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nthly Archives: June 2023

Gender, Humiliation, and Global Security: Dignifying Relationships from Love, Sex, and Parenthood to World Affairs

人類知識的多樣性仍基於人類對外在世界的各種好奇而發展出來的,從中而形成各種系統而有各種學科。然而,各學科間也並不一定是各不相干的。例如據聞匈牙利核物理學家 Le- Szilárd 就是受到 H. G. Wells 想像力的啟發,開始在核物理領域工作,並最終成為美國原子武器計劃的主要參與者。通常被認為是難以理解的 “兩種文化” 的成員之間的思想交流往往會産生令人驚訝的火花。然而,這一事件也應該被理解為質疑其他流派之間界限的合法性的日益增長的願望的一部分 —— 例如,人類學/社會學、民俗學/文學、數學/音樂、民族志/寫作。與其他文化及其不同思維模式的不斷擴大的經驗導致了對公認的西方研究實踐的批判性反思,特別是 Procrustes 式的二元論和非整體策略的無背景性。新的觀念既豐富又令人謙卑 —— 豐富是因為它們有增加智慧的潛力,謙卑是因為暗示願意放棄一定程度的專業權威。有時,它們涉及認識到人類思維實際上所能完成的事情的局限性 —— 正如物理學家 Werner Heisenberg 的不確定性原理一樣;物理學家的 “模糊邏輯”(有時稱為 “模糊思維” )源自數學家的 “模糊集合論”;或者社會科學家關於民族志學者在多大程度上能夠成為局外人的持續爭論。簡而言之,人們越來越認識到,學術研究的準確性必須包括願意納入可能不方便的內容,包括不可預測的、矛盾的和部分真實的內容。 如果我們希望創造一個不易發生危機的世界就需要做出的改變。這部 “Gender, Humiliation, and Global Security: Dignifying Relationships from Love, Sex, and Parenthood to World … Continue reading

Posted in 思一瓢酌 Thinking, 讀一瓢酌 Read | Leave a comment

The Humiliated and Insulted 被侮辱與傷害的人們

“突然撕下面具,從不屈尊地暴露自己突然被他人不雅地暴露的羞恥感的憤世嫉俗中,會產生一種特殊的滿足感。”( p 283 ) 俄羅斯著名作家陀思妥耶夫斯基 Fyodor Dostoevsky 的 “Humiliated and Insulted/The insulted and Humiliated” 這本於 1861 年首次發表在 “Vermya” 雜誌上的小說如今閱讀量並不多,小說缺乏 ” Notes from Underground” 的活潑幽默和瘋狂,也缺乏 “Demons” 那種氣勢磅礴的末日即將來臨的感覺。當然更不像 “Crime and Punishment” 或 “The Brothers Karamazov” 那樣令人驚嘆。這部小說雖有點被遺忘了,但值得更多關注。 這本書也許不如他其他的作品那麼好 ,但故事裏面有一些深刻而感人的東西,如果熱愛文學或者是陀思妥耶夫斯基的粉絲,也許你會有同感。事實上,Humiliated and Insulted 讓人想起了 Charles Dickens  … Continue reading

Posted in 思一瓢酌 Thinking, 讀一瓢酌 Read | Leave a comment

Humiliation: And Other Essays on Honor, Social Discomfort, and Violence

儘管 William Ian Miller 在密歇根大學教授法律,但他是一位專門研究中世紀冰島傳奇文學的歷史學家。 他的早期著作名為 “Bloodtaking and Peacemaking: Feud, Law, and Society in Saga Iceland“。 他的 “Humiliation: And Other Essays on Honor, Social Discomfort, and Violence” 討論了傳奇文學的主題如何影響我們作為法學教授和實踐者所研究和居住的世界。 乍一看, “Bloodtaking and Peacemaking” 的世界似乎與現代法治社會的和平秩序截然不同。傳奇世界是一個充滿暴力和復仇、侮辱和侮辱、嫉妒和羞恥、地位和禮物的世界:在這個世界裡,北歐英雄不僅在戰爭中,而且在社交中相互攻擊,在這個世界裡,所有的對話都充滿了攻擊性。“徘徊在侮辱的邊緣”( p 85 ),從而處於暴力的邊緣。在這個世界裡,生命和肢體的價值與尊嚴成反比:一條腿可能會因最輕微的侮辱而被隨意砍掉 ,對別人對自己的看法極其敏感的人,如果別人的觀點與自己的觀點不一致,他們就不會認為殺人。 當然,一旦有人說傳奇冰島在這些方面與我們自己的世界不同,人們就會從觀察中退縮 ,傻笑。 在地球上最暴力的工業化社會之一的美國,榮譽引發的混亂是否完全不為人所知? … Continue reading

Posted in 思一瓢酌 Thinking, 讀一瓢酌 Read | Leave a comment

Humiliation in International Relations: A Pathology of Contemporary International Systems

在國際關係中,一些國家經常否認其他國家的法律地位,污衊他們的做法甚至文化。這種外交層面的故意羞辱行為在現代外交中屢見不鮮。在著名的 “歐洲協調 Concert of Europe” 解體後的一段時間裡,人們嘗試了多種基於俱樂部的外交,但都達不到包容性多邊主義之類的目標。這種努力的例子包括 G7、G8、G20 甚至 P5。 這種 “接觸團體 contact groups” 的提出就好像它們是真正的統治機構一樣,被賦予了排斥和邊緣化的權力。今天,這種羞辱行為的後果是暴露了國際體系的局限性和外交有效性的缺乏。將羞辱作為一種常規的外交行動正在不斷侵蝕國際體系的力量。這些行為似乎是殖民歷史、失敗的非殖民化、錯誤的全球化願景和非常危險的兩極後重建的糟糕混合的結果。儘管本書主要採用社會心理學方法來研究國際關係,但它也動員了法國社會學傳統的資源,主要受到 Emile Durkheim 的啟發。 它是從  “Le temps des humiliés. Pathologie des relations internationales” (巴黎,Odile Jacob,2014)翻譯過來的。 “Humiliation in International Relations: A Pathology of Contemporary International Systems” 結合了國際關係理論、政治心理學和社會學,探討了國家間羞辱這一持久的主題。雖然結構清晰,具有歷史/理論概述,並對這種系統性羞辱行為的當代社會和政治後果進行了徹底分析,但其風格仍然濃重的學術性,因此受眾有限。這很遺憾,因為作者伯 Bertrand … Continue reading

Posted in 思一瓢酌 Thinking, 讀一瓢酌 Read | Leave a comment

Making Enemies: Humiliation and International Conflict

當 Saddam Hussein 的雕像倒下,伊拉克人在雕像上跳舞,用鞋子敲擊雕像時,充滿了歡樂。片刻之後,當一名美國士兵爬上雕像,將美國國旗放在雕像的臉上時,全場響起了一陣倒吸一口涼氣的聲音,這是伊拉克人的恥辱。美國人聲稱要解放他們,但他們將懸掛美國國旗視為征服的標誌。這面旗幟很快就被移除,取而代之的是伊拉克國旗,但那些緊張的時刻只是一個簡短的例子,說明了侮辱性行為的力量和潛在的深遠、不穩定的影響,即使是無意的。在這部著作中,Evelin Lindner 跨越歷史和國家,審視並解釋了這種鮮為人知、經常被忽視的情感如何引發憤怒、起義、衝突和戰爭。憑藉經驗豐富的心理學家和和平學者的洞察力、會說七種語言的語言學家的分析能力以及哥倫比亞大學教授的學術知識,Evelin Lindner 解釋了哪些言語和行為可能造成羞辱、受害者如何看待這些言語和行為、後果是甚麼,以及個人和組織如何努力避免將來再發生類似情況 。從納粹德國的羞辱行為到 Abu Ghraib 監獄等故意羞辱,從盧旺達和索馬里大屠殺期間的事件,到紐約雙子塔襲擊事件的前兆,Lindner 提供了生動的例子來解釋羞辱如何成為國際衝突的核心。 剝奪通常會導致抑鬱和冷漠,但有時會導致有組織的暴力(例如恐怖主義行為)。Evelin Lindner 在 “Making Enemies: Humiliation and International Conflict” 中提出了這樣的問題:“甚麼樣的剝奪會產生暴力報復的衝動,這種報復是在甚麼條件下以有組織的方式進行的?”Lindner 認為,答案就是羞辱。她認為,羞辱會煽動極端主義,阻礙溫和的反應和解決方案。她說,羞辱往往會摧毀所經過的一切,使其成為 “情感的核彈 the nuclear bomb of emotions” ( p 169 ) 。 儘管它在人類的許多苦難中扮演著核心角色,但令人驚訝的是,很少有研究或著作致力於這個主題。 Evelin Lindner 是一位卓有成就的社會科學家,也是一位真正的世界公民,曾在世界許多國家生活過,擁有社會心理學和醫學博士學位。Lindner 是哥倫比亞大學人類尊嚴與羞辱研究項目的創始人,該項目匯集了來自世界各地志同道合的研究人員,十多年來一直在研究和撰寫有關羞辱的文章。 這本書是對許多重要著作的引人入勝且非常可讀的總結。 Lindner 簡單地說,羞辱就是 “放下和壓制 about putting down and holding … Continue reading

Posted in 思一瓢酌 Thinking, 讀一瓢酌 Read | Leave a comment

Never Forget National Humiliation: Historical Memory in Chinese Politics and Foreign Relations

汪錚的書名 “ Never Forget National Humiliation: Historical Memory in Chinese Politics and Foreign Relations” 指的是中文短語 “勿忘国耻”,該詞首次使用於 1915年1月18日譴責日本駐華公使日置益當面向袁世凱提出的二十一條條款。從那時起,“國恥” 一詞被不同的人出於不同的政治目的不同程度地運用在中國的公共話語中。 正如 William Callahan 對此主題的精彩研究所揭示的那樣,中國國民黨(GMD)政府於 1928 年出版了包含不少於 26 個 “國恥日 National Humiliation Days” 的日曆,甚至在 1927 年以後將其中一個 “國恥日” 定為公眾假期。如今,“勿忘国耻” 這個詞出現在中國的博物館裡,出現在中國的學校教科書中,並被用作中國反美、反日示威的口號。然而,汪錚的書並不是對中國人在西方和日本帝國主義手中所遭受的國恥進行歷史研究,而是試圖解釋 “國恥 national humiliation” 神話如何成為中國的 … Continue reading

Posted in 思一瓢酌 Thinking, 讀一瓢酌 Read | Leave a comment

The geopolitics of emotion : how cultures of fear, humiliation, and hope are reshaping the world

法國國際關係學者長期以來一直在研究世界政治中更不尋常的方面。Bertrand Badie 是研究最廣泛意義上的權力的權威專家之一,他正在巴黎政治學院教導他的學生,行動不必僅僅基於理性,也可以有情感基礎。 乍一看,這一主張對於國際關係領域的人士來說似乎很奇怪。 然而,對 Bertrand Badie 等學者的推理進行更深入的研究,就會發現其論證思路紮實而中肯。這種方法的堅定支持者 Dominique Moïsi 首次成功地將情感和政治的研究重新統一在一本書中。這是關於當代話語和對 Samuel Huntington 的 “The Clash of Civilizations and the Remaking of World Order” 的回應的重要書籍之一。Dominique Moisi 展示了當今地緣政治的特點是 “情緒衝突 clash of emotions”。 他認為,西方被恐懼所統治和分裂。對於穆斯林和阿拉伯人來說,羞辱文化正在迅速轉變為仇恨文化。 而亞洲則能夠集中精力建設更美好的未來,因此正在創造一種新的希望文化。Moisi 釋說,為了理解不斷變化的世界,我們需要面對情感。 當他闡述自己的觀點時,他解讀了我們文化差異背後的驅動因素,描繪了一個具有挑戰性且重要的全球化新視角。 在深入研究 Dominique Moïsi 著作:”The geopolitics of emotion … Continue reading

Posted in 思一瓢酌 Thinking, 讀一瓢酌 Read | Leave a comment

The Kantian Imperative: Humiliation, Common Sense, Politics

“屈辱。胃或心窩裡有一種噁心的感覺。血液湧入或流出面部。困惑。令人震驚的認識是,你最珍視的自我認知和自尊基礎已被撕成碎片。“如果尷尬停留在身體的表面,那麼羞辱就位於其最深層的中心。”羞辱是一種複雜的體驗和情感,其中概念和文化的期望和意義與強大的情感和身體力量交織在一起,羞辱是不可掉以輕心的事情 。”( p 3 ) 羞辱之於個人的種種也許在 Immanuel Kant 中能找到解答,因為康德的道德哲學幾乎被普遍理解為試圖分析和捍衛基於個人自主的道德。在 “The Kantian Imperative: Humiliation, Common Sense, Politics” 一書中,Paul Saurette挑戰了這種解釋,他認為康德的 “律令 Imperative” 實際上是基於對 “常識” 的有問題的訴求,並且它的前提是,試圖進一步培養和強化每個道德主體的屈辱感。(CHAPTER 2 Common Sense Recognition ) Paul Saurette在本書的第一部分,追溯了康德律令式的隱秘邏輯,建立對康德的 “律令Imperative” 另類解讀旨在揭示他稱之為 “隱秘康德邏輯 subterranean Kantian logic” 推動了康德的道德和政治計劃 (CHAPTER 1 Kant’s Imperative Image … Continue reading

Posted in 思一瓢酌 Thinking, 讀一瓢酌 Read | Leave a comment

The Politics of Humiliation: A Modern History

沒有一種情感比羞恥更接近人類社會秩序的基本神話。起初,亞當和夏娃 “夫妻赤身露體站在一起,並不羞恥”。 然後他們吃了知識樹的果子;他們的眼睛睜開了;他們知道自己赤身裸體;他們用無花果樹葉遮蓋自己。他們的恥辱告訴上帝他們已經墮落並成為我們這一類的人。Protagoras 告訴 Socrates ,Prometheus 通過賦予火種使人類區別於其他動物後,宙斯賦予了人類羞恥和正義,使他們能夠和諧相處。 羞恥感是一種情緒,向我們發出信號,表明我們做了錯事或不光彩的事情。這也使我們很容易因他人的行為而感到羞辱、侮辱、羞辱或羞愧,即受到羞辱。在這裏,Ute Frevert 追隨 Protagoras :“每當羞辱發生時,權力 …… 顯然都處於危險之中。” “The Politics of Humiliation: A Modern History” 是關於如何以及在甚麼情況下在三個領域調動這種人性化的情感:懲罰那些違反公共秩序的人,在課堂和網絡上,以及在國際關係中。Frevert 首先講述了一位名叫 Mohamed Bouazizi 的 26 歲突尼斯蔬菜商販的故事,2010 年 12 月,一名女警察打了他一巴掌並沒收了他的貨物後,他在 Sidi Bouzid 市長辦公室前自焚。 他受夠了屈辱。 他的行為引發了 “尊嚴的反抗 revolt of dignity”,引發了阿拉伯之春。( p … Continue reading

Posted in 思一瓢酌 Thinking, 讀一瓢酌 Read | Leave a comment

Irrationality: A History of the Dark Side of Reason

陽光之下自然有影,也就有黑暗。過去五年來無論東西、無論社會、世界那一個角落都處於理性與非理性之間擺蘯。那邊厢有人認為美國國務卿布林肯(Antony Blinken )週日抵達北京,一下機即受辱。祗因接機現場沒有紅毯只有紅線。但受辱與否也在於以何視角觀之:一方先有失國格以小学生行為示人,那作為一個成人又會與之計較嗎?況且 ,國與國之間到頭來看的還在終究利益誰需要誰。君不見外長的那番話了嗎?2020 年 ,Donald Trump 時代,寫於大流行時期的一部點綴著謊言之花的陰謀編年史。換句話說,很容易將當前時刻視為非理性猖獗的時刻。如果您一直懷有類似的想法,那麼  “Irrationality: A History of the Dark Side of Reason” 提供了一個尖銳的筆記和一個引人入勝的反思。因為,當你走一段距離時,你可能會問它是否曾經不同過。過去有多少人從他們獨特的角度思考過同樣的問題?我們真的在啟蒙方面取得了任何進展,還是我們的歷史僅僅是理性與非理性浪潮的來回激盪? 故事一開始就記載着,公元前 5 世紀畢達哥拉斯學派的 Hippasus 在一次捕魚航行中被他的哲學家同伴淹死在海中。祗因 Hippasus 透露了一個秘密,如果公開,就有可能破壞他的學校對由完美的數學和諧統治的宇宙的承諾的可信度:正方形的對角線與其邊之間的關係不能表示為比率,而是一個無限不循環小數 —— 即 “無理數 irrational”。這個傳說為 “Irrationality” 奠定了基礎,他們對一個似乎已經失去理性控制的世界感到焦慮 。 Justin E H Smith 是 Université Paris Cité … Continue reading

Posted in 思一瓢酌 Thinking, 讀一瓢酌 Read | Leave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