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nthly Archives: June 2022

Fundamentalisms: Threats and Ideologies in the Modern World

宗教信仰原不是件壞事,但將宗教信仰支配了生活的所有而又缺少了平常心,那就容易出事。此其中之表表者就是原教旨主義 什麼是原教旨主義,它的真正含義是什麼?毫不妥協的反文化運動如何使普通人以不同尋常的方式行事?認為堅持(聖)經文字面主義和聖經無誤的根源是對現代主義的反應,這些問題正是這本 ‘’Fundamentalisms: Threats and Ideologies in the Modern World‘’書要解決的關鍵問題。但它更進一步。 一般研究主要集中在基督教和伊斯蘭原教旨主義上。這本書在探索原教旨主義思維的起源和表達的同時,從不同宗教(包括猶太教和印度教)的比較角度探討了這一主題。它在另一個方面是創新的。 本書認為,確定性和無誤的概念不僅僅是一種宗教現象,還認為當科學家使用科學權威對超出其能力範圍的領域發表意見時,原教旨主義也可以在科學中被發現。 本書的合著者包括 Karen Armstrong、Diarmaid MacCulloch、Malise Ruthven 和 Ed Husain,是本對一個關鍵但往往過於簡單化的主題的大膽而大深刻的反思與討論的文本

Posted in 思一瓢酌 Thinking, 讀一瓢酌 Read | Leave a comment

Does Altruism Exist?: Culture, Genes, and the Welfare of Others

世界領先的進化論者之一 David Sloan Wilson提出了一個困擾哲學家、心理學家和進化生物學家幾個世紀的問題:利他這些行為背後,只不過是人類出於自我考量的外在表現,並不是真正的利他?利他主義在地球生物中是否自然存在?還是人類的本性是完全自私的呢? Wilson認為,理解利他主義存在的關鍵在於理解它在群體社會組織中所扮演的角色。像有機體一樣運作的群體無疑是存在的,有機體是從群體進化而來的。利他主義要求我們作為一個組成部分併入比我們更大的整體之中,只有這樣,每個個體才能得到更好的發展。進化論者在很大程度上同意功能性組織群體如何演變,結束了數十年的爭議,但該決議對利他主義提出了新的看法:利他主義存在,但不一定佔據我們對社會行為理解的中心階段。 在奠定了一般的理論基礎之後,Wilson調查了我們自己物種中的利他主義和群體層面的功能組織——在宗教、經濟學和日常生活中的其他方面。他表明,利他主義並不是絕對好的,並且可能會產生病態後果。最後,他展示了一種超越利他主義、關注群體功能的社會理論如何在實際意義上幫助改善人類狀況。  “Does Altruism Exist?”這種看法與Nicholas P. Money在 “The Selfish Ape: Human Nature and Our Path to Extinction” 中所論述的又是否相互補充?還是相互抗衡?“Selfish Ape” 可謂是為智人撰寫的深度訃告的一出序幕。從地球在宇宙中的形成,到人類的進化之旅,再到製造人類的遺傳指令以及人體的運作方式,Money兼具嚴謹的科學知識和深刻的人文關懷,以細膩雋永的文筆將人類的生物學特徵與數萬年進化歷程中的故事娓娓道來,為大眾對人類崛起的幻想作出了令人耳目一新的回答:人類是極具創造力但又具有自我毀滅傾向的動物。 另一邊廂回想起Richard Dawkins四十年前出版的”The Selfish Gene” 提出的「我們生來是自私的,任何生物,包括我們自己,都只是求生的機器。」這一論調相比較又如何? 人類的思想是如何與其他動物的思想如此不同的?是什麼解釋了我們能夠理解物質世界的運作方式、思考自己進入他人思想、八卦、閱讀、講述過去的故事以及想像未來的能力?英國心理學家Cecilia Heyes在 ” Cognitive Gadgets: The Cultural Evolution of Thinking” 中明確指出:從出生起,我們具有可塑性的人類思維就可以通過文化學習,不僅可以學習思考什麼,還可以學習如何思考。 … Continue reading

Posted in 思一瓢酌 Thinking, 讀一瓢酌 Read | Leave a comment

Hegel and the Art of Negation: Negativity, Creativity and Contemporary Thought

德國觀念論(German idealism )由 kant 始而終於Hegel 。Hegel 沉寂了一段時期後,為什麼在當代思想界反而作為一股強大力量而回歸?為什麼在Hegel和他的歷史辯證法在很長一段時間內似乎不如前幾代哲學家那麼引人注目之後,對Hegel的研究又變得重要了?像Francis Fukuyama和Slavoj Žižek這樣時髦的當代理論家,甚至像Thomas Altizer這樣的激進神學家,最近都受到了Hegel的影響,Hegel的哲學似乎在某種程度上是永恆的——或者,借用尼采的一個想法,永恒回歸。 Andrew Hass在這本” Hegel and the Art of Negation: Negativity, Creativity and Contemporary Thought” 書中通過對Hegel思想中的“否定’negation”概念探索最近黑格爾主義Hegelism的複興,並將這種否定性與關於藝術和藝術創作的複雜觀念聯繫起來,Hass認為Hegel否定的概念將我們帶入了一個廣闊的領域,藝術、宗教和哲學都可能在其中被徹底重新構想,並被打破為新的哲學表達形式。 Hass認為,這種複興的hegel 哲學的影響是廣泛而流行的。Hegel因此成為傑出的哲學家,他可以解決政治、經濟、戰爭和暴力等重要問題,從而導致一種新的全球化倫理形式。 從本書可見Hass對宗教、哲學和思想史做出了大膽而獨創的貢獻。

Posted in 思一瓢酌 Thinking, 讀一瓢酌 Read | Leave a comment

Kant and the Meaning of Religion: The Critical Philosophy and Modern Religious Thought

某種程度/視角上說:一個怎樣精進的人,一旦他走進了信仰之中……一切也就完(成(?))了。沒有什麼可以再進一步。他要與人談信仰?你只可以附和、順從、甚至予以讚美,在其中沒有客觀,只有一個空洞的信仰。何以如此?人於信仰中會認為得到救贖。他認為這救贖等於一切、等於整個宇宙。在其內沒有其他、其外亦沒有其他,超越一切善惡。人世間的善惡準則盪然無存。在信仰的名譽下,一切都是可犧牲的。正如以色列可以無視加沙的苦而殺戮。人類的存在、或人類個體的存在超越一切,一切都是可犧牲、可放棄……為的只是生存。一種自以為內在滿足、完善的存在。即使外在世界、宇宙已成癈墟、空無…… 但當我們對信仰進行批判性的反思時,情況是否可能不同? 在Immanuel Kant所處的時代,信仰仍然是社會的重中之重。那時Kant的作品,尤其是三大批判更是教會的禁書。但經Kant洗禮後情況情況却有改變了。可以説沒有Immanuel Kant,可能就沒有“宗教哲學”這一現代學科。 Kant的巨大影響力確保了哲學家們在解決宗教問題時,將注意力集中在諸如支持和反對上帝存在的論據上;不朽的問題;人類邪惡與超然善良的相容性;以及道德與神性之間的關係。 許多書籍已經探討了Kant影響的本質。但Terry F. Godlove的” Kant and the Meaning of Religion: The Critical Philosophy and Modern Religious Thought“這本更進一步。它認為康德的理論哲學,也稱為“批判哲學”,所包含的資源不僅對基督教或僅與一神論及其信仰有關的哲學問題具有更廣泛的影響。對 Terry F Godlove 來說,Ksnt的洞見更深入,正確應用可以幫助我們恢復對宗教思想及其挑戰的一般研究的理解。 因此,Godlove繞過了通常被認為是“康德的宗教哲學”,轉而關注更基本的問題:例如,Kant對經驗的解釋,以及他關於人類對不完整和有限概念的感知仍然可以產生真正知識的論點和洞察力。 ” Kant and the Meaning of Religion”是當代主要宗教哲學家通過對Kant所謂的“人性化工程”的持續反思,重新定義和重塑自己學科輪廓的一次微妙而深刻的嘗試。

Posted in 思一瓢酌 Thinking, 讀一瓢酌 Read | Leave a comment

A Shot to Save the World: The Inside Story of the Life-or-Death Race for a COVID-19 Vaccine

疫情已經三年了,也許需要作出少少的反省了。。。 2018年年末2019年年初,神奇國度武漢突然出現了驚人的病毒傳染病。官方當時的處理手法是封鎖消息:結果當然首先將武漢封城。但病毒廣散甚快,死亡風險(是甚麼年齡組別的?那類人那種情況下?。。。目前似乎未有官方數據:印象是年長者及身體較弱的)亦高。初期此傳染病被稱為“武漢肺炎”。但神奇國度拒絕此稱呼:認為對其有侮辱含意,而世衛後來稱之為Covid -19,新冠肺炎。 2018年年末2019年年初,神奇國度武漢突然出現了驚人的病毒傳染病。官方當時的處理手法是封鎖消息:結果當然首先將武漢封城。但病毒廣散甚快,死亡風險(是甚麼年齡組別的?那類人那種情況下?。。。目前似乎未有官方數據:印象是年長者及身體較弱的)亦高。初期此傳染病被稱為“武漢肺炎”。但神奇國度拒絕此稱呼:認為對其有侮辱含意,而世衛後來稱之為Covid -19,新冠肺炎。 當 2020 年 1 月中國武漢出現一種神秘的呼吸道疾病時,幾乎沒有人做好準備。政界人士、政府官員、商界領袖和公共衛生專業人士對百年來最具破壞性的大流行毫無準備、對於百年來最具破壞性的流行病束手無策,就連許多世界上最大的藥廠和疫苗製造商都反應遲緩,無法拯救絕望的世人。 新冠傳染速度很快遍及全球,死亡陰影亦籠罩全球。。。各國亦很快制造了疫苗。‘’A Shot to Save the World – The Inside Story of the Life-or-Death Race for a COVID-19 Vaccine-Portfolio‘’一書就是講述了西方何處何背景何人如何研發了這些疫苗的故事 書中故事尤如小說般精彩起伏的劇情,生物醫學史上最激勵人心的篇章。華爾街日報特約記者Gregory Zuckerman 溯源超過40年背景,訪問超過300位產官學研專家,以宛如小說的筆法,生動展現新冠疫苗5大廠牌的激烈商戰     當病毒劫持世界,此時挺身而出的,竟是一群看起來不可靠的科學家和商人!其中包括狀似滿口謊話的法國商人Stephane Bancel(Moderna執行長)。沒有研發病毒疫苗經驗的土耳其移民Uğur Şahin(中文名吳沙忻)(BioNTech SE創辦人)。一個古怪的中西部人痴迷於昆蟲細胞、使用可疑技術的波士頓科學家Dan Baruch(腺病毒專家)。一位被被同儕排擠的英國科學家Luigi Warren和匈牙利籍研究 員 Katalin Karikó(mRNA研究先鋒)。 … Continue reading

Posted in 思一瓢酌 Thinking, 讀一瓢酌 Read | Leave a comment

James Weatherall and Interdisciplinarity

在 2008 年經濟危機之後,巴菲特 (Warren Buffett) 發出了一句著名的警告:“當心極客的公式(Beware of geeks bearing formulas)”(geeks極客: 不合時宜或社交無能的人。奇異或怪誕的行為組成表演者)但正如 James Weatherall(加州大學歐文分校的邏輯學和科學哲學教授) 所展示的,並非所有的”極客”都是生來平等的。雖然華爾街的許多數學家和軟件工程師在他們的抽象概念在實踐中變得醜陋時都失敗了,但一類特殊的物理學家在金融革命方面有著更深的歷史。 Weatherall 將我們從世紀末的巴黎帶到 Rat Pack 時代的拉斯維加斯,從戰時政府實驗室到太平洋沿岸的 Yippie 公社,展示了物理學家如何成功地將他們的科學應用於經濟學中一些最棘手的問題,從選項對泡沫定價。 “The Physics of Wall Street: A Brief History of Predicting the Unpredictable“中說明: 危機的部分原因是數學建模的失敗。但更重要的是,一些非常成熟的金融機構未能像物理學家一樣思考。模型——無論是科學還是金融——都有局限性;它們在某些條件下會分解。而在 2008 年,複雜的模型落入了不了解其目的且不在乎的人手中。這是對科學的災難性濫用。 然而,解決方案是不要放棄模型;這是為了讓他們變得更好。 Weatherall 揭示了金融新時代風口浪尖上的人和想法。我們看到一位地球物理學家使用專為地震設計的模型來預測大規模的股市崩盤。我們發現了一個物理學家經營的對沖基金,它在 1990 … Continue reading

Posted in 思一瓢酌 Thinking, 讀一瓢酌 Read | Leave a comment

Pacifism as Pathology: Reflections on the Role of Armed Struggle in North America

作為病理學的和平主義:對北美武裝鬥爭作用的思考 最初寫於 1980 年代中期的開創性文本” Pacifism as pathology: reflections on the role of armed struggle in North America”是由資深活動家Ward Churchill對他所診斷為北美左翼日益增長的、故意自我中和的“非暴力霸權hegemony of nonviolence”感到沮喪而引發的。 這文本的發表在美國和加拿大的活動家之間引發了激烈的辯論,其中一個重要的結果是Michael Ryan撰寫了一篇後續文章,強化了Ward Churchill的前提,即非暴力,至少因為這個詞被白人“進步人士progressives”廣泛使用, “本質上是反革命的。 這本書挑戰了和平運動預示的勝利,暗示他們的成功是儘管而非因為他們的非暴力策略。除了Ed Mead的序言、Ward Churchill和Michael Ryan的後記,以及主要反對派知識分子Dylan Rodríguez的新前言外,這文本正在以新版本發布。

Posted in 思一瓢酌 Thinking, 讀一瓢酌 Read | Leave a comment

Knowing the unknowable: science and the religions on God and the Universe

科學與宗教最顯著的差異其中一個點是:對未知事物(unknowable )的態度 Albert Einstein曾經說過,在所有可觀察到的事物背後都隱藏著一些完全不可知(unknowable )的東西。而他自己從事物理學工作的動機源於一些看似無害的事情,就像他父親在他還是個男孩時第一次向他展示指南針一樣。然而,那一刻的奇蹟和靈感,他永遠不會忘記,最終導致了他自己的驚人科學突破。 這本” Knowing the unknowable: science and the religions on God and the Universe“書探討了Einstein 所感知的特殊領域:未知事物取代了一切可理解、熟悉和可解釋的事物。 已知和未知之間的界面非常重要:它是人類追求知識超越已知界限的核心。這是科學家們在進行研究時所做的事情,從彗星的軌跡到細胞的複制。但這也是宗教人士開始探索與他們認為是神聖的關係時所做的事情。他們共同努力“了解不可知”是人類探索自身以及宇宙極限的一種極其重要的方式。 這本開創性的著作匯集了傑出的作者,包括科學家和神學家(包括現任坎特伯雷大主教Rowan Williams ),探討了這種邀請在實踐中的意義,探討了諸如沒有宇宙論中的基督教神秘主義的消極性和佛教中上帝的“隱藏” (”hiddenness” of God)的意義

Posted in 思一瓢酌 Thinking, 讀一瓢酌 Read | Leave a comment

Race, Monogamy, and Other Lies They Told You: Busting Myths about Human Nature

關於人(性)的三大神話: 人類是有生物種族的分類的 人類天生具有攻擊性 男人和女人在行為、慾望和線路上確實不同。 美國人類學家Agustín Fuentes 在”Race, Monogamy, and Other Lies They Told You: Busting Myths about Human Nature”一書引人入勝且內容廣泛的敘述中反駁了這些關於人類特性的普遍而有害的神話。 為了解決關於種族、侵略和性別對人類真正意味著什麼的誤解,Fuentes融入了對文化、遺傳學和進化的通俗理解,要求我們處理“先天或後天”的概念。 Fuentes 展示了來自不同領域的科學證據,包括人類學、生物學和心理學,他設計了一個打破神話的工具包,以消除關於生物種族的有效性、侵略和暴力的先天性以及一夫一妻制的本質和兩性差異的長期謬誤.最後一章和一個附錄提供了一組關於讀者如何自己打破神話的要點。 這本書通俗易懂、引人入勝且獨具匠心,對自然、文化、經驗和選擇如何相互作用以影響人類行為進行了豐富而細緻的描述。

Posted in 思一瓢酌 Thinking, 讀一瓢酌 Read | Leave a comment

Sex between Body and Mind: Psychoanalysis and Sexology in the German-speaking World, 1890s-1930s

在 20 世紀上半葉,關於人類性行為和性發育的觀念發生了巨大變化。隨著柏林的 Magnus Hirschfeld、Iwan Bloch、Albert Moll 和 Karen Horney 以及維也納的 Sigmund Freud、Wilhelm Stekel 和 Helene Deutsch 等學者被公認為各自領域的領導者,德語世界迅速成為國際醫學中心-科學的性研究——以及兩個新的和不同的專業學科——性學和精神分析的發源地。 Katie Sutton的這本” Sex between Body and Mind: Psychoanalysis and Sexology in the German-speaking World, 1890s-1930s“是第一本仔細研究十九世紀末、二十世紀初德語世界的研究人員跨越新興專業和學科界限的重要相遇的書。儘管精神分析通常被認為是更廣泛的“性科學”的一部分,但性學家越來越遠離其神秘的概念和臨床方法。相反,他們轉向更務實的干預療法——尤其是新興的激素研究領域,他們認為這對於建立自己的專業相關性至關重要。 隨著性學和精神分析的分歧,圍繞兒童的性生活、同性戀和跨性別現象的起源和治療以及女性性冷淡等問題引發了激烈的爭論。這個關於性研究的兩種不同方法出現的新故事表明,它們之間的區別始終是對話和競爭過程的一部分。它從根本上改變了我們對現代性主體產生的理解。

Posted in 思一瓢酌 Thinking, 讀一瓢酌 Read | Leave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