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e Phenomenology of Religious Belief: Media, Philosophy, and the Arts

在 “The Phenomenology of Religious Belief: Media, Philosophy, and the Arts” 一書中,著名哲學家 Michael J. Shapiro 研究了藝術,特別是文學和電影如何影響宗教信仰和體驗的傳統解釋和批判性研究。思考宗教體驗就是加入關於生活的對話的歷史,這些對話一直存在於各種學科和媒體類型中,由著名的藝術家、作家和主角組成。

在此過程中,他研究了 Toni Morrison、Philip K. Dick 和 Robert Coover 等多產且屢獲殊榮的作家的作品。通過將他們的作品與 Ingmar Bergman 和 Pier Paolo Pasolini 等人對媒體的批判性分析結合起來,並與 George Canguilhem、Giorgio Agamben 和 Slavoj Žižek 等開創性思想家的作品相結合,Michael J. Shapiro 採取了真正的跨學科方法來研究媒體應該如何生活的問題。他對現象學主觀性的評估也導致他對政治神學的本質提出質疑,並擴展了對 St Paul 神學的批評。

The Phenomenology of Religious Belief: Media, Philosophy, and the Arts” 最初源於 2018 年布拉格 “宗教經驗現象學中的圖像、現象和想像力 Image, Phenomenon, and the Imagination in the Phenomenology of Religious Experience” 會議論文,並添加了額外的章節,例如關於 Spinoza 的章節: 他在談論生活時充滿熱情和強度,也因為他是每一章中提到的那種批判性思維的典範。本來可以在引言和每一章中更清楚地標明本書的職權範圍。有很多提到 “生活 life”、“思考 thinking” 和 “經驗現象學 phenomenology of experience” 的內容,例如我們可以通過關注實際或想像的 “媒體涉及的破壞性事件 media-involved disruptive events” 來了解宗教信仰的現象學( p 4 ) 。

序言並沒有真正準確地概括這本書的職權範圍:相反,其目標是 “批判性地整合和介入文本蒙太奇,其中包含各種哲學和神學協調的文化文本,同時強調這兩種文本的中介作用 “以及它們被接受和解釋的現象學”( p xi )。書中引用了很多其他人的觀點,但沒有真正理解這項跨學科工作的中心論點和優先事項。同樣,不同知識分子的聲音之間存在相當大的轉變,並且需要對所引用的作品進行研究,以了解它們被挪用為展示的交叉領域的一部分的方式。在某一時刻,人們提到了 “True Religion” 牛仔褲及其口號:“世界上有很多宗教,但每個人都穿牛仔褲 There are many religions in the world, but everybody wears jeans”( p 15 )。這立即導致了一篇科幻文本 ( Philip K. Dick’s “Counter-Songs” ),該文本在 Philip K. Dick 的作品背景下借鑒了時尚偶像以及 Dick 如何概念化 “新媒體 new media” 的概念。然後,文本轉向意義共同體的基礎如何存在脆弱性,以及信仰與知識美學之間的差異,因此,“轉向知識美學” 表明,認識需要一個虛構的背景來運作,其中通過 “虛構 fiction” 並不是指幻覺,而是一種以敘事方式形成的主題,將主體置於時空模式中,從而了解其觀念和實際背景( pp 19-20 )。如果採取更加綜合的後續行動,效果會更好。

還有關於 William James 關於意識的討論 ( William James: Teology’s “Anchorage” in Mentality),以及 Foucault 與 Machiavelli 在我們不應被視為永恆存在而應被視為歷史存在的方式方面有何共同之處。 然後我們直接轉向 “Oedipus” 和 “Proust”,中途停下來看看 Ingmar Bergman,戲劇作品需要建立在一種精神的基礎上,這種精神鼓勵我們 “以不確定、猶豫和忍耐的態度來對待參與不相稱的現實作品的其他人”( p 28 )。製作一部電影並堅持下去是否會更好。例如,在第 38-9 頁,我們在 St Paul 的可見與不可見二元論的背景下,簡短地探討了 Robert Duvall 的電影 “Tender Mercies (1983)” 和 “The Apostle (1997)”,但這些本來可以是更好的結構和路標。 在這裡,有一種作者匆匆忙忙的感覺,從一個理論家或電影跳到另一個理論家或電影,給人的印像是,這本書是一個移動的目標,而作者試圖跟上一系列不斷變化的片段和可能性。

第二章 (The Politics of Zealotry: Situating the Apostle Paul) 中有一個有用的部分是關於 Clint Eastwood 的 “Unforgiven (1992)”,其中需要與 Robert Jewett 一起閱讀,但不清楚為什麼要討論它,除了 “因為它為 Pasolini 的電影提供了一個門檻 ”保羅的道路故事的版本”( p 50 )。這本來可以是一個獨立的部分,但相反,我們得到了 Pasolini 的 Cinema of Poetry 電影方向的認可,以及 “Pasolini 的電影主角是通過圖像翻譯的自由間接話語來表達的……” 這傳達了他們行動中的政治敏感性( p 52 )。

所以,Shapiro 根本不是在寫 “Unforgiven”! 如果書的結尾是一個結論,而不是像這裏那樣,是一系列關於 “誰有資格參與關於如何體驗生活的無盡對話”( p 169 )的省略註釋,那麼這本書也會得到更好的整合而增強。

This entry was posted in 思一瓢酌 Thinking, 讀一瓢酌 Read. Bookmark the permalink.

Leave a Reply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 Required fields are mark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