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ichael J. Shapiro’s Cinematic Geopolitics

許多學術和批評著作致力於電影政治:父權制和男性凝視、西方霸權和電影內涵、資本主義和集體無意識。作為二十世紀批判理論和文化研究廣泛傳統的一部分,蘇聯蒙太奇主義者、法國結構主義者和英美後結構主義者,致力於分析電影美學、文本和電影產業如何以政治方式運作。但我們必須始終透過表面尋找這些含義嗎?對意識形態和無意識的分析痴迷已將我們推向深淵,也許已經到了我們看不到在波浪中舞動的程度;或者,更清楚地說,電影中明確的政治因素是甚麼? 政治電影、戰爭與鬥爭、國際與國內、暴力與消極、壓迫與反抗的電影又如何呢?

儘管 Michael CaminoOliver Stone 等導演以及最近一波美國紀錄片作家(響應Michael Moore 號召電影在文化抵抗和政治解構的前沿發揮獨特的影響力作用)拍攝的公開政治電影享有盛譽、且高度的商業成功和批判性的沉著,看來我們仍然沒有找到提出上述問題的正確語言。事實上,這種不足可能歸因於 Wittgenstein 的一個重要見解,即我們對世界的認識僅限於我們表達世界的方式、我們的語言、我們用來探究世界奧秘的詞語,也許,現在是我們深入挖掘我們的世界的時候了。緊隨其後,要求 “政治” 到底意味著甚麼,或者 “政治” 和 “電影” 的交集可能落在哪。

幸運的是,Theodor Adorno 和 Fredric Jameson 的批評系譜得到了最近的法國電影哲學運動的支持,從 Jean-Louis Schefer 的作品開始,在 Gilles Deleuze 和 Jacques Ranciere 最近正在進行的工作。尤其是 Ranciere ,Althusser 在歷史和藝術哲學方面寫了大量著作,將電影美學和文化散文主義帶入了與倫理學和政治理論問題的直接辯論中,因此,他的作品是可以理解的應該成為當代對電影、政治和批評問題進行調查的主要參考點。

法國哲學家 Paul Virilio 在 “War and Cinema: The Logistics of Perception”一書中談及,電影的歷史與戰爭的歷史有著不可挽回的聯繫。西方世界乘著一種新的感知體系的浪潮進入了二十世紀,由此,機槍和電影攝影機這兩種相近的技術相對於國民的目光和他者的目光佔據了相同的結構位置。實現這一目標,除了已經經常受到指責的電影中過度暴力的表現之外,軍事和電影機構之間的持久合作丶以及他們組織社會意識的志同道合的方式也必須得到仔細考慮。我們可以解放電影以實現更進步、更和平的目標。儘管存在明顯的逆流( 反戰電影的悠久歷史,其緊迫性在 2000 年代加倍 ),當代電影文化在很大程度上仍然取決於國家軍事機構開拓或快速捕捉創新電影技術的能力。

在美國社會上,隨著阿富汗傷亡人數激增( 2009 年 7 月和 8 月是自 2001 年入侵以來迄今為止最血腥的幾個月 )、心不在焉的公眾、溫順且越來越無關緊要的媒體,以及一位像 George W. Bush 的許多總統一樣陷入地緣戰略軍國主義的美國總統左翼的熱心支持者擔心,現在似乎沒有更好的時機來召喚電影媒體的批判力量來質疑正統的政治想像 ,以及其受民族國家影響的政策制定。夏威夷大學政治學教授 Michael J. Shapiro 的 “Cinematic Geopolitics” 也正是如此,該書試圖培育一種電影美學的政治學,它的寫作充滿了政治理論家的緊迫感和陰謀,旨在準確識別和推進這些關鍵力量,展示電影如何幫助我們擺脫本應過時的政治思維模式,為電影研究當前的痴迷( 常常是拐彎抹角甚至誤導,帶著新形式主義的風格 )留下印記。也就是說,拒絕基於內容的分析,而追求基於電影形式方面的 Deleuze 方法論( 否認 Deleuze 本人自相矛盾地使用寓言式的內容分析模式 )。不幸的是,此類研究完全陷入了自相矛盾,幾乎立即將故事、句法和對話的寓言式解讀與 “形式” 等同起來。Shapiro 的研究雖然未能避免這一方法論問題,但提供了一個令人耳目一新的原創框架,用於在真實的政治實踐背景下審視電影語言的意識形態方面。這本書用 Jacques Rancière 的話說,讓我們走向一種內在的政治概念是 “政治的重新劃分” —— 也就是說,對政治社會中誰重要、誰應該被傾聽的問題進行根本性的重新配置。

在他之前的書中,Shapiro 非常成功地尋求彌合美學、倫理和地緣政治話語範式之間的差距。他的這一作品一如既往地致力於這種堅定的跨學科策略,對這種概念交叉和方法論蒙太奇的能力進行了最深刻和簡潔的闡述 —— 也就是說,對軍國主義的批判比國際關係和政治科學界傳統的、有紀律的學科更有效。借鑒 Rancière、Gilles Deleuze 和 Giorgio Agamben 等人作品中美學哲學和激進社會政治批評的動態結合, “Cinematic Geopolitics” 主張電影引發的微觀政治 —— 不是說教性的,而是通過對媒介本身的敘事技術的特殊的、“反歷史的” 運用而構成的 —— 這將使觀眾成為一個批判的主體,脫離帝國的宏觀地緣政治。

這本書的論點取決於作者的務實信念,即某些批判導向的電影可以通過對觀眾主體的感知極限的正式挑戰,而不是通過對進步政治問題的爭論性表現來實現真正的社會政治變革。 在 “敵對的觀看方式 hostile ways of seeing” ( p 66 ) 和 “新的暴力製圖 new cartographies of violence” ( p 18 )( 通過官方國家話語、新聞媒體、電影業等延續 )主導著當代文化環境的大部分地方,“美學政治 politics of aesthetics”( Rancière 概念 )通過批判性電影產生,對政治想像及其傳統的 “敵對地理 geographies of enmity” ( p 19 ) 產生了 “破壞性影響 disruptive effect ” ( p 47 $ p 49 )。根據 Shapiro 的分析,像 “The Road to Guantanamo”( Whitecross and Winterbottom, 2006 ) 、“Dirty Pretty Things” ( Frears,2002 )、“The End of Violence” ( Wenders,1997 )和 “A Friend of the Deceased”( Priyatel pokoynika、Boyko & Krishtofovich,1998 )等這樣的電影將觀眾置於那些被新世界秩序邊緣化或流離失所的人物身邊。從地緣政治戰略家或全球後勤學家的角度來看,這些資金在很大程度上仍然是可消耗的。例如,“Salvador”( Stone, 1986 )、“The Thin Red Line ” ( Malick,1998 )和 “No Man’s Land”( Tanovic,2001 )採取了不同但同樣有效的批評策略,呈現思維正確的人物,他們親眼目睹了最終歸因於宏觀政治思維的各種暴行。

Michael J. Shapiro 通過建立電影觀看的政治來設置場景,並以關於他自己在挪威擔任電影節評委的經歷的自傳軼事開始了這一探索。最後以公開呼籲,以及關於他所謂的 “和平電影 peace film” 的地位的真誠模糊。這則軼事是 Shapiro “關於電影與戰爭與和平的國際地緣政治和生物政治的關係”( p 1 )的介紹性反思的墊腳石,使電影節的氣氛特別偏向於電影的批判性、反主流能力。Shapiro 還引用了美國政府諷刺性地使用 Gillo Pontecorvo 的 “The Battle of Algiers (1966)” 作為酷刑和反恐教科書的做法,提出了一個自相矛盾的問題:政治電影的用途是甚麼,以及其觀看條件如何改變其製作者的意圖。後來,在討論 “The Road to Guantanamo”( Matt Whitecross & Michael Winterbottom,2006 )在記錄美國在反恐戰爭期間濫用權力方面的重要作用時,Shapiro 甚至用這部電影在電影節上的成功(獎項、榮譽等)來作為參考。驗證其 “真實效果 truth-effect”,或許超越了節日評估過程的本體論含義。( p 36 )

Michael J. Shapiro 致力於揭示每個文本的 “地緣政治無意識 geopolitical unconscious”(Fredric Jameson,“The Geopolitical Aesthetic: Cinema and Space in the World System” ,Indiana 1996)( p 41 & p 43 )。雖然 Shapiro 一直堅持認為他關心的不是 “甚麼”,而是 “如何”,這與他反復依賴敘事分析的指示性主要內容( 例如對象徵主義的解釋和口語對話的寓言解讀 )相矛盾,但這部作品確實在以下方面取得了成功:說明了電影圖像不斷變化和轉變的狀態所具有的批判性和反主觀性的潛力。例如,看看 Errol MorrisRobert McNamara 和越南戰爭的引人入勝的修訂,Shapiro 幫助證實了電影的文化和政治必要性,這些電影繼承了電影史上最偉大的宣傳家之一 —— 蘇聯的煽動者 Dziga Vertov —— “在某個方向上影響思想”,而不是僅僅冷靜地告知( p 77 )。然而,儘管大多數學者和評論家可能同意 Morris、Michael Moore 和 Oliver Stone 的政治立場,但我們決不能讓這種吸引力阻止我們以意識形態對手的批評標準來衡量這些電影。

這個挪威電影節日傳統上是地下和獨立電影的堡壘,因此為我們提供了一個 “反空間 counter-space”,以應對電影、道德和政府之間關係的更主流和腐敗的表現形式。Shapiro 的見解,特別是南加州大學創意技術研究所 ( University of Southern California’s Institute for Creative Technology,ICT ) 所體現的 “軍事化-同謀大學-荷里活-軍事聯繫 militarization–complicit university–Hollywood–military connection ”( p 37 ),事實證明具有令人不安的啟發性。Shapiro 透露,信息通信技術在政府和電影之間提供了一種壓迫性的協同作用,有抱負的電影製片人將他們的視聽技能和技術與 “愛國者法案 Patriot Act” 的壓迫性執法目標結合起來,從而利用荷里活最豐富的工具和人才工廠來實現侵犯公民權利和侵犯個人隱私。Shapiro 將此類做法稱為 “恐怖主義的第三級空間化 tertiary spatialization of terrorism”( p 30 ),其中邪惡的陰謀遍布社會、文化和政治機構的製度網絡,這體現了作者對微觀和宏觀政治動態的複雜但結構良好的理解。

Michael J. Shapiro 帶著他的讀者通過他的跨學科抱負所需要的極大耐心、瀏覽每一部電影(以及許多其他電影)。他清晰、敏銳、時而富有啟發性的探索,再加上貫穿始終的精明的理論闡述,有望對廣泛的學術和藝術事業產生巨大的價值。剛接觸批判地理學最新發展的電影學者肯定會對該領域出現的空間分析工具有所了解。Shapiro 的地理學工作概念雖然在這裏從未明確定義,但實際上具有多種意義,而且可能故意難以確定 。 “Cinematic Geopolitics” 以對反霸權空間( 他稱之為 “電影異托邦 cinematic heterotopia” )的軼事敘述作為開場,這些空間是由電影節構建的,並通過對當代電影的不同地區樣本中的使用、表現和無意識空間結構的獨特研究來進行。所有這些都是為了滿足 Shapiro 對克服民族主義地緣政治的首要和緊迫的關注、和支撐現代國際關係的主導分析模式的需要。因此,我們可以恰當地將他的著作稱為後設地理學,因為它的利害關係在於通過文化機構和話語技術形成的政治想像。

換言之,“Cinematic Geopolitics” 也許不是電影學者的著作,而是政治和國際關係理論家的著作,他們碰巧將電影作為文化媒介,目前是另類地緣政治世界觀的最典範( 儘管不是唯一產生 )。通常,Shapiro 選擇的電影文本似乎祗是為了說明他的總體主張,而不是產生新的思路,而且,儘管他對電影有著深入的參與和明顯的熱情,但他最終未能揭示電影媒介或電影的本質是甚麼。正如 Deleuze 或 Bernard Stiegler 所稱的意識 —— 它提供了一種逃離軍事技術國家佔主導地位和暴力的製圖想像的途徑。相反,非電影敘事模式,尤其是文學,在 Shapiro 的討論中佔有重要地位,為讀者留下了猜測電影是否—— 它作為人類感知的技術媒介的歷史性出現 —— 確實是他的作品所倡導的跨文化相遇和 “跨地域慷慨 transterritorial generosity” 的和平微觀地緣政治的組成部分。

Shapiro 的分析很大程度上仍然基於每部電影的敘事,暴露了他未明言的對內容而非形式的重視。例如,他一次又一次地表現出對紀錄片和虛構鏡頭並置的特殊喜愛,從而使特定電影的多個世界(即使不是世界)也獲得了特權。當然,也有一些例外( 例如,在第三章中他對 Errol Morris 的 “Fog of War”(2003)中的取景和蒙太奇的 “反敘事效果 dysnarrative effects’” 的精彩解讀 )。但最終,他很少關注電影製作方式所提供的獨特的時間生產,相反,更喜歡強調人物、對話和代表性主題。繼 Deleuze 之後,他將電影的中斷性時間圖像的製作視為對過時的身份類別和靜態的、無能為力的政治本體論的文化解構的核心,但他的是 Michelangelo Antonioni ( 它根據去人類化的、地質的節奏和其人物不斷地融入自然和建築環境中 )的、比之 Alain Resnais 的作品( 通過電影世界連續展開,其非人性是由記憶和慾望的混亂混合組成 )有那更多的的時間圖像。在 “Cinematic Geopolitics” 的分析中,風景和空間的並置總是優先於時間的展開,考慮到 Shapiro 的學科方向,這似乎是合適的,但看來,這仍然忽略了對電影製作和情感絕對重要的東西 —— 電影時代主觀性的感性構成。簡而言之,在 Shapiro 的分析中,技術仍然是人類個性化和社會關係的一種工具,而不是決定因素。

另外,在第二章 “Preemption up close: film and pax Americana” 對反恐戰爭中奇怪同伙的引人入勝的見解、使得 Shapiro 的書的開篇既有趣又具有啟發性,並為他正在進行的 “美國治下的和平 pax Americana” 理論提供了可信度,其中包括自第二次世界大戰以來美國政府的卑鄙陰謀,特別是 Bush 政府公然非法和荒誕邪惡的做法受到懷疑。而且,正如過去十年荷里活和獨立製作所顯而易見的那樣,美國電影界已經開始指責美國政府參與不道德和非法行為,這一主題在其他地方經常與 20 世紀 70 年代美國電影的後越南戰爭和後水門事件的懷疑主義進行比較。

也就是說,他的作品最有效的方面不是電影本身的分析,也不是對電影力量的(不完整的)肯定,而是對未來地緣政治關係進行文化干預的一般論點 —— 這一論點專門圍繞Kant 在政治哲學和國際關係學科中的遺產。借助 Deleuze 和 Rancière 對 Kant 的徹底修改的重讀,Shapiro 試圖用複興的崇高理論取代 Kant 的世界主義 —— 新自由主義、人文主義全球化的意識形態先驅。Shapiro 認為,Kant 關於審美遭遇的思想對於當今的政治理論來說比他在 19 世紀初提出的任何國際關係思想都更有價值。後者仍然沉浸在獨特的 Westphalian 政治意識中,而前者則具有本質上的破壞性潛力,Kant 本人無法實現其最根本的後果。對於 Kant 和 Shapiro 來說,崇高層面上的審美遭遇動搖了構成現代政治制度的主體性的基礎。最後,Shapiro 似乎最關注的是歐洲最近美學和政治哲學的融合,以及確保這一新興知識趨勢在國際關係和政治學學科話語中的地位。

話說回來,Shapiro 將這種充滿懷疑和解構的電影視為 Ranciere 主張的證據,即 “電影通過消除 ‘人腦的正常工作’ 來實現視覺模糊的目標”,並恢復事物在自然世界中的中心狀態( p 5 )。Shapiro 將這一點與 Deleuze 對 Bergson 對電影的理解聯繫起來,認為電影是一個不確定性的場所,背離了個體體現和整體主觀性的 Descartes 傳統,Shapiro 認為,電影本質上和本體論上都能夠恢復我們對世界的理解,這些意義和經驗是通過我們的感知而漏出的,而感知本質上是選擇性的,因此是有限的。將這種美學美德與懷疑論哲學和倫理學的歷史聯繫起來,Shapiro 提到 Deleuze 對 David Hume 倫理學的看法,作為對我們如何 “從 ‘有限的同情’ 轉變為 ‘廣泛的慷慨’ ” 的懇求和探究。( p 4 )

Shapiro 所做出的努力,將 Deleuze 和 Ranciere 的電影哲學的這些流行基礎應用於戰爭的地緣政治。從這開始,Shapiro 開始了他真正的一系列電影分析,他以新形式主義者( 現在人們很可能會說 “Deleuze 式” )作為序言,聲稱場面調度告訴我們的不僅僅是故事情節,以及隨後對強調其重點的批評的承諾基於圖像而不是電影敘事,並且 “將對電影的分析從個人戲劇轉向戲劇發生的不斷變化的歷史政治框架”( p 11 )。此外 ,在元理論層面上,Shapiro 聲稱他自己的分析的價值在於 “旨在將美學政治與占主導地位的地緣戰略分析模式對立起來”( p 15 ),而這些佔主導地位的模式從來都不是相當清楚地揭示出來。( 事實上​​,Shapiro 在電影學術方面的表現不見得有甚麽特别,甚至犯了相當明顯的錯誤和遺漏,儘管他對 Jameson、Deleuze、Virilio 和 Ranciere 的回憶往往很有趣且相關。)

因此,Shapiro 追隨 Giorgio Agamben,將難民(相對於世界主義者)定位為二十一世紀的典型政治主體,將難民營(相對於城市)作為其空間原型。 如果我們要闡述一種漸進導向的參與精神,能夠破壞跨文化關係的軍國主義、新自由主義框架,我們就必須接受這一基本事實。 通過與電影的強烈審美接觸,Shapiro 試圖打造一種新的、微觀政治的連通文化,打破同時主導後 Hugo Grotius 時代的市場模式和大使模式。

這項努力的成功歸根結底是讓我們容易受到文化差異的影響,例如讓電影與我們產生共鳴,讓我們以不同的方式想像與我們自己不同的世界。儘管切入點各不相同,閱讀的選擇性也很高,但 Shapiro 的各種作品的無定形質量卻有一種特別美麗的東西。人們會感覺到,他自己的電影風格意圖根據 Kant 式的崇高產生自己的 “震撼效果 shock effect”,這種效應構建了前述的 “美學政治”,通過改變我們對誰和甚麼應該被視為政治實體的認識來反對佔主導地位的地緣戰略分析模式。

與許多此類方法論承諾一樣,Shapiro 主張的完整性值得懷疑,並最終分崩離析。儘管如此,這項研究不僅提供了對電影的批判性閱讀的必要審視,而且還提供了 Shapiro 所說的批判電影的實際語言。一部批評電影的影響力在於它能夠擾亂已經開始的解釋工作 ,而不是強化它,以便觀眾能夠理解他們在不合時宜的想像、官方宣傳的幻覺或僅僅是部分的想像中的努力程度。描繪一個險惡的世界( p 47 )。

電影節電影可以向我們展示那些被破壞、被剝削、妥協、但曝光度太低的(人類)生活形式,它們的慘淡敘事一次又一次地重複,支撐著新殖民或後殖民時代冷漠、咆哮的全球資本主義機器。如果按照 Rancière 的說法,政治是 “政治的重新劃分 repartitioning of the political”,那麼此類電影在塑造未來社區方面取得了不可否認的進展 —— 它不是基於國家利益或國家安全,而是一種新的 “承認倫理 ethics of recognition” ( p 63 ),它打破了關於公民社會中甚麼和誰重要的所有舊觀念。再加上批判性的政治紀錄片和越來越多的美國製作的反軍國主​​義電影,這種悄然激進的電影亞文化在充分發揮其潛力時,可以表達新的 “感知另類世界的可能性條件,從而超越敵對的國家規範” 。節日本身是不同實體為了相互和平交流而臨時聚集的活動,它預示著這種另類世界可能會是甚麼樣子。

This entry was posted in 思一瓢酌 Thinking, 讀一瓢酌 Read. Bookmark the permalink.

Leave a Reply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 Required fields are mark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