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rchives
- April 2025 (2)
- March 2025 (3)
- February 2025 (4)
- January 2025 (4)
- December 2024 (5)
- November 2024 (4)
- October 2024 (5)
- September 2024 (6)
- August 2024 (5)
- July 2024 (6)
- June 2024 (6)
- May 2024 (9)
- April 2024 (8)
- March 2024 (9)
- February 2024 (6)
- January 2024 (6)
- December 2023 (2)
- November 2023 (5)
- October 2023 (11)
- September 2023 (13)
- August 2023 (13)
- July 2023 (19)
- June 2023 (19)
- May 2023 (20)
- April 2023 (22)
- March 2023 (23)
- February 2023 (22)
- January 2023 (28)
- December 2022 (25)
- November 2022 (18)
- October 2022 (22)
- September 2022 (26)
- August 2022 (30)
- July 2022 (33)
- June 2022 (22)
- May 2022 (30)
- April 2022 (28)
- March 2022 (29)
- February 2022 (15)
- January 2022 (4)
- December 2021 (4)
- November 2021 (1)
- October 2021 (2)
- September 2021 (2)
- August 2021 (6)
- July 2021 (9)
- May 2021 (8)
- April 2021 (15)
- March 2021 (7)
- January 2021 (5)
- October 2020 (5)
- September 2020 (10)
- August 2020 (1)
- July 2020 (2)
- June 2020 (3)
- April 2020 (1)
- March 2020 (1)
- February 2020 (1)
- January 2020 (4)
- December 2019 (1)
- August 2019 (1)
- October 2018 (2)
- September 2018 (3)
- August 2018 (2)
- July 2018 (1)
- April 2018 (1)
- March 2018 (2)
- February 2018 (1)
- December 2017 (3)
- November 2017 (1)
- October 2017 (3)
- September 2017 (2)
- August 2017 (6)
- June 2017 (1)
- May 2017 (3)
- April 2017 (2)
- March 2017 (6)
- February 2017 (8)
- January 2017 (5)
- December 2016 (7)
- November 2016 (7)
- October 2016 (2)
- September 2016 (5)
- August 2016 (4)
- July 2016 (2)
- June 2016 (22)
- May 2016 (17)
- April 2016 (13)
- March 2016 (13)
- February 2016 (16)
- January 2016 (13)
- December 2015 (27)
- November 2015 (42)
- October 2015 (40)
- September 2015 (49)
- August 2015 (43)
- July 2015 (28)
- June 2015 (38)
- May 2015 (46)
- April 2015 (67)
- March 2015 (49)
- February 2015 (28)
- January 2015 (20)
- December 2014 (23)
- November 2014 (18)
- October 2014 (20)
- September 2014 (30)
- August 2014 (28)
- July 2014 (24)
- June 2014 (25)
- May 2014 (12)
- April 2014 (8)
- March 2014 (13)
- February 2014 (5)
- January 2014 (2)
- December 2013 (7)
- November 2013 (11)
- October 2013 (25)
- September 2013 (30)
- August 2013 (34)
- July 2013 (33)
- June 2013 (46)
- May 2013 (47)
- April 2013 (4)
- March 2013 (3)
- March 2011 (1)
- December 2008 (1)
- November 2008 (1)
- July 2008 (3)
- April 2008 (3)
- February 2008 (1)
- December 2007 (3)
- November 2007 (2)
- October 2007 (5)
- September 2007 (3)
- August 2007 (3)
- July 2007 (2)
- June 2007 (1)
- May 2007 (2)
- April 2007 (4)
- March 2007 (23)
- February 2007 (4)
- January 2007 (6)
- December 2006 (2)
- October 2006 (1)
- June 2006 (1)
- April 2005 (1)
- July 2003 (1)
- April 2003 (1)
- April 2002 (1)
- February 2001 (1)
- November 2000 (1)
- April 2000 (1)
- October 1999 (1)
- September 1999 (2)
- June 1999 (1)
- May 1999 (3)
- March 1999 (1)
- October 1998 (1)
- August 1998 (1)
- July 1998 (2)
- May 1998 (4)
- April 1998 (4)
- February 1998 (1)
- December 1997 (2)
- November 1997 (1)
- October 1997 (2)
- September 1997 (2)
- July 1997 (4)
- June 1997 (2)
- May 1997 (1)
- April 1997 (1)
- March 1997 (1)
- December 1996 (1)
- May 1996 (1)
Categories
- 念一瓢酌 Memory (28)
- 思一瓢酌 Thinking (1,013)
- 混沌一瓢酌 chaos (284)
- 獨語一瓢酌 soliloquy (441)
- 生一瓢酌 Life (223)
- 讀一瓢酌 Read (1,024)
- 遊一瓢酌 Traveling (47)
- 饒舌一瓢酌 Rapping (244)
Meta
Author Said Something
Monthly Archives: July 2015
保羅
亞里斯多德指出: 真正在人掌控下的,也就是完全要靠人完成的……只有他行為的品質。一個人如果被廹上戰場,他還是有選擇勇敢或懦弱的自由。 保羅在《羅馬書》中亦常顯示此兩者的恆常衝突:「願意為善的時候」,却「有惡與我同在」(7:12);若非「因律法說“不可起貪心”」,他「就不知何為貪心」。 問題是:是律法的命令才使「諸般的貪心在我裏頭發動。沒有律法,罪是死的」(7:7,8)。律法的功能顯示出一種吊詭:「藉着那良善的,就顯出真是罪。」(7:13)正因它以命令的說話而出,才「激起熱情」,「罪又活了」。「那本來叫人活的誡命,反倒叫我死」(7:9-10)。由此結果是「我所作的,我自己不明白。(自我成了自已本身的問題)我所願的我不作,我所惡恨的却去作」(7:15)。 重要的是這内在的衝突永不能以律法、或屈從於罪惡來解決。這内在的苦楚,在保羅只能被神的恩典治療。正是這種洞見使保羅在去捕捉基督徒的途中見到靈光,使他成為「更加熱心」的法利賽人(加拉太1:14),屬於「教中最嚴謹的門徒」(使徒行傳26:5)。他所要的是義,但若義是「照律法書所記一切之事去行」(加拉太3:10),則成「律法的咒詛」,「義若是藉着律法得到,基督就徒然死了」(加拉太2:21)…… 保羅之所以成為基督宗教的創始者,並非只因如他所宣稱「主託我傳福音予那未受割禮者」(加拉太2:7),而是因他不論往何處傳福音,都是宣揚「死人復活的道理」(使徒行傳24:21)。這明顯與其他福音極端不同,他所關注的並不是耶穌的行經、教訓,而是那被釘十字架而死、並復活的耶穌。他從此處所發展的新教義,在「在猶太人為絆脚石,在外邦人為愚拙。」(哥林多前書1:23) 保羅懂得如何「和猶太人在一起時成為猶太人」和「希臘人在一起時成為希臘人」:主體的真理是與習俗無關的。正因此現代基督教的核心是在保羅而不在其他,十二門徒堅守只有猶太人可以進入神庙,而福音只有猶太人才能真正領受。但保羅首先衝破此禁區而向外邦人傳道。耶穌的父親正是舊約中的上帝,也即猶太人的上帝,這對保羅而言是反複強調且顯而易見的事實。若有一個人物為保羅感到親近、且他為了自身目的也巧妙地運用這人物,亞伯拉罕。保羅強調的是與猶太教的決裂,而非延續。保羅不會同意將已聯合起來的人分為教義的同情者與「真正的」皈依了教義、遵守儀式又行了割禮的人。真理是不分程度的,要不參與其中聲明立教事件並由此得出結果,要不就置身其外。 保羅用上帝的精神與力量的証明來應對以修辭作為武器的智慧。Alan Badiou稱這是根本的反哲學思想,不是哲學所能承擔的一個命題。保羅總結,面對希臘人他失敗了、他們提出的是智慧的問題、哲學的問題。而猶太人提出的是律法問題。
Posted in 思一瓢酌 Thinking, 獨語一瓢酌 soliloquy
Leave a comment
政、教
西方人在兩種課題上盡量避免與人傾述、談論:政治與宗教。其實,何此西方人?人,無論是什麼人,在政治與宗教上也往往是爭端之點。為何會如此?以下這本書也許能為你提供一些思考點 Jonathan Haidt,”The Righteous Mind: Why Good People Are Divided by Politics and Religion” 繁體中譯: 《好人總是自以為是:政治與宗教如何將我們四分五裂》 簡體中譯: 《正义之心:为什么人们总是坚持”我对你错” 》 作者運用了二十五年來在道德心理學領域的開創研究,證明道德判斷並非源於理性,而是源於直覺。 看了書也不妨到作者所建立的下列網站做一做測試 Morality Quiz/Test your Morals, Values & Ethics – YourMorals.Org – http://www.yourmorals.org/ PS 看完了不妨再看看以下兩書 Joshua Greene 的 “Moral Tribes: Emotion, … Continue reading
Posted in 讀一瓢酌 Read
Leave a comment
債
一個國家或地區的債務如何發生,那不妨先看看 David Graeber 的 “Debt – Updated and Expanded: The First 5,000 Years《債的歷史》” 以及 Maurizio Lazzarato 的”Governing by Debt ” (附帶亦不妨看看 David Graeber 的”Democracy Project《為什麼上街頭?》) 《二十一世紀資本論》的作者Thomas Piketty有下列看法: 。 Thomas Piketty: Germany Shouldn’t Be Telling Greece To Repay Debt http://m.huffpost.com/us/entry/7735866 。 … Continue reading
Posted in 讀一瓢酌 Read
Leave a comment
奧祕
世界充滿奧祕,人在其中努力尋求真相。從神話、用神話開始,努力地去揭示、去解釋這個世界……漸漸形成了各種知識、開發了各種知識。西方文化將知識建立在實証的基礎上,自亞里斯多德開始亦漸見各學科的建立,即使到了黑格爾幾乎統攝了所有人類知識學科,其《精神現象學“Phenomenology of Spirit“》一書仍以科學作為嚴格學科的典範來建立其哲學系統。 哲學,傳統上理解為對普遍真理的尋求,而作為哲學家的個人理應該超越自己的文化限制,來尋求這種普遍性真理。作為馬克斯主義者的Badiuo以數學理論來建立其哲學系統,寫了”Being and events“, “Logics of worlds“,建構了一套數學存有論來解釋世界。但在今天社會似乎已懷疑哲學家尋求普遍思維的能力,而往往在理念上尋求一種文化的相對主義。因為,在哲學歷史的發展中確有哲學家不以追求思想的普遍性來作為自身的目標,而反而以其自身生活為出發點,來審視、提出從生活、物質力量、社會實踐、個人的激情、經驗等所呈現的普遍性。尤其在齊克果到德里達、尼采到班雅明,這些思想工作者在其生活與行動的思想上在在再呈現、充滿了有關焦慮、活力、搖頭丸、禮品、革命、歡樂……等等的問題上、並進而對這些問題的轉變的分析。在這種意義上,Badiuo是否因而不能忽視那非哲學的論述方向而寫了《維根斯坦~反哲學“Wittgenstein’s Antiphilosophy“》,《聖保羅~普世主義”Saint Paul: The Foundation of Universalism“》,《尼采~反哲學》等書呢?但即使如此他仍被法國非哲學(non philosophy)的建立者Francois Laruelle寫了本”Anti-Badiou“來批評他。 誠然人類行為的難以預測性困擾了多少有識之士,以人類種種行為研究開拓出的經濟學、社會學……亦以、或企圖以科學的嚴格性來述說人類世界。但人類行為就象量子力學的測不準原理所描述的粒子行為般 : 難以預測。難怪齊澤克的”Less than nothing“亦以黑格爾哲學為基礎重述、建構唯物辨證法,甚至在全書的結論部分也浸入了量子力學來論述了…… 香港金融評論員許沂光以黑子理論來解釋金融市場,作為一種「準科學」的解釋系統來說也未尚不可。不竟正如上述所言,人類、及其所衍生出的各種行為,其難以預計、難以述說也可想一二了。所以在中國傳統中的紫微斗數、子平八字不也以「統計資料」歸納了人類生年月日時來預測人類個體的各種可能一生嗎?發展至今朱鵲橋、羅量等所創立的聚賢館更出版了無數這方面的術數、奇門遁甲的書,用之於解釋個人命運外、更用之於解釋家國興衰…… 但何種解釋系統才是最有效?最令人信服的呢?……相信無論怎樣都好,一個解釋系統的有效性仍須建基於鞏固的邏輯基礎、及其解釋力的普遍有效性上。
Posted in 思一瓢酌 Thinking, 獨語一瓢酌 soliloquy
Leave a comment
亡港
董建華上任第一日已將整個制度摧毀(不經公務員聘用程序,即時將私人司機轉為公務員)……現今更將整個體制掃蕩無存。要做教育却以最惡劣的手段來作示範,試想香港還有什麼?…… 蘋論:「等埋首副」摧毀精英管治的搖籃 劉江華接任民政事務局局長後第一天上班,被記者問及在分配資源時會否偏袒任何政黨,他說會按政府既定的程序及機制辦事。這是香港特首高官近年在被質疑有政治偏袒時的例牌答案。 事實上,在特首梁振英公開談話中,早已敵我分明地說要踢走反對派了,在這情況下,很難有人相信曾是民建聯悍將的劉江華,會在民政事務的資源分配上,不偏袒建制派。因此,程序和機制,實際上都需要人去運作,而甚麼人去做,就決定了程序和機制產生的結果。 培養管治精英的搖籃 過去香港的成功因素,除了自由和法治之外,最受稱道的就是文官制度,也就是精英管理。九七前,香港許多成功商人雖不熱心民主政治,但都認同自由、法治和精英管理是香港得以持續繁榮的不可缺要素。文官制度來自英國傳統。孫中山建立民國後,在1923年到香港大學演講,說他當年從家鄉來香港求學,看到香港的良好管治,因而想到對「良好事物皆可模仿,而最要之先者,厥為改變政府……由此可知我之革命思想完全得之香港也」。 香港文官制度的優點,一是決策過程完善,二是辦事效率快捷準確,三是行事都有法例或指引作依據,個人隨意性減至最低,四是文官只重行政,不涉政治,而高官所作之政治決定,也會保持一貫性和說理性,五是處事依據法例,批出任何工程與合約,完全從效益出發,沒有意識形態、民族主義或地域主義的框框束縛,六是有高薪、清廉、服務市民的傳統。 文官制度重程序、機制,但架構是由精英組成的。而香港大學就是製造和培養管治精英的搖籃。大部份港府AO都出身港大。儘管近年在大學排名榜上有時落在科大或中大之後,但百年港大的歷史承擔,仍是香港最重要的學術品牌。港大校友和學生也一直承擔着這種歷史使命感。港大的校政自主與合理管理,對獨立精神和自由思想的提倡,也是維護這百年學府的基石。港大這種傳統,也擴散至其後建起的各大專院校,而獨立、自由、守法、講效率等精神,更擴散到工商界及全社會。不過份地說,香港百多年的良好管治,香港的繁榮穩定,自由與創新,能夠生生不息,跟港大的存在是分不開的。 因此,以「等埋首副」這樣荒誕的理由拖延港大副校長的任命,關涉的絕不僅僅是陳文敏一個人的事,甚至也不僅僅是香港大學的事,而是全香港人要不要守護百年良好管治傳統的大事。 摧毀於一個可笑藉口 自梁振英上台以來,不斷以政治干預新聞自由,以人事任命去改變各諮詢架構和大學校委會的中立和專業運作。不要說港大校委會按機制辦事,這機制早被安插了梁粉,包括據稱會接任校委會主席的李國章。不要說沒有政治干預,早就有左報狠批對陳文敏的任命,梁振英及校委會的梁粉不過是奉中共港共之命炮製一個拖延理由,但毫無想像力炮製出來的「等埋首副」理由也太荒謬可笑了。更恐怖的是,這些人心中只有中共港共的強權,完全不把日常主持校政的校長放在眼內,肆意踐踏校政自主。 但是,搬起石頭砸自己的腳,從來都是政治蠢人的所為。「等埋首副」風暴,不但引起港大同學和廣大校友的反對,而且連偏向建制的人士也加入抗議群體。原先抗議者的要求,只是盡快完成對副校長的任命,現在因應時勢提出了更多要求,包括要改變特首當校監的慣例或者規定他的校監只限於禮儀性質;包括要求校委會的組成,須有學生、教職員、校友的參與,而不能任由特首任命;更具體是要求在校委會排除李國章。港大同學,其他大專院校學生,越來越多人參與的港大校友和社會人士,包括許多親建制人士,會掀起新抗議浪潮,目的是要守護百年港大的基業,守護校政自主和非政治的行政,因為這也正是香港文官制度的重要依循。守護港大就是守護香港,因為港大這個香港精英政治的搖籃,正被摧毀於一個可笑的、被人人看穿的藉口中。 http://hk.apple.nextmedia.com/news/art/20150729/19236021?from=timeline&isappinstalled=0
Posted in 讀一瓢酌 Read
Leave a comment
一個猜測
一點看法、一個猜測…… 自鄧小平提出改革開放以來,中國由貧窮的第三世界,經過了二十多年而成世界第二經濟體。 何以如此? 中國的經濟發展人力資源上實有賴於戶籍制下的農民散工。他們到城市工作,但因戶籍制下却不能享有醫保、社保、教育、居住的保障,使企業(大部分都是國企、或半國企)可以以低薪、(幾乎)零福利聘用。[參考《 散沙:中國農民工的故事》、《 呼吸:中國農民工30年遷徙史》、《 洪流-中國農民工30年遷徙史》]。所以中國可以一舉成為世界工廠,蘋果手機生產商富事康也有員工三十多萬人…… 另一方面,中國以國家資本主議的角色逐鹿於世界資本主義世界,其資金來源有說是依靠印制貨幣外、更主要的是將醫保及社保的資源押上了。因而能有兩位數字的增長,且又適逢雷曼所引起的金融風暴,如此更顯中國經濟增長的成績、及其驚人之處……;因此更促使當時的中國政府買下了大量的美國國債。中國利用此等國債確實幫助了其經濟的發展。 但隨着美國經濟的復蘇、美債價格的變動,從而使中國亦從中帶來了一定的經濟壓力。另一方面,人口的老化(未來五年中國老人的數目是日本人口的總和)、出生率低、資源的過度開發(城市化所導致的土地破壞、水污染、空氣污染、糧食問題等)……亦伴隨了種種問題。 目前中國需要應付人口老化所帶來的社保、醫保問題(雖然中國今年已延遲了退休年齡),出生率所引起的勞動人口短缺(農民散工因經濟的發展所帶來的資訊發達亦使人知所爭取自己的權利,從而使工資增長、以及回歸出生地等問題)、環境污染破壞所帶來的醫療、健康等問題,以至產能過剩、通縮等[參考《匱乏:中國到底還缺什麼? In Line Behind a Billion People:How scarcity will define China’s ascent in the next decade》、《 跛腳的巨人:中國即將爆發的危機 Stumbling Giant: The Threats to China’s Future》、《 中國悄悄占領全世界 China’s Silent Army:The Pioneers, Traders, Fixers … Continue reading
Posted in 思一瓢酌 Thinking, 混沌一瓢酌 chaos, 獨語一瓢酌 soliloquy
Leave a comment
真理
絕對真理(The Truth)這個概念是個危險的概念?或不恰當的概念?或不是人所該有的? 因為若然有絕對真理,那在其絕對的意義下,人將沒有了自由意志,而歷史的進程似也成定然的,歷史將顯得貧乏、歷史決定錀也是對的?…… 正因為人尚未找到、或永不能找到那絕對真理,所以人才能有自由意志?
Posted in 獨語一瓢酌 soliloquy
Leave a comment
真
絕對真理(The Truth)這個概念是個危險的概念?或不恰當的概念?或不是人所該有的? 因為若然有絕對真理,那在其絕對的意義下,人將沒有了自由意志,而歷史的進程似也成定然的,歷史將顯得貧乏、歷史決定錀也是對的?……
Posted in 思一瓢酌 Thinking, 獨語一瓢酌 soliloquy
Leave a comment
care
真正關心市民、以市民健康為福祉者,凡事必以市民的立場為先;同樣真正以政府、統治者的施政為首要關注者、支持者,也更必以市民福祉、健康為首要。唯有如此方能使施政、統管更順、使政府支源不需突然為市民之健康而突然加重…… 但觀之今午「城市論壇」中無視基本事實、急急為鉛水而代政府、統治者說辭者,表面為政府而實在戕害政府……
Posted in 獨語一瓢酌 soliloquy
Leave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