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uvenescence: A Cultural History of Our Age

你今年多大? 你對這個問題思考越多,就越難回答。 因為我們以不同的方式同時老化 :生理上、心理上、社會上。 我們在更大的文化框架內、在比我們更早、也將比我們更長久的歷史中變老。 從這個角度來看,晚期現代性的許多方面都表明我們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老,但 Robert Pogue Harrison 認為,我們在外表、心態和行為方面也變得驚人的年輕。 他說,我們生活在一個青春期。 與 Robert Pogue Harrison 的所有作品一樣,“Juvenescence: A Cultural History of Our Age ” 精彩地跨越了文化和歷史,追溯了從古代到現代,青年和老年精神相互影響的方式。 Harrison 借鑒 “幼態持續 neotony” 的科學概念,即在成年期保留青少年特徵,並將其延伸到文化領域,他認為青年對於文化的創新動力和天才的閃光至關重要。 然而,同時,Harrison 認為青春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加持久 ,這是一種奢侈,需要我們的長輩和機構的穩定和智慧。 Harrison 寫道:“天才解放了未來的新奇事物,而智慧則繼承了過去的遺產,並在傳承的過程中更新它們。“Juvenescence: A Cultural History of Our Age ” 是一部令人陶醉、學識淵博、充滿思想和見解的短途旅行,只有 Robert Pogue Harrison 才能寫出。 任何對我們的文化對年輕人的痴迷感到好奇的讀者都不應錯過它。

xxxxxxxxxx

Robert Pogue Harrison 的作品可能對兒童文學專家來說並不熟悉,因為他的聲譽依賴於在其他領域出版的里程碑式的著作。“Forests: the Shadow of Civilisation(1992) ” 探討了從雅典、希臘和羅馬至今的文明如何建立在對森林的砍伐之上,從而依賴於威脅荒野的觀念而存在。“The Dominion of the Dead(2003) ” 講述了我們與死者的關係,以及他們的存在透過藝術、文學、政治、哲學和科學留給我們的方式塑造我們的生活。 “Gardens: an Essay on the Human Condition(2008) ” 反映了在歷史和自我內部培育和照顧救贖之地的需要。 正如 Gardens 的副標題所示,Harrison 的寫作遠遠超出了學科界限,解決了與當代社會、其歷史和哲學遺產以及人類狀況本身的本質有關的基本問題。 閱讀他的任何一本書都會被激發進行哲學思考。 記住為什麼偉大的文學如此重要且經久不衰; 而是讓我們認識到文學批評具有雄心勃勃、拓展思維和真正發人深省的潛力。

Harrison 的著作 “Juvenescence: A Cultural History of Our Age(2014) ”並不是關於兒童文學或童年本身;而它是關於年輕或保持年輕的觀念,即 “幼態持續 neotony” ,事實證明 ,這是一個複雜的問題,是新千年之初西方社會面臨的許多基本問題的核心。 我們不僅應該作為兒童文學學者來閱讀這本書,還因為我們生活在人類文化可能將地球推向毀滅的時代,而我們擁有集體意識和意願對此採取行動。 像這樣的時代要求我們超越我們的研究專業進行思考,並大膽地提出重大問題。 然而,需要一種特殊的嚮導才能跨越門檻進入未知的世界,而 Robert Pogue Harrison 就是這樣的嚮導。 “Juvenescence: A Cultural History of Our Age ”是對老年人嚮往年輕時代的人類處境的思考。 那麼,副標題中的「年齡 Age」有兩個意義:我們的時代,以及我們作為個人、社會和物種的年齡,從生物學和文化的角度來看。 這是一本適合所有人的書,但我認為它尤其會觸動兒童文學學者,因為它將童年和青年的概念置於我們這個時代作為人類意味著什麼的討論的中心。

激發這本書的一個簡單的問題是 “我們多大了?”,Harrison 在生物學、文學、神學、歷史和哲學方面迂迴曲折。 但它的結尾應該與本評論的大多數讀者直接相關的主題:年輕人的教育。 在 Harrison 在 Juvenescence 中提出的長遠觀點中,人類文化透過一系列 “新生革命 neotenic revolutions”而發展,其中 “智慧的綜合力量” “被天才的叛逆力量永久地復興”( p 72 ) 。 這就是積極面的 “年輕化 juvenescence”,我們可以將其理解為年輕活力與老年智慧的協同作用,從而實現文化的年輕化。 在 Harrison 看來,我們這個時代的問題在於這種力量的協同作用已經崩潰。 西方在醫學、科學和技術方面的進步使一代人的外表和行為都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年輕。 同時,今天的年輕人,像他們中的許多人一樣成長,與電腦螢幕相連,正在被剝奪 “內心、沉默和注意力的黑暗大陸 ” ( p 135 ),直到當今時代,這片大陸還沒有被剝奪。是童年及其形成成人認同感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青春期是年輕的意識; 這可以歸因於個人或文明。 Robert Pogue Harrison 深入探討了歷史上的人物、地點和時刻如何顯得年輕。 這本書問,「我們」作為一個集體,如何隨著年齡的增長而變得年輕? 他對人口老化的矛盾姿態進行了符號學解讀。 他認為,作為一個文明,「我們」一直渴望年輕。 鑑於 Harrison 的普遍語氣,這四篇文章的探索令人驚訝地具有地方性。 他的比賽規模和深度給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他的主要方法是哲學、詩歌、歷史和生物學的結合,這是獨一無二的。

Harrison 從演化生物學領域挪用 “幼態持續” 一詞是雄心勃勃的。 稱之為挪用,因為他知道它的定義是成年人與靈長類胎兒的相似性。 他透過 Aldous Huxley 的故事( p 17 )追溯了這個想法的更廣泛的影響。 還有其他幾個流行文化的例子也與這個想法調情,例如《2001:太空漫遊 2001: A Space Odyssey》。 對此進行更廣泛的討論可以補充 Harrison 對 “幼態持續” 的討論 —— “幼態持續” 是一種使人類狀態在進化過程中與眾不同的條件,因為它保留了胎兒的一些關鍵方面。 Harrison 用一句引人入勝的話總結了他的觀點:

“人類的青春期,在其幼稚的接力中,使精神成熟的能力成為可能,這在動物王國中是無可比擬的,因為它使人類能夠接觸到廣泛的精神存在模式,而不僅僅是有機的存在模式。” ( pp 39-40 )

人類在幼年時期就誕生了:一個願意並且能夠改變周遭一切的人。 對作者來說,對這種轉變的高度慶祝證明了人類不願意接受任何不可轉變的事物。 對他(和 Nietzsche )來說,知識來自於將更多內容帶入熟悉領域的意願。 讓人想起一切堅固的東西……(參見 Berman, Marshall. 1988.  “All that is solid melts into air: The experience of modernity” ),Harrison 展示了人類的意志如何走向自身的毀滅。 這就是創造天才必須與時代智慧相遇的地方:如果沒有這種對話,文明就有可能成為遺跡。 正是透過年輕的叛逆者,文明才得以延續。 這是青少年向世界通報訊息的方式的關鍵。

本書的優點在於第三章 ( Neotenic Revolutions ),講述不同時代的三個歷史時刻如何促成幼態持續。 識別歷史上「具有兒童特徵」的時刻可能是一項充滿寬泛風險的任務 ( p 92 )。 然而,Harrison 的敘述跨越了文學和歷史方法的界限,是準確的,並說明了幼態持續期是什麼。 我對章節的劃分有疑問。 也許,由於堅持論文的風格決定,一些分歧似乎是被迫的或悔悟的。 儘管如此,對於那些對我們這個「時代」的哲學觀點感興趣的人來說,這本書是一個有價值的補充。這是一套可讀性強、易於理解的文章。 那些對哲學、詩學、文學和劇本創作感興趣的人會發現它很有吸引力。 在醫學人文領域,這本書正在彌合生物學、哲學和文化研究之間的差距。 醫學、科學和人口統計學的歷史學家肯定會對這種幼態持續的表現感興趣。 哈里森對年齡的看法有助於詳細闡述衰老的哲學後果及其對文化的精神印記: “…如果我們的天才源於我們不願長大,那麼我們的智慧則源於我們對死亡的高度認識”( p 22 ) 。

就漏洞而言,與非西方實例的更多接觸將證實 Harrison 關於西半球年輕化的論點。 作者在文章的開頭澄清說,它完全植根於希臘羅馬文明及其後代。 他的故事在西半球開始和結束,儘管他跨越了「時代」。然而,我相信,正是這種對他的探索的局限性的敏感使得它們無處不在。 他選擇詳細闡述的時刻對世界來說是認知的。 Abraham Lincoln 對美國憲法的解釋被認為是幼稚的,但對全球種族關係具有巨大的意義。 在最後一章 ( Amor Mundi )中, Harrison 描述了年輕人和老年人對教育學的需求。 在這裡, Malala Yousafzai 的案例補充了他對青少年變革力量的見解。 十幾歲時,她在巴基斯坦因宣傳女孩教育而被塔利班槍殺,倖免於難。 她的全球吸引力在於她擾亂了周圍秩序以傳播教育,並透過她的存在繼續進行這場鬥爭。

書中的最後一個主題 —— 愛 —— 是普遍存在的。 愛與反思性冥想連結在一起。 這種愛使文明煥發活力。 這種沉思的空間正變得越來越稀少。 生活似乎在繼續,而我們內心的少年,荒涼而無人知曉,卻死去了。 相反,年輕人並沒有被賦予超越直接理性工具的思考模式。 因此,哲學對於文明的生存是不可或缺的,因為它提供了自我反思的空間:孩童般的好奇心和生活的辯論方面是 “年輕的心理模式”( pp 39-40 ),沒有這些,即使是年輕人也會失去青春。 這些擔憂一直引導著他,尤其是在關於美國化的尾聲中,大眾渴望年輕,並迷戀年輕。 這本書是一部青春的詩意史,也是一部老年的哲學史。

因此,Harrison 提出了一個有爭議的論點,探討在一個非常古老的文明中年輕意味著甚麼,相反,他認為人性應該不斷年輕。

This entry was posted in 思一瓢酌 Thinking, 讀一瓢酌 Read. Bookmark the permalink.

Leave a Reply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 Required fields are mark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