管治過的地方為其領土一樣,這不就是一種 “生人霸死地” 而引起的紛爭?因此 ,步行問題、放棄步行以及回歸步行文化是具有重大意義的問題,實際上涵蓋了我們生活和歷史的起源和意義。 我們只能勉強觸及表面。

事實上,沒有甚麼比走路更瑣碎的事了。這就是為甚麼社會學和哲學中關於它的文章很少。這就是為甚麼它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也越來越被遺忘。步行是一種 “行人 pedestrian” 活動,而 “行人” 這個形容詞很久以前就獲得了負面含義。儘管如此,行走仍然是我們做人的基礎。因此,它不僅是我們現代人如何、為何以及向何處去的重要指標,也可以被視為一條帶我們回到起點的康莊大道。這確實是本書的中心目標:提供步行的歷史社會學 Historical Sociology 和政治人類學 Political Anthropology,以幫助我們回歸自我 —— 以及那些在朝聖和其他道路上行走的越來越多的人。我們本可以說,“回到現實 back to reality”; 然而,現實是甚麼無法定義,甚至在哲學上也無法定義,正如 Plato 所集中認識的那樣。確實如此,祗有對現實的偏離、現實的改變,或者說 “不真實 unreal”,才可以用語言來表達。本書的目的是捕捉這第一次改變,即洞穴壁畫表現形式的興起,最終破壞步行文化並導致定居,以及適應這種不現實的連續步驟的第一步。

考慮到人類在這種活動上花費了數千年的時間,從相反的角度觀察步行也許可以最好地看到這一點。 這證明了步行的真實存在,而不僅僅是今天有多少人正在步行或開始步行的事實。也許、或但是,無論如何,作者邀請讀者思考的不是數年,而是數千( 和數十萬 )年的雙足行走。

本書由兩位社會科學家 Agnes Horvath 和 Arpad Szakolczai 撰寫,他們的背景、教育和興趣從根本上植根於當代世界,但他們使用的材料主要屬於考古學、人類學和宗教史。 然而,這並不是由於徹底的重新定位 。這本書與關於我們現實的兩個核心問題密切相關:現代世界的崛起不是一個明確的、不可避免的和最終有益的發展的結果,而是在某個時刻、在非常時期發生的一個奇特的 、相當有問題的轉變的結果。遙遠的歷史? 是否有可能採取一些措施來糾正這種狀況?

在作者看來,這條道路所帶來的問題及其緩解都與步行有很大關係 —— 步行是一種與 “路 road” 隱喻密切相關的活動。一方面,他們的研究開始集中於考古學,並懷疑現代性顯然是其頂峰的文明死胡同、是從很久以前的 “停止 stop” 開始的:停止行走並開始過安定的生活。另一方面,我們通過長途步行朝聖旅行找到了緩解現代生活難以忍受的緊張的方法。最終這兩個目的結合在一起,本書就是這一事件的成果。

對於從事長期歷史項目的社會科學家來說,需要強有力的方法論基礎。作為本書的背景 ,作者提供三個基本的方法論考慮。首先,作者的工作至少可以追溯到我們 1992 年合著的關於共產主義崩潰的書 “The Dissolution of Communist Power: The Case of Hungary,遵循由 Nietzsche 開始探索、繼由 Max Weber 和他門徒們繼續、並由 Michel Foucault 給予新意義的系譜學方法。它基於一個簡單的指導原則:歷史只能在它被創造的時候被理解,從而從遙遠的過去開始走向現在,而不是從現在開始,通過不合時宜地將當前的關注和價值觀投射到過去,“現代人 moderns” 代表了進化進步的前所未有的高度,這是由相當站不住腳的現代主義信念所激發和辯護的。因此,系譜學感興趣的是追踪差異的出現,而不是現在已確立的實踐的輝煌起源,這種實踐已經充滿了自我辯護的 “理性 rationality”。當然,作者認同追求這樣的系譜視角說起來容易做起來難,因為這樣的歷史重建很少有一個不言而喻的起點;人們不斷地受到壓力和被迫,將時間範圍向後推得越來越遠; 而人們正在使用的概念工具上也需要進行類似的無休止的工作。然而,作者認為這種系譜學觀點的必要性及其基本原則是非常明確的。

第二個主要方法論視角涉及人類學概念的使用。在這,中心問題再次是落後於或克服現代主義的觀點:問題不在於使用通過應用現代概念和理論而收集的人類學發現,而是使用那些在現代主義基礎上發展起來的人類學概念。該領域由一些最敏感、最有洞察力的學者組成,他們認識到自己形成的缺陷,並設法發展出捕捉他們在非現代背景下進行田野調查時的經驗的概念。這些概念主要包括 “閾限性  liminality”、“模仿  imitation”、“騙子 trickster” 和 “分裂 schismogenesis”。多年來,作者試圖構建這樣一種人類學視角的框架,並將這種方法與古典哲學,特別是 Plato 的思想系統地結合起來。

然而,就本書的目的而言,也許第三種方法論視角是最重要的,它甚至可以被稱為 “元方法論 meta-methodological” 原則:即人從來沒有不同,因此我們都可以,從這裏和現在,了解我們遙遠的祖先,他們像我們一樣感受和思考,繁榮和衰落。在他們看起來完全像現代人的完全現代化的面孔背後,他們擁有敏感而知識淵博的頭腦,其時間跨度至少為 80 萬年,是 Atapuerca 智人祖先祖先的遙遠根源,就像我們一樣。

Horvath 和 Szakolczai 關心的不是對文明史提供一般性的解釋,而是從行走的角度,或更準確地說,從閾值情境中放棄行走的角度來探索閾限時代。任何危機局勢都會極大地改變人們的生活方式,甚至是那些經歷危機的人的性格。如果閾限的力量起作用,從長遠來看,人們會適應新的性格建議;正是通過這種方式,轉變得以完成,危機得以解決 。這種使具體服從於一般的邏輯被編入變革儀式中,但閾限的變革和超驗代理人、騙子的角色從未在其中真正理論化。

騙子是一個真正的用適應性取代角色的引擎。它的難以捉摸的界限使其能夠同時扮演模仿者和被模仿者的角色,並在兩個角色之間快速而令人困惑地切換。它可以採取任何形式,因此可以採取一種可以被接受的形式。它是不可能抓住的:每當你感覺你抓住了它 ,它就不再在那裏了,因為它已經改變了形狀;騙子無視時間、地點和人物的任何明確規定。但與此同時,它又為關注而生,它感知、吸收 、轉發情感,它玩弄文字和圖像,模仿意圖和深沉的情感,從而逐漸將每一個原本的現實變成空虛、封閉、冰冷、 通過扭轉價值觀和創造新的人格構成,使用特別熱情的犧牲儀式和入會儀式,來構建僵化的、儀式化的和法律主義的結構。 這個被 Deleuze 和 Guattari (  “ a thousand plateaus capitalism and schizophrenia”,1987)稱為 “ 雜交種 hybrid” 的新人,缺乏以前自然和相互約束的紐帶和邊界,被真實的原則所激勵,因此 —— 作為虚空的 —— 騙子的存在可以無限增長和擴展。Werner Herzog 的電影中也出現了類似的虛空形象,從 “ Stroszek” 、 “Woyzec” 或 “Nosferatu the Vampyre”,到  “Cobra Verde”,再到 “Grizzly Man” 和 “ Lo and Behold”,其中一些核心電影在其引人注目的標題中捕捉到了這一信息,例如 “Aguirre the Wrath of God” 和 “Every Men for Himself and God Against All” 。 作為一個真正的閾限角色,它遠不是任何意義上的創造者,是低效的,甚至是貧瘠的; 相反,它是一個製造者,利用已有的元素製造人工製品,模仿預先存在的形式並對其進行改造,以確保自身的生存和發展。

騙子只能通過拆解現有的事物並以前所未有的新方式將它們組合起來來產生新的東西。 這就是為甚麼騙子在藝術與技術的交叉點上行動:從元素中設計出新的東西,然後將這種虛假的設計變成現實。騙子的這種可能的生產力是通過知識發明之前的一項關鍵創新而成為可能的:再現的發明。圖像表徵是文字表徵的前提;因此,言語和事物之間是分離的。書中通過 Chauvet 洞穴和 Pergouset 洞穴 ( Ch 4 & 5 ) 來討論這個問題,而 Werner Herzog 在 “Nosferatu” 中也提出了同樣的觀點,重點關注吸血鬼作為人類慾望的寄生蟲。通過表徵 ,被剝奪自我的人物轉向獲取他人的力量。這種顛覆遊戲最終演變成一種掠奪性的普遍主義,它激發了一種征服精神,同時灌輸一種孤立的共同體精神,相當於一種圍攻心態 ,以犧牲他人為代價;以及尋求滿足不斷升級的個人慾望。 顛覆的力量捕獲並積累了能量,最終不得不以侵略性的方式向外引導。它是一股貪婪的力量,在改變的現實中佔據主導地位。

通過一系列連續的案例,作者試圖展示語言和視覺表徵的出現,以及表徵如何幫助改變步行進入定居點的方式; 如何通過純粹的表徵,缺席的、非存在成為新形成的現實的基石。 在言語中,總是有人在說話,因此人的因素是存在的 —— 但即使沒有這樣的存在 ,圖像或書面符號也存在。第一個這樣的缺席是用第一批洞穴壁畫來表現的,最有可能是 Chauvet 洞穴,無論最初的意圖是什麼,創造這種表現的事實意味著忘記照顧自己、放棄獨立性的可能性,這最終達到了頂峰。在定居和馴化中,或者放棄走過人類的馴化過程。

This entry was posted in 思一瓢酌 Thinking, 讀一瓢酌 Read. Bookmark the permalink.

Leave a Reply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 Required fields are mark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