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nthly Archives: March 2024

Historical Dynamics: Why States Rise and Fall

這本 “Historical Dynamics: Why States Rise and Fall” 引人入勝且雄心勃勃的書提出了許多嘗試來量化和檢驗政治組織在多個世紀的時間跨度中的成長和衰落的理論。 Peter Turchin 的目標是證明歷史動力學的嚴格定量理論是可能的 —— 他稱之為「氣候動力學 cliodynamics」。 這涉及以微分方程的形式表達潛在的關係,並根據各種歷史數據測試預測。 儘管其基本哲學沒有作者所認識的那麼新穎 ——帶有政治和製度變數的定量宏觀經濟學正變得越來越流行 —— 但這本 “Historical Dynamics: Why States Rise and Fall” 豐富了該方法的應用,並充滿了啟發性的歷史材料。 特別詳細闡述了三個應用。 從某種程度上來說,最雄心勃勃的是關於帝國起源和發展的理論,他稱之為「元民族前沿理論 metaethnic frontier theory」。 它是一種特殊的集體行動理論。 Peter Turchin 認為,成功的帝國計畫所必需的政治和社會凝聚力並不是自然而然的,而是不同種族群體之間長期密切接觸的產物。 這增加了每個此類群體內部的社會團結,並增加了其向外投射政治和軍事力量以征服敵對群體的動機。 顯然,這並不意味著所有遭受激烈種族間競爭的群體都成為帝國的建設者(許多群體被鄰居征服)。 但這確實意味著成功的帝國建設者需要在早期的種族競爭中形成。 … Continue reading

Posted in 思一瓢酌 Thinking, 讀一瓢酌 Read | Leave a comment

The Universe in Zero Words: The Story of Mathematics as Told through Equations

The Universe in Zero Words: The Story of Mathematics as Told through Equations 這是一本關於數學史的書。 在這本書中,數學家 Dana Mackenzie 快速瀏覽了從古代到現代的數學史,並附有關於 24 個方程式的簡短片段。這是一個很好的標題,但儘管每一章都以方程式開頭,但這實際上是一些歷史數學軼事的藉口。 也就是說,它寫得非常出色,這位多年來教授數學歷史的評論家很喜歡這本書,並了解了一些不熟悉的細節。 作者擁有向那些不懂數學的人展示技術材料的出色技巧。 對於數學界的人來說,看到這件事做得很好總是令人高興的。 這本書的版面很有趣; 它分為四個部分,每個部分包含獨立的章節,總共 24 章。 第一部分 (equations of antiquity)適合所有人,因為它以古代數學材料、數字、畢達哥拉斯定理 Pythagoras’s Theorem 和簡單幾何為中心。 第二部分 (equations in the age of … Continue reading

Posted in 思一瓢酌 Thinking, 讀一瓢酌 Read | Leave a comment

A Wolf in the City: Tyranny and the Tyrant in Plato’s Republic

Plato 全神貫注於暴政問題,這個問題的討論既開始又結束了他著名的《理想國 Republic》。 儘管哲學家們對《理想國Republic》進行了數千年的探索,但 Cinzia Arruzza 是第一個用整本書來研究 Plato《理想國 Republic》中的暴政和暴君靈魂的人。 在 “A Wolf in the City: Tyranny and the Tyrant in Plato’s Republic” 中,Arruzza 認為,Plato 對暴政的批判介入了關於公元前五世紀最後幾十年雅典民主危機根源以及政治領袖與民眾之間關係的古老辯論。Arruzza 表明,Plato 對暴政的批評不應被視為對Syracusan 暴政政權的隱晦批評,而應被視為對雅典民主的批評。 在解析 Plato 對暴君靈魂的討論時,Arruzza 也將對其道德心理學提供新的和創新的見解,解決諸如愛慾和靈魂的精神部分的本質、靈魂的統一或不統一等備受爭議的問題。靈魂,以及靈魂的非理性部分與理性之間的關係。 xxxxxxxxx Cinzia Arruzza 以對《理想國 Republic》主題的思考開始了這本書。 她同意 Proclus 的觀點,即這本書既涉及政府形式,也涉及個人道德心理學。 因此,只有一個主題,而不是兩個( p … Continue reading

Posted in 思一瓢酌 Thinking, 讀一瓢酌 Read | Leave a comment

The Phenomenology of Pain

早年中文出版界有本《苦痛現象學:我在苦痛中成學》,作者吳汝鈞先生稱 “這是一本探討人生的苦痛的現象學的書,因此稱為「苦痛現象學」(Phänomenologie des Leidens)。人生的苦痛(Leiden)有很多種,在書中也有提到,我在這裏是聚焦於病苦來說的,這也是人生最常經驗到的苦痛。至於「現象學」(Phänomenologie)一詞,如書中所述,指不光是對現象的描述,而且含有轉化的意味,有理想主義的情調,一如現象學大師胡塞爾(E. Husserl)所用的。書中很注重對苦的對治方法,如何超越和克服苦痛,進一步以苦痛為契機,以提升自己的心性涵養。我更提出「苦痛和」一觀念,提議要包容苦痛,和它建立諧和關係,轉化的意味非常濃厚,故書名也用「現象學」的字眼。” 但可惜《苦痛現象學》一書中有的是情感宣洩而哲學省思分析不足。現如今 Saulius Geniusas 的 “The Phenomenology of Pain” 則是第一本以英文出版的針對此主題的長篇研究書。 它具有開創性、系統性和啟發性,開啟了現象學與認知科學和文化人類學等學科之間的對話,認為如果不結合現象學方法,僅靠科學就無法闡明疼痛體驗的本質。 在此前提下,Saulius Geniusas 提出了一種基於現象學原理的疼痛的新穎概念:疼痛是一種令人厭惡的身體感覺,具有獨特的體驗性質,只能在原始的第一手經驗中給出,無論是作為一種感覺還是作為一種感覺。一種情感。 Geniusas 結晶了現象學研究的基本方法論原則。 在這些原則的基礎上,他對疼痛體驗的基本結構進行了現象學的澄清,並對現象學與內省主義的常見混為一談提出了質疑。 Geniusas 分析了許多疼痛解離綜合症 dissociation syndromes (解離是一個人與自己的思想、感受、記憶或認同感脫節的心理歷程。 解離性疾患包括解離性遺忘症、解離性疾患和解離性認同障礙。) ,重點關注慢性疼痛體驗的去個性化和重新個性化本質,並論證了軀體化和心理化在疼痛體驗中發揮的作用。 在這個過程中,Geniusas 將 Husserl 現象學推向了 Husserl 自己著作中未明確闡述的方向。 本書重點是疼痛的哲學方面,而不是生物學或心理社會方面。“疼痛生物學和疼痛社會學都無法闡明疼痛體驗的本質,因此必須輔以疼痛現象學。” 然後,它列舉了 Husserl 現象學非常適合疼痛研究的八個基本原因。 . 現象學是一種經驗哲學。 … Continue reading

Posted in 思一瓢酌 Thinking, 讀一瓢酌 Read | Leave a comment

Hermeneutics and Phenomenology: Figures and Themes

我們所知道的詮釋學 Hermeneutics 和現象學 Phenomenology 這兩種核心理論和哲學方法之間的關係比我們的標準故事所暗示的更加複雜和有趣。 我們並不總是清楚詮釋學 —— 即由 Hans-Georg Gadamer、Paul Ricoeur 以及許多受他們影響的思想家所闡明的後 Heidegger 解釋學 —— 如何看待現象學傳統 —— 無論是Husserl 式的還是各種後 Husserl 式的表述。 “Hermeneutics and Phenomenology: Figures and Themes“ 既從一般性、概念性的角度探討這個問題,也透過對本體論和形上學、科學、語言、神學和想像等問題的具體分析。 本書共 15 章,由該領域一些最重要的學者撰寫,附有大量的編者介紹,涵蓋了有關這兩個學科的歷史、現在和未來的基本問題。 任何有興趣對當代詮釋學和現象學進行複雜而細緻的理解的哲學家或學生都會對本書感興趣。 xxxxxxxxxx 詮釋學和現象學可以透過多種方式來談論。 在本書中它們將被概念化為哲學傳統,與其他一些傳統一起構成當代歐陸哲學的輪廓。 “Hermeneutics and Phenomenology: Figures and … Continue reading

Posted in 思一瓢酌 Thinking, 讀一瓢酌 Read | Leave a comment

Knowledge Politics: Governing the Consequences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I. 熟悉 Nico Stehr 作品的讀者會發現這本 “Knowledge Politics: Governing the Consequences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與他的出版物 ( “ Biotechnology: Between Commerce and Civil Society (2004)”;“ The Governance of Knowledge (2003)”;“ The Fragility of Modern Societies: Knowledge and Risk in the Information Age (2001)”) 有直接的連續性,都是集中討論重點在於新科學技術知識擴散對現代社會的影響,以及控制該知識的使用和 “消費 consumption” 的可能性。 這本 “Knowledge … Continue reading

Posted in 思一瓢酌 Thinking, 讀一瓢酌 Read | Leave a comment

Charles Larmore’s The Autonomy of Morality

Charles Larmore 在 “The Autonomy of Morality” 中挑戰了塑造現代思想的兩種觀念:理性的歷史性和人對理性的反應。 Charles Larmore 認為, “理性 rationality” 涉及對 “理性 reasons” 的反應,並且 “理性構成實在結構的一部分,世界包含我們的理性對其做出反應的規範維度。。。”( p 9 )。 Larmore 拒絕現代思想中的兩個主導趨勢:Kant 的觀點,即理性是自律的或自我立法的,以及 Hobbes 的觀點,即義務是自願的或自我強加的。 相反,他認為道德,而不是理性,是自律的,道德原則必須被理解為 “來自外部的對我們有約束力” 而不是內在的約束 ( p 1 )。Larmore 認為,世界並不是一個價值中立事實的領域,人類自由也不在於將我們自己設計的原則強加在外星現實上。 相反,理性在於對世界本身所產生的思想和行動的原因做出反應。 Larmore 表明,道德良善具有不言而喻的權威。 只有這樣,我們才能看到自由政治秩序的真正基礎,以及意想不到的物品在美好生活的組成中所扮演的角色。 “The Autonomy … Continue reading

Posted in 思一瓢酌 Thinking, 讀一瓢酌 Read | Leave a comment

Parables for the Virtual: Movement, Affect, Sensation

儘管身體一直是許多當代文化理論的焦點,但通常應用的模型忽略了具體存在的最顯著特徵 —— 運動、情動和感覺 —— 而傾向於源自語言理論的概念。 在 “Parables for the Virtual: Movement, Affect, Sensation” 中,Brian Massumi 將身體和電視、電影和互聯網等媒體視為文化形態,它們在多種感覺寄存器上運行,超出了基於標準修辭和符號學模型的閱讀技術的範圍。 Brian Massumi 透過 Deleuze、Guattari 和 Foucault 等戰後法國哲學的過濾,更新評估了 William James 的激進經驗主義和 Henri Bergson 的感知哲學,將變異的文化邏輯與運動、情動和感覺問題連結起來。 他認為,如果這些概念與符號和意義一樣基本,那麼就會出現一系列新的理論問題,並隨之出現科學與文化理論結合的潛在新路徑。 “Parables for the Virtual” 以靜態與運動、真實與虛擬之間的新區別取代了傳統的文字與圖像的對立,並解決了相關的理論問題。將它們應用到建築、人體藝術、Stelarc 數位藝術和 Ronald Reagan 的演藝生涯等多種文化媒介中。結果是文化理論、科學和哲學的有趣結合,以清晰和多方面的論點來證明自己。 xxxxxxxxxx … Continue reading

Posted in 思一瓢酌 Thinking, 讀一瓢酌 Read | Leave a comment

Juvenescence: A Cultural History of Our Age

你今年多大? 你對這個問題思考越多,就越難回答。 因為我們以不同的方式同時老化 :生理上、心理上、社會上。 我們在更大的文化框架內、在比我們更早、也將比我們更長久的歷史中變老。 從這個角度來看,晚期現代性的許多方面都表明我們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老,但 Robert Pogue Harrison 認為,我們在外表、心態和行為方面也變得驚人的年輕。 他說,我們生活在一個青春期。 與 Robert Pogue Harrison 的所有作品一樣,“Juvenescence: A Cultural History of Our Age ” 精彩地跨越了文化和歷史,追溯了從古代到現代,青年和老年精神相互影響的方式。 Harrison 借鑒 “幼態持續 neotony” 的科學概念,即在成年期保留青少年特徵,並將其延伸到文化領域,他認為青年對於文化的創新動力和天才的閃光至關重要。 然而,同時,Harrison 認為青春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加持久 ,這是一種奢侈,需要我們的長輩和機構的穩定和智慧。 Harrison 寫道:“天才解放了未來的新奇事物,而智慧則繼承了過去的遺產,並在傳承的過程中更新它們。“Juvenescence: A Cultural History of Our Age ” 是一部令人陶醉、學識淵博、充滿思想和見解的短途旅行,只有 … Continue reading

Posted in 思一瓢酌 Thinking, 讀一瓢酌 Read | Leave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