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nthly Archives: January 2022

The Divine Dance:The Trinity and Your transformation

共産主義是無神論者(佛教雖說是教,但也算是無神論,但它却有深廣的哲學與理論);可是無論在那一個國度,信仰也越來越因為禁制而令人投入去尋求信仰。相反,在信仰自由的國度,對信仰的懷疑也越來越多。信仰對於人類發展來說,也由多神而漸成為一神。對神/上帝的信仰也是現代文明的一個特徵,單就對《聖經》的各種詮釋/討論的文獻也多不勝數(簡單的可以參照已有三十年歷史的Logos Bible:  https://www.logos.com/  即可以知一二;其豐富性也不比佛教(學)少)。 人類文明文化雖然有其多樣性,但人類對神/上帝,甚至阿拉,的看法却甚為一致。如果改變我們對神/上帝的看法有可能改變一切嗎? 神/上帝(也許)不是你想的那樣 雖則對於許多其他非信仰人來說,神/上帝已經變得無關緊要或簡直令人難以置信。 但對於信仰者來說,若深切/反叛地想想:神/上帝就好比是一個憤怒的、遙遠的、道德的記分員或超自然的聖誕老人向那些參加正確的教堂或說正確的祈禱的人分發宇宙彩票的願景不正主導著我們的文化(無論你是否有信仰者)? 在” The Divine Dance:The Trinity and Your transformation ” 一書中,Fr. Richard Rohr與Mike Morrell向讀者指出了一個超越這個神性僵局的不太可能的開端:有時被遺忘的、古老的三位一體之謎——上帝完全是一位,但也是三位。 從聖經、神學和整個歷史上神秘主義者、哲學家和聖人的最深刻見解中汲取靈感,Rohr神父提出了一個令人信服的替代方案,可以替代超然和童話版本的上帝: 獨一的神/上帝,在共融中被親愛的,作為萬有的——易受傷害的,萬有的,萬有的——賜給你我的神/上帝 “The Divine Dance”使基督教傳統最令人驚訝的禮物變得容易和實用…… 神/上帝作為社區……作為友誼……甚至作為舞蹈般。你會準備好加入了嗎? “The Divine Dance”為美好生活勾勒出優美的舞蹈,尋找當代科學與古代神秘主義、神學與詩歌的最佳交匯點,在我們的快樂或痛苦中,真正的生活總是相互關聯的、流動的、舞蹈的,而且一直都是這樣。 在這信仰日益受懷疑的年代,Rohr神父用另一種視角向人展示未來最好的想法是如何一直存在的,回歸耶穌的傳統(現代的教會似乎已經脫離了它的信仰核心)中。。。 到底Rohr神父的進路: 回歸三位一體這一永遠的、深刻的謎,是否會重新令新一代的信仰者體驗到信仰的意義?並增強信者的意志?以致改變信者的生活 ?

Posted in 思一瓢酌 Thinking, 讀一瓢酌 Read | Leave a comment

The Truely Infinite Universe

一葉一世界,可有察覺佛學裏有現代科學的信息?同樣,Hegel近期的受人注目也不是無因的。 20 世紀廣義相對論和量子力學的發現為Hegel的思想變得前所未有的熱門提供了絕佳的機會。通過將思辯哲學與量子宇宙學進行對話,本書同時發展了Hegel關於真正無限的形上學和霍金關於時空起源的理論,為宇宙是一個自產生、自組織、自-封閉的整體。 本書研究對理論宇宙學中科學、哲學和神學問題之間的複雜關係非常敏感,為思辨哲學背後的形上學神學的獨特品牌帶來了全新的視角,並為開展涉及Hegel思想的跨學科工作提供了新的途徑。對於Hegel學者、霍金學者、那些對哲學宇宙學、量子虛空存有論、實在論與觀念論之間的對壘、無限、“想像性”時間和辯證唯物主義感興趣的人,甚至那些受後古典方法進路而至神學的人來說,這是必不可少的讀物

Posted in 思一瓢酌 Thinking, 讀一瓢酌 Read | Leave a comment

Hannah Arendt and Isaiah Berlin: Freedom, Politics and Humanity

我們一般都喜歡看Berlin的論自由等作品,而事實上他的書被翻譯成中文的也真不少。同樣,我們也會喜歡看Hannah Arendt的書,尤其那本討論平庸的惡的” Eichmann in Jerusalem”。但當我們看到Berlin在“Conventions with Berlin”、“Personal Impressions”對Arendt的極厭惡的態度時我們可能會感到錯愕 ” Hannah Arendt and Isaiah Berlin: Freedom, Politics and Humanity“第一次完整地講述了 20 世紀最重要的兩位思想家之間的衝突——以及他們深刻的分歧如何繼續為政治理論和哲學提供重要的教訓 20 世紀最具代表性的兩位思想家Hannah Arendt,1906-1975和Isaiah Berlin,1909-1997在政治、歷史和哲學的核心問題上存在根本分歧。儘管他們作為猶太移民知識分子的生活和經歷重疊,但Berlin非常不喜歡Arendt,稱她代表了“我最討厭的一切”,而Arendt則以冷漠和懷疑的態度對待Berlin的敵意。” Hannah Arendt and Isaiah Berlin: Freedom, Politics and Humanity“一書以生動的風格寫成,充滿戲劇性、悲劇性和激情,首次講述了這些大人物之間令人擔憂的關係的完整故事,並展示了他們截然不同的觀點如何繼續提供今天的政治思想重要的教訓。 Kei Hiruta 利用大量新的檔案材料追溯了Arendt與Berlin的衝突,從他們在戰時紐約的第一次會面到 1950 年代他們不斷擴大的知識鴻溝,再到關於Arendt 1963 年在耶路撒冷的” … Continue reading

Posted in 思一瓢酌 Thinking, 讀一瓢酌 Read | Leave a comment

All Mine!: Happiness, Ownership, and Naming in Eleventh-Century China

。一套諷刺科幻片 。神奇國度對美國的印象幾乎也出現了:金錢至上、財閥操控、總統素人無能。。。等等 。但它却不衹是駡美國、而是把所有地球人至少也駡了一遍 。當然,神奇國度也被算上一筆 。對它的評價也是極端 。這種/這類電影能在美國出現,但却不會在神奇國度創作出來吧 。。。。 成住壞空,有甚東西,不管是歐美體制、還是極強體制,能在有情世間長存?世間上也怎可能有完美烏托邦?關鍵點不是應該在甚麼體制能夠面對自己的不完善而坦然面對去改善、而不是針對揭露者的打壓? 。。。。 若說「稍微懂點歷史都知道歷史沒有絕對客觀更沒有絕對正確;更何況不同時代的人對相同歷史事件還會有不同的理解。」那麽我們又何費勁去研究歷史呢?一切甚麼甚麽專家不也就是各說各話、依附於各種鐵拳來增加自己的重量?那麼要專家來作甚?這種歷史主義、相對主義的謬誤不是很明顯嗎( http://t.me/librojamanto /2212 )?這不也就是極權體體制要來給自己篡改歷史、或所謂:歷史是勝利者的宣言嗎? 那在歷史時間長河中死去的無名亡魂又何以堪?。。。簡單來說:歷史要來作甚?不讀不要也罷。當然,傻的人甚少,所以歷史才不斷重複 (歷史真的不具有真理性嗎?縱使Kafka 、Dostoevsky這些人的文學作品也具有真理性:內容真理) 有說宋在崖山之後無中國、明亡之後無華夏。所以可見滿清入關後殺了無數人,人都要反清覆明。但現在人却認賊作父;把這賊的一切辱變成自己的辱( http://t.me/librojamanto /5892 )。這不就是一種歷史主義、相對主義下的謬誤嗎? 回到宋朝,為甚麼崖山之後無中國?在Stephen Owen(宇文所安)這本去年的新作中也許並不能得到任何解答。Owen老老實實地探討了宋代經濟發展與傳統思想文化的衝突在宋朝時期,中國經歷了快速的商業增長和經濟貨幣化。 Owen對宋代重要的文獻作了精彩而有説服力的解讀,揭示了文人們意識的範式轉變。考慮到因痴迷於對象、所有權和自我表現而複雜的生活環境的種種壓力。這些詮釋解讀以假設的方式呈現,將讀者吸引到文本和詮釋者的對話之中 在同一時期,導致新儒學的嚴峻倫理轉向在帝國官僚和文人文化中變得越來越普遍。追溯這些趨勢對中國思想史的影響,All Mine!探索了 11 世紀作家在這個新世界的相互衝突的價值觀中工作的各種方式。宇文所安對中國文學不僅有深厚根基,對文本的詮釋亦具啟發性。他能令讀者讀起來不單止愉悅,且能令人達到更深化的意義層次 宇文所安認為,在宋代新的貨幣經濟中,作家們開始關注物質是否能帶來幸福的問題。關鍵思想家回到了這個問題,權衡了世俗和物質舒適的衝突影響與儒家思想,儒家思想將真正的滿足放在道上,不屑於對事物的執著。在一系列文章中,歐文審視了散文大師歐陽修等作家的作品,歐陽修問他被流放的死水是否可以找到寧靜;詩人、散文家蘇東坡,因誹謗皇帝而受審;還有歷史學家司馬光,他的私家花園引發了對私有製的反思。通過對 11 世紀主要人物的驚人原創解讀,“All mine!:Happiness ,Ownership, and Naming in Eleventh-Century China”不僅探究幸福的物質條件,而且探究更廣泛的知識條件。 一本值得讀的作品

Posted in 思一瓢酌 Thinking, 讀一瓢酌 Read | Leave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