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aily Archives: July 28, 2022

How Emotions Are Made: The Secret Life of the Brain

當你感到焦慮、憤怒、快樂或驚訝時,你內心的真實情況是什麼? 根據傳統情緒觀點認為,情緒來自大腦的特定部分,是自發的,所以科學家長期以來認為情緒在身體或大腦中是固定線路,由大腦的固定部位決定,比如傳統情緒觀點就認為杏仁核掌管恐懼,缺乏杏仁核就無法習得恐懼。由我們周圍的世界觸發。見到老朋友的快感,對失去所愛之人的恐懼——這些感覺中的每一種似乎都自動地、不受控制地從我們內心產生,在我們的臉上和我們的行為中找到表達,把我們帶走。 自Plato以來,這種對情感的理解就一直存在。但萬一錯了呢?在”How Emotions Are Made: The Secret Life of the Brain“一書中,心理學家和神經科學家Lisa Feldman Barrett利用最新的實驗室的縝密研究數據,佐以諸多其他科學的研究證據,說明大腦如何構建我們的情緒,情緒實際上並非生來就有,也非普世共通,而是你所身處的社會共識、文化與教養下的產物。我們關於情緒的常識觀念已經過時了,甚至是危險的——我們一直在為此付出代價。情緒並非普遍存在於我們的大腦和身體中。相反,它們是我們每個人根據我們獨特的個人歷史、生理和環境構建的心理體驗。 書中以各種淺顯易懂的例子說明大腦如何建構情緒,更提出喜怒哀樂等種種情緒,實際上只是大腦建構的文化類別和概念,就好比,杯子蛋糕和瑪芬,因為食用時機不同,早餐吃的叫瑪芬,點心時間吃的叫杯子蛋糕。以情緒來說,你感到胃糾成一團,如果你現在是在醫院等檢查報告,你可能會把胃痛當成是「焦慮」的生理現象,但如果你目前是在餐桌前,可能你就會把胃痛當成「肚子餓」的生理現象;或者,你原本覺得某個人並非你可以交往的對象,但今天跟他碰面時,你卻突然感到心跳加速、面頰泛紅,你不禁懷疑,難道原本對這個人的認知錯了嗎?晚上卻發現自己得了流感!(這是巴瑞特博士的親身經歷。)這樣的例子不勝枚舉,你還能說「情緒是自發、與生俱來」的嗎? 這種對情緒的新觀點具有嚴重的影響:當法官對激情犯罪判處較輕的刑罰時,當警察向威脅嫌疑人開槍時,或者當醫生在一種診斷和另一種診斷之間做出選擇時,它們在某種程度上都依賴於古老的假設情緒是根植於我們的大腦和身體的。掌控自己情緒的方法,你的身體和你的心智深深地相互連結,你的內感驅動你的行為,你的文化又串連你的大腦。所以事實上,掌控情緒的最基本功夫,就是保持身體預算的良好狀態。因此,健康的食物、規律的運動和睡眠,是身體預算平衡與情緒生活健康的先決條件,她據此建議了提升身體健康以及情商健康的方法。提升身體預算能力的方法,包括能提升與人接觸的按摩、慢呼吸的瑜珈、布置綠色的安靜環境、引人入勝的小說……甚至定期跟朋友聚餐,並且輪流請客,都有益於身體健康。至於提高情商的方法,重點則在於增加情緒粒度和概念,更有效地預測和分類你的感覺,這樣更能依照環境制訂你的行為;根據神經科學,學習新語詞也能提高情緒健康……Barrett表示,修正情緒的概念不僅僅是一門好的科學。它對我們的福祉和社會本身的健康至關重要。

Posted in 思一瓢酌 Thinking, 讀一瓢酌 Read | Leave a comment

The Feeling of What Happens: Body and Emotion in the Making of Consciousness

情緒是人的立體維度之,於人而言別具意義,此處從科學的角度來看看。 我們如何知道我們所知道的?我們有意識的和人的頭腦是如何有自我意識的? Antonio Damasio解決了詩人、藝術家和哲學家幾代人深思熟慮的複雜問題,考察了當前關於人類意識的神經學知識。一個人通常多久思考一次自己的沉思?Damasio提出的概念抽象且不常見。值得注意的是,在關鍵段落中,他喚起了 T.S. Eliot、Shakespeare和William James。用Eliot的話來說,意識是“聽得那麼深/根本聽不到的音樂。”它和Hamlet一樣,以“誰在那兒?”這個問題開始,而Damasio認為,正如William James所想的那樣,一種利用大腦每個部分的“意識流”。 Damasio認為,意識與情緒有關,與我們對所感知圖像的感覺有關。 Damasio通過用日常通俗的語言解釋情緒感受的混亂體驗,使其更加清晰。通常將情緒與其他更容易理解的大腦功能聯繫起來,例如視覺通路。當介紹解剖學術語時,通常會進行易於理解的解釋,這有助於讀者感到有能力并快速掌握神經學術語。文獻補充了關於Damasio親身接觸過的真實患者的各種故事,這有助於在枯燥的解釋中加入一點點生活。 Damasio在他最暢銷的” Descartes’ Error: Emotion, Reason, and the Human Brain” (1994)中,Damasio已揭示了情感在理性形成中的關鍵重要性。作為一位著名且受人尊敬的科學家和臨床醫生,Damasio花了數十年的時間在醫院走廊追踪失憶症,等待昏迷的患者醒來,並利用 PET 掃描 設計巧妙的研究來拼湊意識的巨大謎題——探索生物學根源感知意識及其在生存中的作用。意識是對所發生的事情的感覺——我們的頭腦注意到身體對世界的反應並對這種體驗做出反應。沒有我們的身體就沒有意識。 Damasio通過描述一個與他一起工作的真實病人David來增強他的想法的可信度,他無法形成任何新的記憶。David一直選擇對他好的人的偏好,儘管他不記得與他們的任何相遇、他們的面孔或他們的聲音(這是在定期從咖啡店點咖啡的背景下解釋的)。一個“好”人、“中立”人和“壞”人進行了實驗。在三天的時間裡,David與每個人有五次相遇,而好人每次都稱讚他,中立的人沒有做任何積極或消極的事情,而壞人每次都很粗魯。然後David看了四張照片,並要求他選擇一張他認為是他朋友的照片。 80%的時候,他選擇了指定的好人,而從不選擇壞人。顯然,David在遭遇時編碼了他的情緒,但由於他的腦損傷,當場時他無法回憶起當時的情節,儘管他仍然表現準確。這難道不讓你想知道儲存在你大腦深淵中的所有情感遭遇,這些情感遭遇在塑造你的日常經歷中發揮了作用嗎? 在此基礎上,在這部”The Feeling of What Happens: Body and Emotion in the Making of Consciousness“作品中Damasio將他的研究延伸到思想中感覺的作用之外,提出了一個問題,即是什麼讓我們能夠體驗到對我們的經驗和思想的歸屬感——擁有我們所謂的“意識”。這顯然是一個雄心勃勃的項目,Damasio堅定了他的信心,即認知神經科學將以適當的謙虛態度為我們目前實際上知之甚少照亮通往適當的意識理論的道路。 Damasio解決了關於意識的兩個主要問題。首先是學習大腦如何在與環境相互作用的具身有機體中運作,產生心理圖像(對象、事件、思想、感覺、行為)。第二個問題是“如何在為一個對象產生心理模式的同時,大腦也在認知行為中產生一種自我意識”(P9)。這種自我意識是我們的感覺,即我們的經驗和 [End … Continue reading

Posted in 思一瓢酌 Thinking, 讀一瓢酌 Read | Leave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