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不能承受的輕》

如果在威權主義的社會下的生命是一直不能承受的重。那麽輕真的是好? 輕其實是另一種負擔,人生不能沒有目標意義,過得輕浮反而是對人生的另一種汙辱

深受尼采與海德格等哲學家影響的米蘭昆德拉以「布拉格之春」為背景,在1984年完成的一本(哲學)小說《生命不能承受的輕》可謂意象豐富、意義深遠。。。

這本小說就是以尼采的「永劫回歸」概念作為開篇。
假設我們做決策的每一個瞬間, 都會無限次的重複,那我們便可以嘗試不同的方向,把所有可能的選擇都一一試過一遍,最後找出對我們最好的那個未來。有意義的東西必定是重要的,必定有其重量,最沉重的負擔同時也是生活最為充實的象徵,負擔越重,我們的生活同時也就越貼近真切與實在。可以說,意義本身所帶來的感受便是沉重。

這便構成了本書的第一個主題:生命因為永劫回歸的不存在,所以是輕的,但是由於生命又需要意義,才能對抗輕所帶來的無意義感,所以又同時是沉重而難以承受的,最後生命便成為了「不能承受之輕」。

在威權統治下,生活中我們免不了要媚俗,日復日的媚俗令我們得以“輕鬆的”過下去,但生命深處却反而更加沉重。。。

“The Unbearable Lightness of Being 《生命中不能承受的輕》亦曾拍成電影【布拉格之戀】”

This entry was posted in 思一瓢酌 Thinking, 讀一瓢酌 Read. Bookmark the permalink.

Leave a Reply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 Required fields are mark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