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rleau-Ponty 作為感知哲學家的地位已經確立,但他對語言哲學和現象學的獨特貢獻尚未被充分認識。 透過對 Merleau-Ponty 關於語言意義、表達和理解的觀點進行詳細、清晰和通俗易懂的分析,並透過追蹤這些觀點在他整個哲學生涯中的演變和發展 , “ Merleau-Ponty’s Phenomenology of Language” 提供了一個全球性的、他對語言哲學的全面了解。 本書表明,語言現象學對於理解 Merleau-Ponty 一些最著名的哲學貢獻背後的意義和動機至關重要。 它認為,他的語言哲學應該在我們評價他思想的發展和基本目標時發揮核心作用。 它表明,現象學回歸「事物本身」是否成功,不僅要透過直覺的證據來判斷,還要透過表達的努力來判斷。
xxxxxxxxxx
“Merleau-Ponty’s Phenomenology of Language” 介紹了一位新的 Merleau-Ponty,對它來說,語言和語言哲學是如此重要,以至於語言是現象學和本體論的伴隨或共同構成條件,與感知和時間基礎並存。Dimitris Apostolopoulos 直率地承認這種關於語言「基礎」的主張挑戰了 Merleau-Ponty 通常強調的知覺首要性。 他的閱讀將激起 Merleau-Ponty 學術和現象學的爭論,並豐富了對語言在 Merleau-Ponty 哲學中的作用的研究。 它也引出了但留下了開放性的、更深層的問題,即語言是什麼以及它與語言之前的事物有何關係。
第一章 (Structure and Language) 透過 Merleau-Ponty 的第一本書 “Structure of Behaviour (1942)” 介紹了語言問題,正如 Dimitris Apostolopoulos 所強調的,該書一頭扎進了一個難題,即它的關鍵概念、結構似乎是語言的創造。 我們用文字描繪出這個中心,因為提供了對於描述他們下落的身體轉動的點至關重要的見解。 同樣,Merleau-Ponty 的結構概念深入了解了生活行為的轉變過程,但結構並不是世界上突出的實體。 就像 Johannes Vermeer 挑選出拍攝對象眼中的閃光來將他的畫結合在一起一樣,我們創造了諸如 “結構” 之類的詞來挑選出讓我們能夠將我們對世界的描述和解釋結合在一起的特徵。
問題是語言是否只是我們腦海中的一閃而過,以及它與它聲稱要描述的內容有何關係。 Dimitris Apostolopoulos 透過 Merleau-Ponty 的法語術語中的區別來闡明這個問題,即「感性 sens」(“我們在感知中遇到” 的含義)與「指稱 signification」(“更抽像或概念性的意義“)之間的區別( p 22 ),這種區別在分析中經常被忽略結構。 我們的單字結構是一種意義的情況,但是,它在追蹤我們所感知的感官方面發揮著概念作用。 哲學對描述感知感覺的語言意義的需求是上述語言基礎問題的關鍵。 Dimitris Apostolopoulos 強調,它 “引導 Merleau-Ponty 勾勒出一個原則的輪廓,他將在他的職業生涯中完善和發展這個原則。這個原則認為,’現象場的屬性無法用一種語言來表達,不欠他們甚麼 。’” ( p 16 )。 這抓住了核心問題:哲學需要透過語言來表達自己,但這種語言談論的是世界或存在,而不是語言。 語言對它所談論的世界或存在有甚麼貢獻?
Dimitris Apostolopoulos 在 Merleau-Ponty 的第二本書 “Phenomenology of Perception (1945)” 中對語言及其作用進行了深入研究,在第二章 (Empirical Expression) 和第三章 (Transcendental Expression) 中放大了這個問題及其對 Merleau-Ponty 哲學的意義。
語言和表達一直是 Merleau-Ponty 學術研究的主題,可以追溯到早期的研究(例如 John Sallis),Stefan Kristensen、Donald A. Landes 和 Véronique M. Fóti 等人最近的著作使這些主題變得突出。 事實上,對 Merleau-Ponty 來說,語言不僅僅是一個哲學主題,也是他的生活和工作的核心:Paul Valéry、Marcel Proust 和 Paul Claudel 的著作比大多數哲學家的著作更接近他; 他講授文學語言; 讚賞 Simone de Beauvoir 以小說形式研究形上學;他完成的書籍製作精美,其中 “Phenomenology of Perception (1945)” 被法國政府選為法國語言寶庫的寫作典範 (Emmanuel Alloa (editor), Frank Chouraqui (editor), Rajiv Kaushik (editor),“Merleau-Ponty and Contemporary Philosophy(2019)”)。
在此背景下,Dimitris Apostolopoulos 做出了原創性的雙重貢獻。 首先,他在經驗表達和先驗表達之間做出了新的區分(當然在語言上)。 這有助於揭示現象學對語言的研究如何在兩個相互關聯的層面上進行:對人類行為中經驗表現的表達的現象學研究;對語言的現象學研究。 將語言表達作為現象學本身的重要先驗條件的研究。 他在第二章和第三章中闡述了這種區別。
第二章是關於經驗表達的,它透過 Dimitris Apostolopoulos 的 “語言表達的詮釋學解釋 Hermeneutic Account of Linguistic Expression” ( p 46 )涉及沉澱、手勢和解釋的三合一。 他還提出了一個與自由相關的 “Authentic Expression” ( p 57 ) 的主題(關於自由、歷史和文學。Bryan A. Smyth,“Merleau-Ponty’s Existential Phenomenology and the Realization of Philosophy(2014)”)。
關於先驗表達的第三章 (Transcendental Expression) 在這裏更為重要,因為它為先前對 “Phenomenology of Perception (1945)” 的解讀添加了語言上的扭曲,作為先驗哲學的變體 。 這也讓 Dimitris Apostolopoulos 認識到了其他人已經指出的一個關鍵點:對於 Merleau-Ponty 來說,現象學描述顯現條件的努力必然會轉變為描述其自身先驗顯現條件的現象學的現象學。 Dimitris Apostolopoulos 將語言視為現象學的關鍵伴隨條件:現象學的現象學必須轉變為語言現象學 phenomenology of language。
Dimitris Apostolopoulos 的雙重貢獻的第二部分透過簡單、重複和強調的洞察力,透過以下簡單、重複和強調的見解,衍生了關於語言作為先驗條件的觀點:
(1)現象學是一個描述性項目,
(2)描述發生在語言中。
任何現象學家都無法否認這一點。 沒有人意識到它的重要性,無法迴避 Dimitris Apostolopoulos 的書,本書透過追蹤 Merleau-Ponty 作品中關於語言這一點的變化做出了寶貴的貢獻。
如果參與 Merleau-Ponty 的學術遊戲,並認為 Merleau-Ponty 致力於感知的首要地位,你就會意識到 Dimitris Apostolopoulos 的重要性。 他強調的論點是語言可以改變經驗,沒有語言,就沒有任何描述的可能性。 Merleau-Ponty 學者都會承認,正如 Dimitris Apostolopoulos 所說,語言是哲學所必需的,並且在某種程度上可以改變經驗,甚至創造新的可描述經驗。 問題在於語言在多大程度上歸功於它之前的事物,即 Merleau-Ponty 所說的「沉默」(Glen A. Mazis,“Merleau-Ponty and the Face of the World: Silence, Ethics, Imagination, and Poetic Ontology(2016)”)。
直到最後一章,“Merleau-Ponty’s Phenomenology of Language“ 書中幾乎都沒有辯證法的主題。 Merleau-Ponty 經常認為各種差異是在產生辯證關係中產生的。 可以說,諸如意義和意義、經驗和先驗表達、語言以及語言是甚麼等都是這種情況。 在第三章中,這樣的辯證法是 Dimitris Apostolopoulos 透過現象學的「我思 Cogito」一章進行先驗表達的方法的背景 —— 這取決於 Merleau-Ponty 所說的默會我思 tacit cogito。 其他學者指出 , Merleau-Ponty 如何試圖透過展示 Descartes 的「我思」是如何從「日常」的我思中產生出來的,而這種「日常」的我思只是默認的,還不是哲學的。Dimitris Apostolopoulos 扭轉了這一局面,並透過強調語言在向哲學「我思」過渡中的關鍵作用 ,增加了新的見解。 許多人可能會認為他的分析以及他從中學到的教訓過於片面:語言可能對於將生活提升為哲學至關重要,但 Merleau-Ponty 不是在尋求將這種轉變植根於先驗的東西嗎?
這種擔憂在後來對 Merleau-Ponty 間接本體論的討論中再次出現。 語言在哲學中的作用阻礙了一種可以聲稱直接了解事物和存在的本體論。 相反,所需要的是 Merleau-Ponty 所說的來自內部的本體論 —— 對於 Dimitris Apostolopoulos 來說,這是一種來自語言內部的本體論,透過 “一組由經驗的複雜描述所告知的哲學概念和類別”( pp 237-8 ) 。 然而,其他學者認為 Merleau-Ponty 在這裏指出了語言的一個問題,即它如何在存在中運作,而不是直接從我們內部運作。 當閱讀 Merleau-Ponty 追蹤術語或主張 A 和 B 之間複雜相互關係的段落時, Dimitris Apostolopoulos 傾向於收集有關 B 的證據,而讓 A 溜到一邊。 這個過程具有很強的力度,對於那些熟悉 Merleau-Ponty 相當柔軟的風格的人來說,這可能會將主張推向破裂的地步,並引發對片面結果的擔憂。 (在風格上,與 Merleau-Ponty 的不同或相反方面的對話在 Dimitris Apostolopoulos 的書中相當低調 ,與其他學者的對話也是如此,他們很少出現在他的文本中,並且很少參與註釋。
這些實質的關注可以用被動性來表達,作為 Merleau-Ponty 哲學的關鍵主題。Don Beith認為,被動性是 Merleau-Ponty 的意義、表達和語言生成的關鍵,這與 Merleau-Ponty 將語言與前語言沉默聯繫起來相呼應 (Don Beith,“The Birth Of Sense: Generative Passivity In Merleau-Ponty’s Philosophy(2018)”)。 同樣,問題在於語言改變經驗的過程 。 對 Dimitris Apostolopoulos 來說,這種轉變是哲學的關鍵條件。 但這種轉變是如何運作的呢? 是自主的嗎? Dimitris Apostolopoulos 認為,Merleau-Ponty 的本體論與他早期的現象學相反,“更強調概念發明和創造性表達”( p 237 )。 毫無疑問,Merleau-Ponty 的本體論寫作確實如此(Lawrence Hass,“Merleau-Ponty’s Philosophy (2008)” ) ,Dimitris Apostolopoulos 展示了這種對概念發明的需求如何推進了 Merleau-Ponty 先前的語言學關注。 但真的能如此重視本體論作為語言本身內部的一種運作,而不是在沉默中追尋其根源嗎?
Dimitris Apostolopoulos 對被動性的簡要討論在第二部分第五章 (The Linguistic Foundations of Ontology)。第五章深刻地展示了 Merleau-Ponty 如何將對話視為語言、表達和語言轉換的典範形式,從而引出 Dimitris Apostolopoulos 的原始觀點,即對話為 Merleau-Ponty 的關鍵概念提供了基礎模型。 這些特別詩意的概念(可逆性和自戀;主動性和被動性;故意越軌和侵犯;肉體)仍然難以解釋,因為 Merleau-Ponty 在完成他的專案之前就去世了。 粗略地說,他們以一種本體論激進的方式重新塑造了主體與客體之間的關係。 Dimitris Apostolopoulos 認為對話為 Merleau-Ponty 提供了這種關係的本體論模型,這一論點肯定會引起人們的注意,並放大了 Merleau-Ponty 深層的對話主題 ,Dimitris Apostolopoulos 添加了一些關於以下方面的敏銳觀察:對話中被動的必要性。 儘管如此,這仍然留下了疑問。 語言對話中的這種主動/被動模式到底告訴我們甚麼關於語言從沉默中產生改變的訊息? 被動性如何在作為概念發明的語言轉換中發揮作用?
第三部分推進了 Dimitris Apostolopoulos 對 Merleau-Ponty 的以語言為中心的解讀與其後來的本體論的關係。 他的核心主張是,在 Merleau-Ponty 的早期著作中,語言是表達我們所經歷的事物的關鍵,而 “他後來思想的一個決定性特徵” 是 “語言共同構成了經驗的意義” 。 “共同” 有很多利害關係,並且圍繞它有一些不確定性,以及語言是否 “共同構成經驗的意義” 或只是簡單的 “共同構成經驗” ( p 188 )。 在 Dimitris Apostolopoulos 看來,Merleau-Ponty 本體論實際上並不是關於存在本身,而是關於共同構成我們的經驗的語言概念框架。 他的觀點實際上是,我們應該理解 Merleau-Ponty 的關鍵術語 “肉體 Flesh” (Merleau-Ponty 對先前未命名的存在元素的名稱),不是作為一個基本實體或存在,而是作為一種新的描述或存在的語言命名。“肉體” 指的是主體與客體之間對話式關係的複雜存在。 Merleau-Ponty 所說的 “肉體” 到底是甚麼意思是一個激烈爭論的話題。大多數學者都會同意 “肉體” 這個概念是為了描述這種關係,而且確實有些學者用 Logos 來理解它。Dimitris Apostolopoulos 的補充是,“肉體” 並沒有比這個概念描述複合體更進一步的命名:它的運作方式就像術語 “結構 structure”,它是語言之眼和我們的經驗中的閃光 —— 而不是閃光在存在中。
Dimitris Apostolopoulos 的分析分為兩章。 第六章 (Language and World) 從語言形成世界的角度提出了共同構成的觀點。 這包括對 “作為凝聚力的意義” 的有價值的討論,以及 Merleau-Ponty 與 Ernst Cassirer ( “Philosophy of Symbolic Forms, Volume 3” )和 Wilhelm Humboldt ( “On Language: The Diversity of Human Language-Structure and its Influence on the Mental Development of Mankind” ) 等人物的關係。第六章著重於由語言塑造的本體論內容,而第七章 (Ontology and Language) 則著重於本體論研究的形式,運用先前關於先驗表達和對話的結果,為 Merleau-Ponty 的 “The Visible and the Invisible” 中的關鍵方法論主題提供了一個基於語言的窗口。 總而言之,Dimitris Apostolopoulos 的觀點是,可見的是感知的意義,而不可見的是語言所表達的意義。 “The Visible and the Invisible” 將這種關係視為語言問題,涉及語言的轉變和經驗的共同構成。 另一方面,Dimitris Apostolopoulos 主張,Merleau-Ponty 中不可見的語言意義和可見的感知意義之間的相互關係與 Heidegger 將語言視為存在之家的觀點截然不同。
讓回到上面提及的問題:甚麼是語言以及它與語言的內容有何關係? Dimitris Apostolopoulos 的回答不太確定,他自己對語言的看法是甚麼也不甚了了。Dimitris Apostolopoulos 對 Merleau-Ponty 的文本以及 Merleau-Ponty 中術語之間的關係的主張非常明確。 這本書似乎預設了語言是甚麼是顯而易見的 —— 儘管同時引發了關於語言是甚麼以及它如何發展的深刻問題,從而它轉變並為哲學提供了可用的經驗。 如果不同的人類語言發明了不同的方式來轉變經驗,這是否意味著本體論會隨著語言而激增? 但所有這些不都是一個共同的存在嗎? 語言的界線是甚麼:嬰兒的表達已經是語言的一部分了嗎? 音樂和繪畫表達對語言有一定作用嗎?動物的類似語言的行為又如何呢,尤其是由人類教導的動物,它們似乎能以有意義的方式作出回應?如果語言滲透到生活行為中,那麼當我們強調本體論涉及概念發明和創造性表達時,我們到底在說甚麼?( p 237 )。 本體論在多大程度上歸功於語言,又在多大程度上歸功於存在? Merleau-Ponty 最深刻的辯證或對話關注也許是哲學與非哲學的關係(一個幾乎沒有提及的主題),我們可以說,當哲學談論存在時,誰在說話。
換句話說,Merleau-Ponty 可以說是一位哲學家,他對讓現象揭示更好的哲學問題比對解決方案更感興趣。 Dimitris Apostolopoulos 的創新而詳細的閱讀透過展示語言如何不斷影響 Merleau-Ponty 解決問題的方法,以及語言問題如何成為他的問題的基礎。 但 Dimitris Apostolopoulos 的有力解讀和對語言解決方案的強調往往會繞過有關語言本身的更深層問題。 ( 如果 Dimitris Apostolopoulos 認為語言能夠改變我們所談論的內容是正確的,那麼這必須包含我們所談論的文本,這使我們對它們的主張變得複雜 —— 閱讀也是創造性的,正如 Merleau-Ponty 所充分承認的那樣。)
Dimitris Apostolopoulos 的貢獻是一個問題的開始,而不是結束,因為正如他也承認的那樣,Merleau-Ponty 的哲學仍然受到語言與語言的含義之間的關係問題的困擾。Dimitris Apostolopoulos 幫助我們重新思考這個開始的問題。 簡而言之,如果他對語言在哲學中的共同基礎作用的看法是正確的,那麼,根據他自己的論點,僅僅能夠說這一點是不夠的。 這個共同基礎的另一面還有一個進一步的問題,就是用語言標記,但並沒有被語言標記所窮盡。 最後一句話最好交給 Merleau-Ponty ( “The Visible and the Invisible,(1968)” p 130):
“看到、說話、甚至思考。 。 。 是重複的索引,不斷地提醒我們一個熟悉而又無法解釋的謎團,提醒我們一盞照亮其餘部分的光,它的源頭仍然處於默默無聞的狀態。 如果我們能夠在看和說的練習中重新發現一些活生生的參考資料,這些參考資料在語言中賦予了它們這樣的命運,也許它們會教我們如何形成我們的新工具,首先是理解我們的研究 /搜索,我們的審訊,他們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