聖經

聖經是一本充滿了歧義多樣性的文本。舊約本身是猶太經的部分,却成了現代基督教歷史深度所需要的部分。舊約所論述的是創造了世界的上帝,而相比世界現狀的考慮可以認定,舊約的上帝是個幹壞事的上帝。在這創造世界的上帝之上,還存在一個真正善良的上帝,他的形象是一個父親、而不是一個創造者。基督教的上帝、作為象徵性的父親,在理解上與舊約當中的創造者/生育的上帝意義不一橠。舊約中的上帝因其難以言諭的、率性而為的劣行而直接呈示於我們;而作為父親象徵的上帝,在人世間並無留下任何踪跡,而世間對他也沒有任何直接的、或據敍事風格所能達成的理解,而我們頂多依據故事風格的要求、從人子耶穌的到來才能對其有所認識。因此基督教的信息純粹而簡單地是一種上帝的啟示、是上帝的事件,同時亦揭露了舊約的創世者上帝的欺騙行為。

 

新約的結構的歧義多義性更令人吃驚。四福音的風格各異:但都是述說耶穌生活不同尋常的特殊性,奇蹟和宗教騙術大量地呈現其中。馬太尋求耶穌父系血源,但既是童貞女所生,那此人世血源意義何在?馬可充滿了先知、猶太、魔術師(神跡)的意韻。路加則轉而述說耶穌母系血源。但一轉到約翰則完全是希臘哲學的論述重現。使徒行傳,無疑是教會的執事們為保羅提供了一種理性、中間派的保羅形象。相應地通過這一官方形象來了解保羅,就須反對那對基督教的決裂(保羅與十二門徒的決裂……耶路撤冷協議)擁有極端主義看法、篡奪了創立者最為激進言論的人。這樣保羅書信被收入正典中也就得到了部分解釋:對正在積淀當中的教會,一個合乎理性的保羅比完全倒向異端的保羅要好。但為了事業的需要並不排除在選擇一些真正的文本時、也制造了一些假文本,用以使他略向右傾或減少其某些極端觀點(二十七篇新約正典中保羅書信佔了十三篇,而其中羅馬書、哥林多前後書、加拉多書、腓立比書、帖撤羅尼迦前書這六篇己確立為真)。

 

保羅懂得如何「和猶太人在一起時成為猶太人」和「希臘人在一起時成為希臘人」:主體的真理是與習俗無關的。正因此現代基督教的核心是在保羅而不在其他,十二門徒堅守只有猶太人可以進入神庙,而福音只有猶太人才能真正領受。但保羅首先衝破此禁區而向外邦人傳道。耶穌的父親正是舊約中的上帝,也即猶太人的上帝,這對保羅而言是反複強調且顯而易見的事實。若有一個人物為保羅感到親近、且他為了自身目的也巧妙地運用這人物,亞伯拉罕。保羅強調的是與猶太教的決裂,而非延續。保羅不會同意將已聯合起來的人分為教義的同情者與「真正的」皈依了教義、遵守儀式又行了割禮的人。真理是不分程度的,要不參與其中聲明立教事件並由此得出結果,要不就置身其外。

 

保羅用上帝的精神與力量的証明來應對以修辭作為武器的智慧。Alan Badiou稱這是根本的反哲學思想,不是哲學所能承擔的一個命題。保羅總結,面對希臘人他失敗了、他們提出的是智慧的問題、哲學的問題。而猶太人提出的是律法問題。

 

This entry was posted in 獨語一瓢酌 soliloquy, 讀一瓢酌 Read. Bookmark the permalink.

Leave a Reply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 Required fields are mark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