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ierre Bourdieu厄社會學作品的奠基之作,也是社會學與人類學的經典之一。 Pierre Bourdieu堪稱法國當代最偉大的思想家之一。他的研究橫跨社會學與人類學,其著作所發揮的影響則遍及整個社會科學,包括政治學、教育學、經濟學、史學等。他有紮實的田野研究經驗,也提出許多具有原創性、洞察力的理論概念。
Bourdieu思想的焦點則指向社會學的基本問題,亦即主觀主義與客觀主義、結構與行動的對立,並試圖超越這些對立。在學術的場域裡,他除了著作等身以外,也發起創立知名的歐洲社會學中心,乃至於在學術場域以外,也極為關心弱勢族群,並積極參與反全球化運動。
誠如本書英譯本譯者Richard Nice所說,” Outline of a Theory of Practice“是Bourdieu社會學作品的奠基之作。實際上,這本書也充分體現前述的思想特性,它是社會學與人類學的經典之一,也結合了Bourdieu在阿爾及利亞的田野工作與他對實作理論的創見,其焦點更是在於超越主觀主義與客觀主義的矛盾對立。乃至於這本書也是對學術研究活動的反省,因此不僅是一本學術著作,也是一個深具反省力的學者以其實作活動指向他自身、徹底貫徹自己思想的具體展現。
在本書中,Bourdieu提出了習性(habitus)概念,來描繪社會文化的結構因素如何刻畫在行動者的身體中,但又以一種非機械、決定論的方式,展現為多樣的、具創造性的言行實作。藉此,他結合了結構與行動的分析,說明了客觀結構如何內化為行動者內在的秉性系統,並外化為日常生活中各式各樣的實作。這樣的見解為布赫迪厄後來所發展的生成結構主義奠定了基礎。
此外,Bourdieu的象徵資本概念,不僅點出象徵符號在社會生活中的重要性,也在馬克思主義的經濟資本以外,別開生面地深化了我們對權力、不平等,乃至於這些權力關係的複製與延續等的理解,也開啟了他隨後在” Reproduction in Education, Society and Culture”等書中,繼續探討關於階級關係如何自我再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