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e Ego Tunnel: The Science of the Mind and the Myth of the Self

什麼是自我?一個答案是,未經雕琢的鑽石就是你,這顆獨一無二、永恆不變、堅不可摧的寶石讓每個人成為他們自己,成為變化中的存在,在變化中保持不變。Kant 稱它為先驗自我,它站在經驗的背後,作為其可能性的條件。 佛陀、Heraclitus、John Locke、David Hume 和 William James 贊同的另一種觀點是,自我並不存在。

我們習慣於將自我視為一個獨立的實體,我們擁有或存在的東西。在自我隧道中,哲學家 Thomas Metzinger 提出了不同的看法:沒有自我這樣的東西存在。有意識的自我是由我們的大腦創建的模型的內容 —— 一種內部圖像,但我們無法將其體驗為圖像。我們所經歷的一切都是 “虛擬現實中的虛擬自我” 。但如果自我不是 “真實的” ,它為什麼會進化,又是如何進化的?大腦是如何構造它的?我們還有靈魂、自由意志、個人自主權或道德責任嗎?在認知科學變得像進化論一樣充滿爭議的時代,自我隧道提供了一個令人驚嘆的原創思維奧秘。

在 ”The Ego Tunnel: The Science of the Mind and the Myth of the Self” 中,Thomas Metzinger 為我們提供了關於意識科學和哲學的原創且見多識廣的概述。與他早期的著作相比,Metzinger 的討論不是針對專業哲學家或科學家,而是針對更廣泛的公眾。 這本書最獨特的貢獻是 Metzinger 對未來意識研究的富有遠見的分析。更新通常與 Churchlands 相關的主題,Metzinger 說這項未來的研究將賦予我們新的能力來理解和操縱我們自己的意識狀態,我們最好做好準備。

雖然本書提供了對異類問題的廣泛概述,但它分為三個主要部分。第一部分回顧了這一領域的最新技術,並重申了他在其核心問題上的眾所周知的立場。Metzinger 很有用地圍繞六個 “問題” 安排了這些材料:

1.“同一個世界的問題 The One-World-Problem”:為什麼以及如何將意識體驗的各個方面組織成一個單一的現實?

2.“現在的問題 The Now Problem” 經驗是如何以及為什麼組織成詹姆斯的“似是而非的現在”的?

3.“現實問題 The Reality Problem”:當科學似乎告訴我們這些體驗更像是時間和空間上擴展的神經過程的產物時,為什麼我們自然而然地認為體驗讓我們與世界直接接觸?

4.“不可言喻性問題 The Ineffability Problem”:為什麼體驗的內容似乎超出了我們描述它的能力?

5.“進化問題 The Evolution problem”:意識是如何進化的,它的生物學功能是什麼?

6. “誰的問題 The Who Problem”:擁有所有這些經驗的實體是什麼?

這部分像展覽一樣展開;Metzinger 揭穿意識體驗是魔術大師大腦的最大把戲。我們對現實的 “直接 direct” 和 “統一 unified” 感知被解釋為由同步神經放電實現的複雜推理過程; “似是而非的禮物 specious present”被證明是神經機制固有的速度限制的誤導性副產品,這些神經機制對自己的輸出進行操作; “簡單的自我simple self”通過各種錯覺和失認症(例如科塔爾的錯覺Cotard’s delusion,在這種錯覺中,正常人會體驗到身體自我認知的喪失,常常使他們相信自己已經死了或不存在) 由各種各樣的亞個人過程組成。 這種思路在他的取消主義 eliminativism 論點中達到了頂峰,即我們所知道的“自我”是虛假的——“世界上不存在像自我這樣的東西”(p 8 )。

雖然這個取消主義的論點有些浮誇,但“quining”這個在民間話語中起著如此核心作用的概念(與“感受性”這樣的藝術術語相對——Dennett D.: “Consciousness in contemporary science” P 42-77, OUP 1992)可能低估了這種話語的彈性。對於與 Metzinger 相關的主要問題,我擔心說 “沒有自我這樣的東西” 和 “自我並不完全是我們所認為的那樣” 之間沒有什麼區別。Metzinger 通過訴諸於支持他的取消主義對著名的橡皮手錯覺等現象的實證研究。在這個錯覺中,對象的真手被遮住了,一隻橡膠手放在它旁邊的桌子上。然後用探針同時撫摸真手和橡膠手;最終,受試者開始將橡膠手當作自己的手來體驗,甚至感覺到有一條“幻臂”通向這隻手。 然而,這些實驗只能解釋為暗示我們的大腦有時會以某些方式歪曲自我的本質,而不是我們的自我意識始終只是一種幻覺。 取消主義論點必須得到關於我們民間概念語義的強有力假設的支持,Metzinger 的論點也不例外。 他認為,對於我們的自我概念來說,它 “在不同時間保持不變” 並且 “原則上不能被分割成多個部分”(p 208 )是必不可少的。然而,對於像自我這樣重要和多方面的現象概念,這些本質主義的提議很少令人信服。面對未來的意識研究,雖然我們的實踐可能需要一些修改,但我希望我們仍然會發現自己是有自己獨特目標和項目的代理人,主要控制我們自己的行為,位於特定的地點和時間,以獨特的第一人稱視角看待我們的世界和我們自己的思維方式。(有關有啟發性的比較,請參閱 William Ramsey, Stephen Stich & Joseph Garan: “Philosophy of Psychology Contemporary Readings” p263. RKP 2006與 Stich & Laurence: “Collected Papers: Mind and Language, 1972-2010, Volume 1” p 191, OUP 2011. 之間關於意向狀態的取消主義的逆轉。)

事實上,自然主義的心靈哲學家越來越多地背離關於自我的取消主義,而更喜歡自我意識的 “部分錯誤理論 partial error theory”,該理論認為自我意識可能在某些方面或在上下文中誤導但通常是真實的(例如 Derk Pereboom: “Consciousness and the Prospects of Physicalism” 2011 OUP )。 Metzinger 在第 8 章中確實考慮了更溫和的立場,他建議我們可以“說自我是大腦中廣泛分佈的過程……[或]整個系統……可以稱為‘自我’ say that the self is a widely distributed process in the brain…[or that] the system as a whole…can be called a ‘self”(p 208 ). 然而,他拒絕這些立場,認為他們 “沒有真正認真地對待現象學”。 但同樣,我們爭論的是語義學,而不是現象學。或許 Metzinger 假設他的本質主義語義學也得到現象學的支持。必須承認,不知道擁有某個屬性對給定概念必不可少(而不僅僅是重要)的體驗會是什麼樣子。 無論如何,假設存在這樣的現象學;Metzinger本人已經承認現象學作為本體論指南的普遍錯誤性。為什麼不假設現象學也是語義學的易錯指南呢?

除了這個特殊的語義問題,Metzinger對現象學的態度是正確的。Metzinger 書的第二部分著重於現象學作為精神分析哲學的中心研究領域的救贖和復興。 Metzinger 的態度與 Husserl 最初的觀點不同,他推荐一種與 “第三人稱” 心理學和神經科學直接合作的現象學。 對 Metzinger 來說,現象學報告提供了額外的——在意識研究的情況下,不可或缺的——數據來源,可以與這些第三人稱調查相結合。 然而,現象學家的任務不是闡明如果這些報告完全準確,世界必須如何構建,而是解釋為什麼人們會在考慮到他們的心理和神經結構的情況下被誘惑做出這些(錯誤的)報告。

Metzinger 書中一些最引人入勝的段落報告了他自己在冒險中所經歷的現象學,他稱之為“哲學心理學“philosophical psychonautics”,或者試圖誘發更奇特的意識狀態,如靈魂出竅 out of body experiences (OBE) 和清醒夢。 他在他年輕時的夢想日記中摘錄了幾段摘錄,其中描述了他試圖從幾個 OBE 那裡獲得可驗證的觀察結果:

 “我試圖走向打開的窗戶,卻發現自己平穩地滑行在那裡,幾乎是瞬間到達。 我小心翼翼地撫摸著木框,用手撫摸著它。 觸覺清晰但不同——也就是說,沒有相對溫暖或寒冷的感覺。 我跳出窗戶,螺旋上升……”(p 88 )

他認為,在這種和其他 OBE 體驗中發現的現象學的特殊性和不完整性,可以更好地解釋為故障大腦對心智模型的停止探索,而不是訴諸靈魂或星體投射。 Metzinger 甚至向他更勇敢的讀者提供關於自我誘導 OBE 和清醒夢的指導——儘管警告不要重複他的一些更“無情的自我實驗 pitiless self-experiments”,比如在睡前在廚房專注於一杯水時故意讓自己脫水,或者 在手術期間要求麻醉劑氯胺酮(與 OBE 相關)( p 84 )。

Metzinger 當然認識到,通過這種方法獲得的軼事並不是嚴肅的科學,從中收集到的任何見解都必須得到嚴格、受控的實證研究的支持。例如,這裡有人可能會建議實驗哲學在新現象學中發揮作用,通過調查跨教育、社會經濟地位、種族和文化的現象學報告,並試圖確定這些報告的哪些方面似乎具有普遍性,並且在文化上具有特定性,充滿理論,或者是由啟動或框架效應產生的。 儘管如此,這些解釋恰好是實現梅青格目標的正確工具,既可以支持意識的特定功能解釋,又可以重新點燃新一代業餘和專業哲學家對他們自身意識狀態本質的好奇。

最後,本書的第三部分呼籲 “神經倫理學 neuroethics” 領域的加倍發展。Metzinger 說,新的意識科學將帶來在人工和自然主體中隨意誘發各種熟悉和奇異的現象狀態的能力。 人工智能研究人員可能很快就能創造出 “有意識的機器人” ——Metzinger 反對這種嘗試,因為在完善人工意識所需的反複試驗過程中,此類機器人可能會承受大量痛苦。 他還預測,新興的 “表型技術 phenotechnology” 領域幾乎肯定會為我們提供各種藥理學和修復方法,以探索“我們現象狀態空間的深不可測的深度”( p 217 )。最強烈的愉悅感、完全的平靜、精神頓悟,甚至是破碎或 “無私 self-less” 的非凡體驗可能很快就會按需提供。 我們如何決定哪些意識狀態在倫理上是好的、壞的或中性的——哪些應該在法律上允許或禁止? Metzinger 討論了一系列令人眼花繚亂的可能性和問題;雖然他承認他幾乎無法開始回答這些問題,但人們不禁同意他的看法,即這些問題很緊迫,很快就必須做出明智的決定。

值得注意的是,三章以 Metzinger 與一位著名神經生理學家的訪談記錄作為結尾。這些訪談包括與 Wolf Singer 討論特徵綁定與意識統一之間的關係,與 Allan Hobson 討論在夢中發現的特殊意識類型,以及與 Vittorio Gallese 討論鏡像神經元在主體間性中的作用。儘管從哲學的角度來看,這些對話有時是非正式的,但它們提供了對意識神經生理學家研究其學科的方式的寶貴一瞥,即使是該領域的資深人士也會欣賞這一貢獻。

總的來說,意識、思想、大腦、自我:Metzinger探討了這四個實體之間的關係,他認為,事實上,“沒有自我這樣的東西”。 在主要受過哲學和科學教育的人可以閱讀的散文中,Metzinger將自我定義為現象自我,它根據經驗了解世界,因為它 “主觀地出現在你面前”。 但神經科學實驗已經證明,除其他外,單一的自我意識是一種主觀表現:例如,一個人可能會被一個分離的人造手臂所欺騙,從而產生感覺。 因此,作者認為,自我是一個 “隧道”,它鑽入現實並限制你能看到、聽到、聞到和感覺到的東西。Metzinger 通過研究意識事件(例如靈魂出竅體驗、清醒夢和自由意志)來檢驗他的理論,並通過探究道德行為和良好的意識狀態是什麼樣子來得出結論。 大多數讀者很難理解 Metzinger 的想法,而那些理解的人會發現很少有真正的新意。這是一位優秀的哲學家針對大眾讀者進行的鼓舞人心的討論。 這本書很可能適合作為介紹心靈哲學或認知科學課程的教科書,或者作為所有意識哲學家(無論是專業的還是業餘的)的睡前讀物。

This entry was posted in 思一瓢酌 Thinking, 讀一瓢酌 Read. Bookmark the permalink.

Leave a Reply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 Required fields are mark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