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nthly Archives: April 2023

The Philosophy of Poetry

我們都知道,在 Plato 筆下的 Socrates 看來,哲學與詩歌的爭論由來已久。 然而,近年來,哲學家們以一代人以前無法想像的方式接受了文學。 道德哲學家們從大師們的宏大和不那麼宏大的敘述中挖掘他們對道德和倫理問題的看法,而語言和邏輯哲學家則表現出偏愛用虛構的作品來說明他們的論點。 然而,在文學體裁中,有些比其他體裁更受歡迎,而詩歌則不在其中。 文學哲學的大部分工作,以及文學在其他哲學領域的應用,都是參考虛構作品——主要是小說。 轉向詩歌很可能會迫使對文學的概括進行重新考慮,也許修改,或者在某些情況下放棄。 因此,哲學有充分的理由仔細研究詩歌。 John Gibson 聲稱詩歌是分析美學的最後前沿,他的 11 篇原創文章合集: “The Philosophy of Poetry,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2015” 旨在探索和占領這一新領域。 然而,他並不是第一個探索它的人。 Richard Eldridge 為將詩歌帶回哲學美學的範圍做了很多工作,但Gibson認為他可能沒有完全分析,因此上述概括仍然成立。 自千禧年以來,分析傳統中的其他重要美學家也發表了有關詩歌的文章,例如 Peter Kivy 和 Peter Lamarque、Mark Rowe 和Anna Christina Soy Ribeiro … Continue reading

Posted in 思一瓢酌 Thinking, 讀一瓢酌 Read | Leave a comment

On the anarchy of poetry and philosophy : a guide for the unruly

Marcel Duchamp 曾經問過,是否有可能製作出不是藝術品的東西。 這個問題在現代主義文化中反復出現,對於什麼可以被識別(或排除)為藝術作品,不再有任何權威標準。 正如William Carlos Williams所說,一首詩可以由任何東西組成,甚至是剪報。至此,藝術變成了哲學,所有的藝術現在都是概念藝術,宣言成為現代主義的獨特流派。 “On the anarchy of poetry and philosophy : a guide for the unruly” 認真對待這種從藝術到哲學的轉變,重點關注許多歐洲哲學家對現代主義的系統興趣。 Gerald Bruns 討論的哲學家包括 Theodor W. Adorno、Maurice Blanchot,、Arthur Danto、Stanley Cavell、Hans-Georg Gadamer、Michel Foucault、Gilles Deleuze、當然少不了 Felix Guattari,還有其後的 Jacques Derrida、Jean-Franois Lyotard,、Jean-Luc Nancy、Philippe Lacoue-Labarthe … Continue reading

Posted in 思一瓢酌 Thinking, 讀一瓢酌 Read | Leave a comment

Why Containment Works: Power, Proliferation, and Preventive War

Michael Mandelbaum 在 “Mission Failure: America and the World in the Post-Cold War Era 美國如何丟掉世界?:後冷戰時代美國外交政策的致命錯誤” 一書中分析了美國外交政策的失誤,從而間接或直接地使俄羅斯入侵克利米亞、烏克蘭。然而,從俄羅斯入侵克利米亞、烏克蘭到台海危機以來,美國的外交政策似乎有所改變了:不再像 2003 年入侵伊拉克那樣強行以直接軍事行動來解決問題,而改以遏制性的權力、擴散來作預防性戰爭。 在 “Why Containment Works: Power, Proliferation, and Preventive War” 一書中,Wallace J Thies 令人信服地表明,如果 Bush 政府的決策者堅持在冷戰的大部分時間裡使用的遏制和威懾概念,那麼 2003 年入侵伊拉克就沒有必要了。 但這本論證有力的書不僅僅講述了在其他地方引起廣泛爭論的有爭議的伊拉克入侵; Thies 提出了一個令人信服的理由,將遏製作為一種寶貴的政策工具,而且比通常認為的更容易制定和維持。 在一個國家的軍事資產依賴於有限資源的世界裡,Thies 對比了兩種截然不同的戰略觀 … Continue reading

Posted in 思一瓢酌 Thinking, 讀一瓢酌 Read | Leave a comment

Philosophy and Poetry: Continental Perspectives

自從 Plato 筆下的 Socrates 在 “The Republic” 中將詩人放逐出理想之城後,西方思想就一直堅持嚴格區分哲學和詩歌。 然而,他們長期的爭吵是否隱藏著更深的親和力? 這本 “Philosophy and Poetry: Continental Perspectives ” 探討了 20 世紀和當代歐陸思想家處理詩歌的獨特方式及其對哲學意義形成的貢獻,挑戰我們重新思考哲學是如何通過與詩歌的相遇而改變的。 這選集以對詩歌與哲學之間所謂衝突的哲學考察開始;Ranjan Ghosh 教授從 Xenophanes 時代發現了這種裂痕,在第一部分中主要通過 Plato 和 Aristotle 煞費苦心地描繪了它的進程。 第二,他通過 Immanuel Kant 的天才概念、Schopenhauer 對 “意志 will” 的表述和 Hegel 的 “Lectures on Fine Art”,就這一主題提出了令人信服的論點。 … Continue reading

Posted in 思一瓢酌 Thinking, 讀一瓢酌 Read | Leave a comment

Not Even a God Can Save Us Now: Reading Machiavelli after Heidegger

暴力、宗教和政治之間的相互作用是社會的核心問題,並引起了包括 Martin Heidegger 、Jacques Derrida 和 René Girard 等重要哲學家的注意。 幾個世紀前的意大利文藝復興時期,同樣的問題引起了 Niccolò Machiavelli 的興趣。 在 “Not Even a God Can Save Us Now: Reading Machiavelli after Heidegger ” 中, Brian Harding 認為 Machiavelli 的作品預見了——並且經常闡明——關於暴力在我們生活中的地位的當代理論。 在了解 Machiavelli 著作的歷史和文化背景的同時, Harding 發展了 Machiavelli 關於犧牲、真理、宗教和暴力的敘述,並將它們與更多當代思想家的敘述進行了對話。 … Continue reading

Posted in 思一瓢酌 Thinking, 讀一瓢酌 Read | Leave a comment

Free Indirect: The Novel in a Postfictional Age

小說是文學的其中一種形式,小說至少可以讓你經歷”另一種人生”;至少對於我而言如此。那小說本身的目的是甚麼? 文學評論家賦予小說的目的或邏輯是甚麼?小說怎麼變了?這對當代的讀者和文學批評意味著什麼?小說與電影有什麼共同之處,這對當代思想意味著什麼? 一個大膽的問題激發了 Timothy Bewes 的 “Free Indirect: The Novel in a Postfictional Age“:非主觀的想法是否可能? Bewes 在小說最近的發展中尋找答案。 他的論點是,小說是一種思維方式,它不僅超越了其中所代表的思想——敘述者、主人公、人物或作者的思想——而且超越了小說形式本身。 形式只是 Bewes 在他對小說思想的非凡重新審視中所摒棄的許多常見文學概念中的第一個。 事實上,根據 Bewes 的說法,很少有現有概念可以幫助我們把握小說與現實關係的根本重構,用他的話說,這種重構強化了 “一種無法主觀地存在的思想 a thought that cannot be inhabited subjectively”。 Timothy Bewes 的 “Free Indirect” 是一種小說理論,它在美學理論的邊界上更新了它的思想。它將 Mikhail Bakhtin 的一篇文章的臨別建議、György Lukács … Continue reading

Posted in 思一瓢酌 Thinking, 讀一瓢酌 Read | Leave a comment

In Other Words

“In Other Words”,換言之,這是一個啟示。 從本質上講,這是一個愛情故事——一段漫長而有時艱難的求愛,以及一種近乎痴迷的激情:另一種語言的作家的愛情故事。 對 Jhumpa Lahiri 來說,那種愛是對意大利語的,在大學畢業後去 Florence 的一次旅行中,意大利語首先讓她著迷並傾覆。 儘管後來 Lahiri 學習了多年的意大利語,但她始終無法真正掌握意大利語。 為了完全沉浸其中,她決定與家人一起搬到羅馬,“接受火的考驗,一種洗禮”,進入一個新的語言和世界。 在那裏,她開始只用只用意大利語閱讀和寫作 —— 最初是在她的日記中。“ In Other Words ” 是一部用意大利語寫成的自傳體作品,探討了學習用另一種語言表達自己的過程,描述了一位作家尋求新聲音的旅程。 “ In Other Words ”以雙語形式呈現,是一本關於流亡、語言和其他方面的完全原創的書,以 Vladimir Nabokov 以來從未見過的強度和清晰度書寫:令人震驚的自我反省行為以及對歸屬感和重塑的挑釁性探索。 沒有什麼比嘗試用別人的語言說話更能提醒您離家有多遠了。 正如 Jhumpa Lahiri 在她華麗的回憶錄“In Other Words”中所寫的那樣,一種語言像海洋一樣廣闊; 外國人最多只能希望它有一個湖那麼大。 她將她寫的意大利語描述為一塊“無鹽麵包”,正確但缺乏通常的味道。 意大利文學的學生聽到這些話,都不會想起Dante … Continue reading

Posted in 思一瓢酌 Thinking, 讀一瓢酌 Read | Leave a comment

The Aesthetics of Fear in German Romanticism

啟蒙運動一向給予我們一種理性光朋之光的印象 —— 既是 18 世紀特有的現象,也是西方思想的持續趨勢 —— 是一種消除無知、掌握潛在敵對環境並通過促進科學和理性遏制對未知事物的恐懼的嘗試。同時,啟蒙運動常常伴隨著德國浪漫主義等反主流文化持續的挑戰; 而德國浪漫主義探索恐懼的本質並將其作為對過度理性主義的糾正。“The Aesthetics of Fear in German Romanticism ” 揭示了這一運動在黑暗或消極美學發展中所起的形成作用。恢復恐懼美學史上缺失的一章,Paola Mayer 說明浪漫主義是 18 世紀的崇高和 20 世紀早期的神秘之間的一個重要過渡階段。Mayer 將文學和哲學置於對話之中,研究德國浪漫主義文學如何利用恐懼的敘事來激進化,然後顛覆社會、文化和科學的現狀。她追溯了這種美學的發展,從 Jean Paul Richter 等前浪漫主義者開始,到 Joseph von Eichendorff 的批判性回顧展結束,並將現代奇幻之父 E.T.A. Hoffmann 等經典作家並列。今天,當科學的陰暗面隱約出現在前台時,德國浪漫主義中的恐懼美學指出了文學運動構建競爭性思潮的力量。 這是一本關乎恐懼和圍繞恐懼美學,包括怖慄(對可能發生可怕事物的恐懼和憂慮的感覺)、恐怖(看到可怕事物的震驚和排斥)和相關術語的廣泛而複雜討論的專著。它與通常不容易從德語翻譯成英語的術語和微妙的含義相互作用,是文化研究背景下文學的一個的例子。 Paola Mayer 的書提供了從 18 和 … Continue reading

Posted in 思一瓢酌 Thinking, 讀一瓢酌 Read | Leave a comment

World Cinema and the Ethics of Realism

在電影研究中,“現實主義”不僅指其核心概念之一,還指代許多電影製作運動、風格、情感和流派(例如,意大利新現實主義 Italian Neo-Realism 或 英國社會現實主義 British social realism)。 它的使用從學術界延伸到大眾批評和其他地方; 電影的對話討論通常會轉向一個場景或情節看起來有多“逼真”。 這個詞的普遍性與其純粹的狡猾成正比。 中介的“真實”從來都不是真實的,只是真實的一種表現。 因此,儘管現實主義在電影理論中處於中心地位,但它並不是一個統一的概念,而是指不同批評和理論背景下電影的不同方面。 “World Cinema and the Ethics of Realism” 是一項極具原創性的研究。 電影現實主義的傳統觀點通常藉鑑所謂的經典電影及其對敘事模仿的效忠,但 Lúcia Nagib 對此提出挑戰,轉而藉鑑電影製作人對真相的承諾以及電影媒體與真實的物質聯繫。 無論電影被認為多麼“現實”或不真實,在製作層面,總是會進行構建和干預。 看起來,這會使現實主義的概念變得毫無意義,將所有電影置於與中介的、構建的現實表現相同的基礎上。 正是在這個理論上令人困惑的領域, Lúcia Nagib 作為 Leeds 大學的 “世界電影百年教授 Centenary Professor of World Cinemas” 通過一系列地理上截然不同的電影開闢了一條道路,這些電影共享英國的 “現實主義倫理 ethics of … Continue reading

Posted in 思一瓢酌 Thinking, 讀一瓢酌 Read | Leave a comment

A Philosophy of Cinematic Art

Berys Gaut 的優秀作品 “A Philosophy of Cinematic Art” 是電影哲學中一股不可忽視的力量,這是美學的一個子領域,最近引起了學術興趣和出版熱潮。 哲學家關於電影的寫作至少可以追溯到哈佛大學 Hugo Munsterberg 和他 1916 年的 “The Photoplay: A Psychological Study”。 分析美學家,除了少數例外,直到過去幾十年都不願研究電影(更不用說它在藝術上值得懷疑的小弟電視了),而更願意研究更傳統的美術。 隨著 20 世紀的到來,這種抵抗變得越來越不合時宜。 Noël Carroll、George Wilson 和 Gregory Currie 在 80 年代後期和 90 年代開始出版有關電影哲學的書籍,許多其他哲學家也將注意力轉向了電影。 今天有幾本關於電影哲學和理論的優秀書籍和選集,這個話題已經成為美學中最活躍和令人興奮的領域之一。 Gaut 的書作為一種第二波電影哲學出現,穿插在過去三十年的辯論中,仔細描述了爭論的問題。 儘管 Gaut … Continue reading

Posted in 思一瓢酌 Thinking, 讀一瓢酌 Read | Leave a comment